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陈诚六十大寿,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王世杰四人邀他南下旅行庆祝。当时,岛内舆论一片哗然,将五人之行比作“汉惠帝与南山四皓”,直指陈诚欲取代蒋介石。蒋介石对此甚为恐惧,进一步加深了对陈诚的疑虑。

数年后,筹谋许久的蒋介石将“大力提拔新进”摆在台面上,鼓励新人取代旧人,并欣然接受陈诚请辞。然而,心灰意懒的陈诚仍旧被安排各种出访活动,内心疲惫不堪的他常对其子陈履安说道:

“我是被人厌恶的,如果我能在蒋介石之前先死,那将是我们家最大的幸运。”

作为蒋介石四十余年最信赖的下属,陈诚为何要说出如此颓丧的话,他与蒋介石在人生最后的时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二人的关系如此剑拔弩张呢?

老年陈诚(前排右一)

蒋介石提拔陈诚

陈诚是浙江青田人,与蒋介石是老乡。民国成立后,陈诚凭借同乡杜志远将军的帮助考入保定军校第八期,开启戎马生涯。

不久后,刚刚毕业的陈诚跟随孙中山攻打桂军冯葆初,并负伤住院。当时蒋介石担任粤军参谋长,刚好来到肇庆探望受伤官兵,陈诚与他在医院有了第一次接触。

黄埔军校成立后,邓演达将陈诚调入教练部担任教育副官,他便时常与校长蒋介石探讨革命理念。跟随蒋介石,陈诚升迁极快,从炮兵连长到十八军军长,33岁的陈诚成了最年轻的上将。

阎锡山发起中原大战后,陈诚作为蒋介石的绝对主力,带给阎锡山毁灭性的打击。蒋介石曾骄傲的夸赞陈诚在中原大战中的战功:“马牧集开战胜之端,曲阜挽垂危之局,郑州结胜利之果。”这个时候的陈诚已经完全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陈诚在中原大战中屡立战功

陈诚虽然屡立战功,但他的指挥作战能力实属一般,甚至连及格线都没到。第四次“围剿”红军的战争中,陈诚遭遇伏击,损失极重,受到了蒋介石的严厉批评。

然而,蒋介石对他还是信赖有加的。抗日战争中,陈诚作为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去哪里,几乎参与了国民党与日军的所有军事大战。而在武汉会战前,蒋介石特意将70万国军交由陈诚指挥,只给了小诸葛白崇禧30万,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可是,蒋介石期待的胜利并未来临,陈诚治军不严、管理水平低下,重用玩忽职守的十六军军长李蕴珩导致马当要塞防线失守,伤亡40万余人后,丢失整个武汉。

陈诚指挥武汉会战

丢失东北,狼狈逃往台湾

抗日战争结束后,陈诚又被安排到东北“剿共”,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对他充满鄙夷,曾当着杜聿明的面贬低陈诚:

“小鬼在关内作战失败了,又想来东北出出风头,挽回丢失的面子,等着瞧吧,东北共军可不是这么容易对付的。”

由此可见,在国民党内部,对陈诚作战能力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因此当陈诚抵达东北后,他便立即撤掉了熊式辉的亲信,东北四平街守将陈明仁,并力排众议,大规模扩军。可是,国民党在东北只掌握几个大城市,兵力被割据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统一。陈诚多次指导作战,力图打破分裂的局面,全部遭到惨败,以至于后期廖耀湘等人完全不愿听从陈诚的指挥。

接连的失败导致陈诚胃病复发,眼看着东北就要彻底丢失,陈诚慌不择路,叫他老婆谭祥去南京面见宋美龄,乞求蒋介石将他调回,另外派遣其他官员接手东北这摊乱局。

陈诚在东北

蒋介石对陈诚可谓是宠信有加。他深知,陈诚根本不是打仗的那块料,接到谭祥的求救信后,他就嘱意张群、顾祝同去劝卫立煌,让卫立煌代他去死。

为此,卫立煌的夫妻韩权华曾当面斥责张群:“有利有权你们就争,弄得不可收拾的时候,就叫人家去,这是什么心态?”

韩权华的话多少有些替卫立煌打抱不平,但更多的是对陈诚的不满和发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陈诚就搞出过这么一出,身兼远征军总司令的陈诚对外出作战极为不满,且连续遭遇败绩后,写信辞职,当时也是临时安排的卫立煌接替。

与韩权华同样不满的还有国民党国会代表,集会期间,不约而同将矛头直指刚从沈阳飞回南京的陈诚,怒喝:“杀陈诚以谢国人!”

然而,蒋介石早已看清一切。1948年10月,蒋介石安排陈诚前往台湾,以养病的名义驻扎在台北阳明山上。随着翁文灏内阁倒台,孙科匆匆组阁,陈布雷自杀,陈诚已经意识到,台湾是他们最后一个落脚点了。

逃往台湾

心灰意冷,重病身亡

原本养病的陈诚拖着“病体”与台湾各行各业的名人亲切交谈,收拢人心。在蒋介石下台前,陈诚被放在了台湾省主席的位置上。这是蒋介石数月前布好的一步棋,而与他相交数十年的陈诚也在兢兢业业地为他铺平来台的一切道路。

没有陈诚雷厉风行的六项决策,便没有蒋介石坐稳台湾的基础。尤其是陈诚不顾一切反对,悍然施行入台管制,将所有的危险全部阻隔在台湾岛之外的举措,受到蒋介石的极为赞赏。也正是因此,陈诚很快便取代了阎锡山,成为“行政院”院长,国民党中真正的二号人物。

从此以后,陈诚成为真正的实权派。经济政策、对外政策都离不开他的身影,尤其是6年后,他又往前迈了一步,接替远走海外的李宗仁,当上了空悬多年的副总统。

蒋介石眼看着副手变为众人心中的“接班人”,内心有些惶恐。而陈诚在岛内的名声也非常好,执政多年,对社会各界名流和元老都礼遇有加,胡适、傅斯年、孔祥熙等人对他赞叹不已。在他60大寿时,胡适等人甚至邀请他南下旅游庆祝,可见在台湾,陈诚的影响力不同于往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诚与胡适

然而,陈诚的官位越高,他内心越是不安。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和临时条款,接替蒋介石成为岛内第二位“总统”的必定非陈诚莫属。

可作为蒋介石几十年的老搭档,他深知蒋介石传位于子的想法,对自己的命运看得十分透彻。在反攻大陆的问题上,他与蒋家父子的想法也背道而驰,无论是波士顿的华人圈还是岛内敏感的人士,都能感受到陈诚与蒋介石政治理念不同带来的混乱,关于二人不和的传言也不绝于耳。甚至常常需要宋庆龄下楼调解,才能让争论得面红耳赤的二人放下暂时的芥蒂。

然而,表面的平和掩盖不住双方之间的剑拔弩张和杯弓蛇影。于是,晚年意志消沉的陈诚提出辞职,让位给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来回几次虚情假意的推让后,已经完成国民党内部新老交替的蒋介石终于接受了陈诚的请辞。

退下来的陈诚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肝癌。听闻生病的消息,陈诚内心有些欣慰,他不止一次地跟他的儿子陈履安说过,想死在蒋介石的前面,如今这个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

1965年,躺在病床上的陈诚拉开窗帘,凝视着窗外,双目有些红肿的他从早晨看到傍晚,当夜不治身亡。

陈诚死后,一直被圈禁的张学良长叹一口气:“蒋经国被陈诚压的心灰意冷,想自逐到美国去,正好此时,陈诚病重死了,大局有了转机,真是上帝的安排,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