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百信银行副行长 王军晖

百信银行科技产品部高级技术总监 杨弋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金融服务与生产生活场景要更融合,金融资源的配置要更精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更强。打造对内聚合产品与服务、对外连接合作机构与用户的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稳妥开展跨界合作创新,推动与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各方互促共进、互利共赢的网状数字生态。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百信银行于2017年成立,是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也是第一家国有控股的互联网银行,通过融合“金融+互联网”基因,探索金融科技与未来银行发展新路径,承载着中国银行业转型发展试验田的使命。百信银行作为一家科技和数据驱动的数字银行,通过构建全流程数字化智能运营体系,实现了“三升三降”,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效率、改进了体验;降低了成本、控制了风险、减少了接触。通过不断创新探索,百信银行成立五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服务客户50%以上为新市民、普惠小微客群,为践行普惠金融作出了突出贡献。百信银行在全球数字银行排名第12位,连续多年跻身“金融科技50强”,已经成长为一家极具创新活力和鲜明特色的新型数字普惠银行。可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必须要有强大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

勾勒数字银行的关键特征

勾勒数字银行的关键特征

百信银行是数字原生的银行,在“更开放、更智能、更安全”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科技建设,逐步形成“云化、敏捷、智能、安全”的科技特色,在前沿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云化是数字银行的内核。百信银行作为行业首家自主掌控、业务全面上云的数字银行,使用开放的分布式数据库,从开源生态借智借力,实现了“一低两高”,户均基础设施低于1元的“低成本”,资源扩缩达到分钟级的“高弹性”、业务连续性99.9995%的“高可用”。2019年,百信银行承接百度春晚红包,分布式微服务的架构体系接受了海量吞吐的考验,资源弹性扩容4倍。2022年,百信银行完成了两地三中心建设,同城实现全业务系统双活,构建了一云多芯,金融云的可用性和自主性进一步提升。

敏捷是数字银行的形态。百信银行建立敏捷型的组织架构体系,形成“小前台”+“大中台”的队形,全行科技人员占比超60%,科技投入占比超50%,科技团队面向业务价值进行交付,不断探索从科技敏捷走向企业敏捷。同时,百信银行自主研发的“纳米一站式BizDevOps平台”,打通了从业务愿景、项目立项、人员派工、业务需求分析、研发管理、测试管理到投产交付的端到端全流程,是首家通过DevOps三级认证的互联网银行。百信银行践行数字产品理念,引入领域驱动设计方法(DDD)对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建模,建立了八层科技架构和三大中台体系,实现了从研发敏捷到科技敏捷的跨越。

智能是数字银行的引擎。在数字化时代,银行的生产力模型已经发生变化,生产资料正在由资金转为数据,生产力从人工转向模型,生产关系从封闭走向开放。连接产生数据、数据生产智能、智能服务用户是银行数字化的核心三角,百信银行已经全面进入了“数智化”发展新阶段,通过数据驱动用户运营和智能风控,通过智能驱动客户服务和模式创新。百信银行基于类脑科学构建IBA智能框架,像人一样交互(Intractable,通过NLP和CV视觉实现与用户的拟人交互)、像人一样思考(Brain-Like,通过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实现对用户的认知)、像人一样行动(Action-Agile,调度百信微服务为用户提供给服务)。百信银行率先发布数字人AIYA,构建3D超写实形象;上线了数字化营业厅,为用户提供数字分身,打造3D沉浸式数字服务空间;探索在金融领域全面应用百度文心,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打造极致的用户服务体验。

安全是数字银行的根基。百信银行坚持人民性,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构建了完备的安全防护体系。百信银行的安全体系覆盖了人、管理和技术三个要素。其中在人的方面,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组织架构,三道防线各司其职;在管理方面,有明确的安全策略,配套有各领域的安全管理办法,并在具体技术层面编有细则、基线,确保安全策略可落地,便于落地;在技术层面,围绕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供应链安全建设了相对完善的技术防护体系,在坚持纵深防御理念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百信银行的技术特长,建设智能化的安全防御体系,日常安全告警自动处置率可达96%。

