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脾胃积热

引发口臭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比较普遍的是脾胃积热。

脾胃积热,火热之邪犯胃,胃内邪浊之气熏蒸上行,必定导致口内出气臭秽,甚至臭不可近。这样的口臭,同时还会伴有口糜口疮、牙痛龈肿、胃痛、腹痛、口渴便秘、烦躁失眠之类的问题。解决口臭的问题,要彻底解决口臭问题,仅靠刷牙漱口、嚼口香糖是不行的,最根本的还得是清胃泻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流涎﹣﹣脾脏虚寒失约束

流涎,又叫做"滞颐"。中医认为,"脾在液为涎"。也就是说,这口水是归脾来管的,换句话说,流涎主要是脾的问题,大多是脾胃虚寒。脾有统摄的作用,如果脾胃虚寒,统摄无力,口水就会大量分泌,大量往外流。所以,要想解决小儿流涎的问题,还要温补脾胃。

肥胖﹣﹣脾失运化膏脂积

若脾虚气弱,运化失司,痰湿聚集,或兼水湿内停,加之精微不散,蓄于体内,血瘀气滞,就会令人肥胖,所以有"肥人多湿""肥人多痰"之说。脾虚还会出现"脾不束肌"的症状,肌肉变松弛,身材看上去就会臃肿肥胖。如果脾虚较重,可能小时候就变成了胖子,轻些的成年以后才会变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肿﹣﹣肺脾之气受损

人体的气与肺和脾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肺起到通调的作用,脾则起到健运的作用。说直白一点,就是疏通和运行。当肺和脾受到外部攻击的时候,既要保护自己,还要防御攻击,精力就会被分散,哪还能腾出余力来管体内的水呀!这样一来,水不能正常流动,如同河水泛滥一样涌到皮肤表层,水肿就这么出现了。对于此类水肿,最常用的就是"攻逐"疗法,把进攻肺和脾的外敌赶出身体,也就是清热解毒、理气化湿。

痤疮﹣﹣脾胃湿热

痤疮,我们通常称之为"青春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美容问题。中医认为,脾胃湿热是一大常见病因。如果一个人饮食不节,或者吃过多辛辣油腻甘肥之物,就会湿热内生,凝滞肌肤,阻碍肌肤排泄,随后生成痤疮。那么,为什么偏偏是青春年壮的人容易长呢?因为青壮年本身生机旺盛,阳热很足,一旦体内再生湿热,就容易出现痤疮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困乏﹣﹣脾被湿困

湿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浊,最容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使阳气不得伸展。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被困在一个不见天日的狭小空间里,人就会感到头身沉重、困倦,昏昏欲睡。夏季很多人贪凉,脾胃容易受寒,寒也是阴邪,湿邪夹了寒邪,困顿的情况就更严重了。

内容参考:《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护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