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王博 本报记者 潘宏宇

近日,在友谊县东建乡北方甄选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栋连一栋的水稻育秧大棚内,“绿毯”铺开,秧苗长势茁壮。

“俗话说‘苗好八成粮 ’,咱们这水稻新品种培育出的秧苗均匀、整齐、健壮,后期种植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再运用科技高产一体化方案,今年秋天增产增收肯定没问题!”合作社理事长郑立带领乡亲们经过连日的忙碌,已经全部完成水稻育秧工作,她一边比较着秧苗的长势,一边向合作社农民讲解着科技赋能、“智慧”种田的必要性。

走进郑立公司门前的长廊,除了挂着各时期水稻生长样株外,锦旗、荣誉证书和奖状奖杯分外显眼:连续多年5A级优质经销商、杰出农资人、最美诚信客户等荣誉和用户的感谢占满了公司的一面墙。二十多年来,她开办农资经销公司经营农资时常做“赔本”买卖,服务三农她经常干“倒搭钱”的生意。

2019年,郑立与80位种植者签协议,秋后每斤粮食补贴2分钱,带动种植热情以及对科技增收的推广。秋收后80位种植者产出粮食品质与产量均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户均产量增加了近1.5吨到2吨,她兑现承诺给种植者落实“2分钱爱农补助”,让每户增收近1万元。郑立虽然自掏腰包在有限的利润里拿出了80万元,但看到种粮农户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时,她认为值得。

在受益者口碑相传下,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使用科技高产一体化技术,2020年她又拿出了120万元继续兑现“2分钱爱农补助”。

随着科技高产一体化方案逐渐被认可后,郑立又琢磨出了新方法奖励种粮户多产粮产好粮。郑立把服务对象着重转移到高产户和低产户两个群体,用她的话说叫“抓两头、带中间,提高产量再拔高”。

对于高产户,她创新设置了“科技种田粮王奖”“科技种植小能手奖”,农户产量每高于当年平均产量1吨,即可凭卖粮票据获得1000元现金奖励和1台冰柜,以此激发了科技种田的热情。近三年她共拿出奖励金额达50万元。

对于低产户,她亲自下田指导,采集各个时间段的稻苗、杂草样本,帮助农户分析低产原因,从种管收各个环节中找出根本问题,寻求抗病、抗倒伏的有效方案,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共同向肥沃黑土地要增收,鼓励农户种植的信心。

应农时节气,郑立组织农户到田间地头召开技术交流现场会,将各时间段的病虫草害提前播报,减少农民的种植风险。坚持每年邀请省内农业技术专家开展不少于50场线上线下学习,为农户答疑解惑的同时提供交流的平台。

郑立不断积累着信誉这个“无形资产”,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让郑立的业务已经扩展到周边市县。今年3月,大庆肇源的农业种植合作社专程找到她,为土地盐碱化的地块研究栽植方案,进行测土配方土壤肥力及结构的改良。同时在科技大会上,与郑立现场签单,成了郑立公司里的联盟成员。

头脑活络的郑立去年还带领女社员发展壮大菜园经济,利用闲置的水稻育秧大棚,种植生物有机肥的油豆角、黄金钩、鲜食玉米、小南瓜等共计68栋,不仅每栋大棚增收3000元,而且还为打造友谊生态农业品牌添油加力,让“闲置棚”成为了“生金棚”,“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在乡村振兴中,科学服务现代农业生产,促进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打造龙江农民企业金字招牌,助力农民实现“田园致富梦”,这就是郑立的“为农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