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hho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光微暖,云舒风涌

春野浮绿,万物新生

当春风拂过树梢

在隙间簌簌作响

春天也慢慢来临

一起来青城邂逅一场三月的春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呼和浩特分x”似乎成为了网络上的流量密码。各种早已出现的景点摇身一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景点,各种自然的、人文的景色都被挖了出来,冠上了新的标签。

1、到处都是“xx呼和浩特分x”哪里才是呼和浩特的特色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小红书搜索“呼和浩特分”,映入眼帘的是“瑞士呼和浩特分士”、“普罗旺斯呼和浩特分斯”、“千岛湖呼和浩特分湖”、“迪士尼呼和浩特分尼”……

流水的风景,铁打的前缀。这些前缀无关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只与取景器里呈现的风景有关。

明明是呼和浩特的美景却被冠上外地名号,强行让景色变得“高大上”。偶尔看到觉得新奇,长此以往却只觉得审美疲劳。

而且这样的营销方式也会容易让人忽视风景本来的特色,最终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只剩标签。

2、拒绝标签这才是青城本来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

美的标准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这里是昭君博物院 不是“金字塔呼和浩特分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获得过德国国家设计奖的建筑,外观可以说是设计感满满。外形设计低调谦逊,是覆土建筑的典型代表,大地与原木的颜色充满了历史和自然相互交错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恒大养生谷不是“迪士尼呼和浩特分尼”!

风格各异的建筑群、设施完善的游乐场,不管是周末约会还是溜娃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大黑河不是“千岛湖呼和浩特分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是内陆少河湖的原因,各类与水有关的风景都会很受内陆人民的偏爱。清明小长假期间,“千岛湖呼和浩特分湖”迅速走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湖水湛蓝澄净,风一吹整个湖面波光粼粼,的确是个踏青出游的好去处。下午四点之后,候鸟回湖,落日余晖,好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这里是天主教堂不是“耶路撒冷呼和浩特分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主教堂位于通道南路,清真寺北三百米小胡同进去即是。是呼和浩特最大的罗马样式建筑群,整体呈哥特风格,坐东朝西,随手一拍都是异国风情,高耸的钟楼,气派的正堂,历经百年风雨洗礼愈显庄重肃穆。

这里是圣水梁不是“格鲁吉亚呼和浩特分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原深处的古堡、蜿蜒的城墙在落日的余晖下更显苍茫,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草原,却能让你在城市周边就欣赏到美丽的草原风光。历史的沧桑与草原的生机相结合,让人来一次就再也忘不了。

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开始变得流量至上,失去了其本来的味道。诚然,这样的命名会增加景点走红的概率,给景点更多的热度和流量,但同质化的宣传不利于景区长远的发展,只有展现了美景背后深植的文化内涵才是给景点宣传赋予生命力的根本方式。青城的美来自于这一方水土所发源出来的文化,这种美无须标签定义。

当青城染上夏日的风

满城尽是夏天的味道

时光悠然,岁月缓缓
不负春光不负景

何不与三五好友相约

在青城深处走一走

去欣赏这些无需被定义的景色

共赴这场繁花盛开的夏天~

来源:内蒙古时间

编辑:白晏馨

旨在分享交流

不涉及商务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