近日,国内大型医学影像专科医疗集团一脉阳光向港交所递表,拟冲击港股上市。

编辑|赵小桦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一脉阳光递表港交所

5月11日,港交所官网显示,江西一脉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脉阳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据了解,一脉阳光是一家以医学影像服务为核心的连锁医疗集团,由多名行业精英于2014年共同投资创建,核心业务包括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赋能解决方案、一脉云服务。经过8年多发展,在全国已建设超过80个影像服务网点,拥有主执业放射医生超过200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一脉阳光官网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一脉阳光拥有86个影像中心,包括7个旗舰型影像中心、24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42个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及13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形成了覆盖国内1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从一二线城市辐射至54个县级行政区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医学影像中心网点数目、设备数目、执业影像医生数目、日均检查量及患者支付的费用计,一脉阳光在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中排名第一。同时,一脉阳光还是中国为数不多为整个医学影像产业链提供全面影像服务及价值的医学影像平台营运商及管理者。

实际上,在赴港递表之前,一脉阳光曾进行多轮融资。企查查显示,自成立至今,一脉阳光先后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11亿元,距今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发生于2021年8月的D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京东健康领头,融资金额超6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业绩而言,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三个财年,一脉阳光的收入和毛利显著增长,总营收由2020年的5.0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92亿元,2022年则进一步增加,实现营收7.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1%。同期,毛利也由2020年的不到1.6亿元增至2.37亿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一脉阳光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影像中心业务、影像赋能解决方案和一脉云服务三大核心业务。其中,影像中心业务占“大头”,贡献了超6成的收入,过去三年,分别实现营收3.39亿元、4.42亿元、4.9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67.7%、74.7%及63.4%。

此外,与很多企业一样,未来一脉阳光也将面临“扩张”压力。招股书显示,一脉阳光面临的部分主要风险包括可能无法进行有效扩张,开设新影像中心可能导致其短期财务表现出现波动,新设立的影像中心可能无法按预期实现正常营运,这些都可能对集团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今年或迎一批社会办医上市

除了一脉阳光外,实际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社会办医释放出了计划上市的信号或已成功上市。

5月5日,“民营神经专科第一股”三博脑科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敲钟上市。这是A股市场继牙科、眼科为代表的专科医疗集团上市后,首次迎来的一家以神经专科为主的医疗服务集团。上市首日即表现不俗,收盘涨幅达77.36%。

同月,瑞恩资本发布消息称,明基医院或香港IPO上市。据了解,明基医院旗下拥有苏州、南京两家明基医院,其中南京明基医院还是三级甲等医院。

报道称,佳世达科技董事长陈其宏表示,旗下的2家明基医院,在疫情结束后营收持续走高,去年首度突破100亿元、获利也很强劲,现在已经正式推动股票上市计划,目前各项工作都在准备中,初步规划考虑香港上市。

对于明基医院的上市时程,陈其宏说明,预计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事实上明基医院的营运和获利状况都已经达到并且符合所有上市标准。但是公司会做好完善的规划来推动明基医院上市。

今年1月,据港交所披露,国内知名的医疗集团陆道培医疗集团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陆道培医疗集团是由血液病专家陆道培院士于本世纪初创立的血液病医疗服务集团。旗下现拥有4家医疗机构,即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北京陆道培医院、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上海道培血液病医院(筹建中)。拥有病床共计1136张,百级层流无菌病房126间。

此外,近年来,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祈福医疗、树兰医疗等医疗集团也都有过上市传闻或动态。

不久前,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还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今年还将有近10家非公立医院上市”。并指出,社会办医的未来一定是连锁化、集团化、规模化的,而上市可为社会办医可持续发展注入资本动力,帮助其更规范地发展,同时强化监管,让非公立医院更好地回馈患者和社会。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将成为大型医疗连锁或集团的争夺的“战场”。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A股三大交易所一共有46家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其中民营医院公司占14家。另有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在A股上市的医疗服务公司有6家,募资规模合计为41亿元;同一时期,成功在港股市场着陆的医疗服务公司有15家,募资总额超过200亿元。

在此前的2023上海(春季)医交会上,毕马威华北地区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合伙人柴婧表示,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港股仍是医院及医疗服务相关公司上市的首选地。

在上述报道中,三博脑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阳还认为,“社会办医走向资本市场,是发展的一条通道,但不是唯一的通道。”无论公立还是非公立医院,只有拥有一批技术过硬、能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要有相应规范的配套管理支持,才能给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也是任何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