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凤昌:号民国产婆,书布衣传奇

赵凤昌:号民国产婆,书布衣传奇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个人名叫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常驱车入山,向他请教国事,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而清末民初之际,也有一位这般的人物,在幕后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最终催生了民国,他叫赵凤昌。

与陶弘景躲在山中修道不同,赵凤昌是“大隐隐于市”,他在上海南阳路十号的“惜阴堂”中,虽深居简出,却静观世态风云,伺机而动。

他运筹帷幄,促“东南互保”,免遭战火;决胜千里,成“南北议和”,建立共和,最后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隐入了历史帷幄的深处。

他有着很多的名头,如“民国产婆”、“民国诸葛”等等,他布衣一生,虽不在庙堂之上,却拥有着难得的开阔思维,能够精准地把握整个国家的脉络,终生都在行报国图强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适逢民族存亡之秋的乱世,乘势而起,审时度势,在各方势力中多方奔走,穿针引线,成大计于国,弥兵燹于民,功勋卓著,可惜,现在知道他的人是少之又少。

赵凤昌是常州武进人,字荣庆,号竹君,他的一生可谓传奇,因出身贫家,读书甚少,为生活计,在钱庄当伙计,后被一大户看中,料其日后必成大材,遂为其捐了个出身。

凭着他的聪明才智,七搞八弄地几经周折后,他入了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幕府,成为其最重要的智囊,张大帅几乎所有的大事,都有征询他的意见方决策,所以,时人戏谑曰:“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

张之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之洞

在清末中兴大臣中,我是很看不起这张之洞的,他简直就是个心狠手辣的投机分子,尤其是对自立军唐才常的处理上,真是各种卑劣的手段用尽,这背后是否有赵凤昌的出谋划策,就不得而知了,大概率是有的。

在张之洞的帐下,赵凤昌是拳脚大展,确保了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时期不倒,以张之洞前期同康梁等保皇党人过从甚密,支持变法,后来却安然无事,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那段最为凶险的阶段。

张之洞移任湖广总督,赵凤昌亦随之前往,他因担任着军械采办等重要职务,巴结之人趋之如鹜,同时也被人嫉妒,结果被人在参劾张之洞“辜恩负职”的同时,也将他这位师爷扣上了“揽权招摇,徇私枉法,声名甚秽”的罪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得朝廷中对张之洞不满之人,群起而攻之,但朝廷惹不起张大帅,只好避重就轻地拿赵凤昌当作“替罪羊”,由光绪亲自下诏将凤昌赵革职,并永不叙用,至此,他仕途中断,甚是悲凉。

好在张之洞对为他“背锅”的赵凤昌有此过意不去,让他去盛宣怀办的电报局任职,由“国企”到“私企”,大概相当于湖广总督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所以,赵凤昌又重新上阵,在上海滩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结交了众多的权贵和地方势力,尤其是同状元实业家张謇相交甚厚,形同莫逆,二人在武昌起义后的清帝退位一事上,出力最多,效果最好。

张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謇

赵凤昌为张之洞所行的大手笔,是促成“东南互保”,当慈禧发疯般的一天之内同11国宣战,并将宣战诏书传达各省督抚之时,举国沸腾,群情激昂,各地排外情绪高涨,皆摩拳擦掌地要同洋人大干一场。

江南各地的大员们自是不愿率兵北上,但又不敢违逆老佛爷,于是,在那几天的时间中,他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惶惶不可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