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北与河西的讨论,老实说还是挺多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两者都是南京长江边上的新城区,都有滨江属性。那么有一说一,江北有可能超越河西吗?

一、地位层面

一、地位层面

熟悉南京的朋友都知道南京规划层面是四大市级中心,但如果把江南和江北分开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实际上江北只有一个中心,而江南有三个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南京整体的角度来说,江核算是典型的凤尾,单独看江北那个圈子,江核当然算得上是鸡头。而河西不管是从整体的角度还是江南的角度来看,都可以排在新街口之后,第二位置,如果考虑到新街口是发展成熟的老城因素,只在新城中进行对比,那么河西就是当下南京各大新城中的头牌,说是凤头应该没人反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江北与河西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二、未来与现在

二、未来与现在

河西最大的优势是发展足够早,外部环境尤其是人口都极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且其一开始就定位的南京现代化新城的封面,虽然规划层面,有很多批评指责,比如我们常说的CBD布局问题,地铁2号线的走向,比如有轨电车等等。但问题再多,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河西已经确实成功分担了新街口的金融职能,并且把这个功能做大做强到了一定规模,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种存在。

另外当年河西的崛起还有个外部因素是全运会,这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河西CBD一期包括奥体周边的快速发展。而且往后的建设,河西CBD二期真的非常给力,其中很多高楼不声不响就起来了,这与现在南京在建的两大高楼还真就不一样。而且除了我们熟知的江东路轴线,河西在另一条轴线河西大街上的商办布局也非常积极,虽然现在依然有很多还没出地面,但基坑支护都默默建好了七七八八,包括金融城三期在内的不少项目,目前都还是挺顺利的。这么多高楼,这么多资源,江北想要实现对于河西的赶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北从规划的水平来看,确实相当优秀,尤其是医疗资源的整体布局,但问题在于城市化进程的动力,目前已经趋弱,这和当年河西发家的那个年代确实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人口方面。上面给江北的资源也不少,但个人觉得江北专注度不够,如果一开始就着重把资源倾注在小小的中心区,几年下来必然是有大变化的。但这几年江北心比较野,到处都在大量投入,每一处都有变化,但变化都算不上特别大,投到最后发现,有点收不住了,一看真正紧急的那一小部分(脸面)还没有完成,个人觉得,摊子还是铺的太大了,主次没有把握好,很容易给人造成信心不足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各有各的硬伤

三、各有各的硬伤

河西的硬伤在于规划并非一气呵成,河西至少可以分为三大块,即北中南三个部分,北部也就是应天大街以北,地理层面确实是秦淮河以西,但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河西,我们一般说的河西大多指的还是中部,也就是奥体附近,而南部指的是江山大街以南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部分当初的规划并不是完整的,每一个都是单独来的,所以我们现在看河西总会有很多想不通的矛盾点,原因就是河西是一个一边建设一边规划的区域,是一个从南到北不断升级的这么个过程。所以规划层面并不完美协调,有很多妥协,有很多当年的现实考虑。

另外从住宅的角度来说,河西都没有真正面江的概念,大部分所谓江景也都是背江,而且总是先看到夹江,然后是江心洲,然后才是宽阔的长江,怎么说呢,总是差点意思。

江北因为在长江以南的关系总算是可以做到面江背山的风水格局了,但问题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突出江景,以及与街道路网保持统一,江北商务区后来新建的一批住宅,几乎全都是南偏东45°的朝向,早上太阳很好,但过了中午南向开间就没有太阳了,老实说这还是挺尴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