践行金融服务为民的宗旨

践行金融服务为民的宗旨

百信银行将开放银行模式不断融入产业生态,在连接以核心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链上下游过程中,助力传统产业从线下销售模式逐渐向线上化转型,探索出一条金融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轻型化发展的转型之路。

百信银行小微金融于2020年7月正式推出“百兴贷”产品,聚焦产业链的小微企业等普惠客群,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率,致力于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以“数据+场景+科技”为抓手,推出供货贷、订货贷、养殖贷和银税贷四大服务体系,突破地区偏远无网点、线下材料收集繁杂、审批时间长的难题,为产业链交易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全线上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积极支持现代制造、乡村振兴、“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等行业,通过金融科技和数智化服务创新,为产业链提供纯线上、数字化、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客户通过公众号入口自助申请贷款,系统通过远程视频面签、OCR、人脸识别、RPA等智能技术应用去识别客户,通过埋点采集及数据融合技术感知用户操作行为,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及客户体验。百信银行打造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依托全线上、纯信用、多元化的创新数字金融服务特色,已与几十家产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链接核心企业和产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终端门店等小微企业,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在供货回款、采购订货、铺货出款、加盟等生产经营全链路的信贷需求以及综合资金管理的需求。

百信银行汽车金融于2021年4月正式推出“百车贷”产品,依托智能科技服务汽车产业,打通终端用户、经销商、主机厂、车后市场等全链路,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以优质的用户体验赋能汽车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客户实现“抖音式刷车”“淘宝式购车”“京东式提车”的未来购车新范式。从汽车金融业务的价值流进行全链路分析,涉及渠道管理、申请进件、贷款审批、放款审查和生态服务等多个环节,百信银行对与客户息息相关的主要环节中,使用数字化方案提升客户体验,从而构建汽车金融“985”模式,即报单9分钟完成,审批8分钟完成,放款5分钟完成。通过综合利用OCR、活体识别、数据埋点等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最终达成客户在6分钟内完件率达到75%。通过金融风控领域智能算法、机器学习、智能应用,将传统的人工审批转变为模型自动审批,在8分钟内的审批率达到68%。通过内部产品流程优化、客群细分、AI应用等方面开展多项落地实践,提升交易自动处理效率,智能审查应用覆盖度达到50%,达成小于5分钟放款的目标。“985”模式大幅提升了汽车金融产品的面客体验,落地智能风控控制风险,通过自动化手段降低了人工和运营成本。汽车金融数智化运营模式惠及整个产业和市场,为汽车主机厂、汽车经销商、物流车队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物流运输行业全面复苏,业务遍布全国700余个城市,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客户占比超80%,新市民占比过半。

百信银行于2022年1月搭建了数字人民币统一支付平台,该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合规、智能普惠的新一代支付结算方式,助力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经营效率。同时,结合百信银行作为互联网银行的天然优势,依托金融科技核心能力,利用“百票贴”产品具有操作便捷、响应快速、价格合理等特点,针对小微企业用款“小、频、短、急”的需求,快速满足小微企业资金流转,创新性地将数字人民币与绿色企业的票据贴现融合起来,精准锁定绿色产业链企业,为其提供快速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有效化解绿色企业融资难题,重点支持绿色小微客户“三小一短”(即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余期)融资需求,落地“数字人民币+票据贴现+绿色金融”业务场景。

产业金融数字化创新未来展望

产业金融数字化创新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百信银行将秉承“开放”“融合”和“有温度”的理念,践行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百信银行将依托开放银行模式,发挥数字普惠银行的特点,精准识别普惠金融需求,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现代制造、乡村振兴、“专精特新”、绿色低碳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加快金融科技创新赋能,提升金融服务的范围。同时积极采用物联网、边缘计算、区块链和隐私安全计算等新技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数据融合,挖掘数据价值,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四流合一”,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最后是面向产业金融服务的端到端的用户旅程,以用户为中心深化智能应用,打造有温度的产品体验,提升金融服务的品质。

(栏目编辑: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