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

今天“学习大国”继续为大家安排

“用《人民日报》里的文章

解答面试题”系列

5月16日05版的聚焦

“如何立足文化根基打造城市‘名片’”

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和面试带来帮助

关注“学习大国”,并设置“星标”

解锁更多学习干货↓↓

本期亮点好句

★人们总是希望在旅途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复制他人的商业开发模式绝非长久之计。

★人们想看到古镇历经岁月洗礼留下的历史记忆,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欣赏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立足文化根基 打造古镇特色品牌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升温,各地古镇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放眼望去,处处是排起长龙的小吃摊位和“今日客满”的民宿招牌。然而,面对旺盛的旅游需求,古镇同质化现象让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失望。大同小异的外观设计,千篇一律的制式产品,连商业业态都有些雷同,烤肉、酒吧、网红奶茶、手工银饰……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如何立足文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让游客走了之后还想再来,是不少古镇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①定义:同质化→你有我有大家有

②具体表现:产品设计类似、商业业态雷同

部分古镇越来越相似,并非历史遗留或自然形成,而是不合理商业开发的结果。古镇需要开发,才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但一些新开发的古镇,未能处理好商业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只是照搬照抄已有商业模式,不注重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导致景区里只能看到批量生产、脱离地域属性的旅游产品,看不到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让游客失去新鲜感。

③原因:不合理商业开发

(照搬照抄;不注重挖掘自身文化内涵)

如今,许多游客到古镇等文化景点旅游,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拍照留念,而是希望进行文化体验游、沉浸式旅游。人们想看到古镇历经岁月洗礼留下的历史记忆,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欣赏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讲,避免古镇同质化发展,需要统筹处理好古镇发展定位与文旅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

④对策:统筹处理好古镇发展定位与文旅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

要把游客吸引来,留下好口碑,各地古镇要在彰显文化独特性方面下更多功夫。古镇居民是古镇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让古镇有了独特的生活气息、持久的文化吸引力。比如,乌镇之所以能长盛不衰,除了本身景致优美之外,还在于当地把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间作坊当作重要的财富精心呵护,并对当地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层次挖掘。一些古镇为了实现商业功能迁走当地居民,反而失去了文化之根、独特之美。把古镇原来的居民留住,把传统的生活方式留住,找到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商业开发才能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④对策:彰显文化独特性

(举例:乌镇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

人们总是希望在旅途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对于有一定文化底蕴和开发历史的古镇而言,要想避免让游客陷入审美疲劳,除了找准自身特色,还要结合已有文化属性不断推陈出新,为游客提供新的体验。位于江苏苏州的周庄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古镇之一。近年来,面对全国各地古镇类景区的激烈竞争,周庄依托江南的夜文化,以光影科技、艺术设计点亮古镇,打造夜游品牌,助力景区向休闲度假基地转型。在当前的文旅市场,复制他人的商业开发模式绝非长久之计,已经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古镇,也要继续创新,以此赢得更多回头客

④对策:推陈出新,为游客提供新体验

(举例:周庄助力景区向休闲度假基地转型)

古镇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用好这笔资源,既能为当地带来旅游收入,也能满足游客旅游度假的需求,还能为保护古镇历史文化提供资金支持,是多赢之举。把握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良性商业开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古镇定能让当地居民诗意地栖居,也能让远道而来的人们体会到“诗与远方”的美好

⑤总结:进行良性商业开发

把握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找准定位

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

今日份打卡海报

快分享给并肩战斗的

学习伙伴们吧↓

跟着人民日报学写作↓↓↓

“跟着《人民日报》学写作”系列策划自推出以来受到广大网友一致好评,也有众多网友在各平台转发、分享我们的策划。在此,“学习大国”团队对一直以来喜爱、支持我们的网友道一声感谢!

出于对版权的保护以及对运营小编劳动成果的尊重,我们郑重声明:任何个人以及机构在对“跟着《人民日报》学写作”系列策划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时,需要【注明】内容来源为“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

本期编辑:梁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