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道》有这样一个小人物,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那就是叶晓明。可以说,叶晓明是发烧友三人组中最“拎得清”的那一个,从结识丁元英,到退出公司,很多重要的决定,都是他最先提出的,也直接推动了剧情走向。

这样的一个人,连丁元英都评价他——“聪明人”。丁元英是谁,是非人类般的鬼才,受到这样的评价,叶晓明值得吗?看完本文你就会明白,叶晓明,是真的聪明,但是,仅仅聪明,是不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晓明,30多岁,一家音响店的老板。女主在买音响时,走进了他的店。

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普通的近视眼镜,眉宇之间既有商人的精明又不乏书生的儒雅——这是书中对叶晓明的描述。

恰如其分。此后他将这种精明与儒雅发挥到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发现丁元英家中有着价值40万元的音响(相当于现在200万)时,他敏锐地意识到丁元英不是简单人,走时便借走了一张光盘。

看到此景,女主心说:“这老板真精明,这就套上近乎了。

事后,叶晓明说,引起他注意的,不只是音响的价位,更是从音响的“玩法”上看出,丁元英文化、气度、财力非比常人,玩出了境界、玩出了气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叶晓明才30多岁,而且是在这样的小县城,便一眼嗅出了“机遇”,可见其聪明程度。

说到儒雅,便是他的“有底线”,等下我们会提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意识到丁元英是“神秘高人”后,叶晓明赶紧找来同为发烧友的王世杰,让其抓住这个机会,为其所在的贫困村寻找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杰称赞他,“你脑子就是比我活道,眼里出活儿啊。”当然,王世杰也适时创造机遇邂逅“丁大佬”,在一定程度上为王庙村争得了生机。

叶晓明的音响店倒闭了。在丁元英的指导下,音响三人组、王庙村正式开始创业。

创业思路很简单——利用王庙村现有条件,进军音响市场,成立格律诗音响公司。

音响市场是既定的,他们要做的,就是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到的低价,生产出高品质低价格的商品,来争抢市场。

其中,叶晓明带音响店货底共出资7万,大股东欧阳雪为其垫资18万,股份占比20%。叶晓明出任总经理,负责全面管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用三个字形容叶晓明,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没得说”。

叶晓明为人处世,可以说没得说。来看看他是怎么做人和做事的。

说到做事,可用“专业”二字形容。比如能吃苦耐劳,在噪音巨大、粉灰飞扬、条件恶劣的生产环境下,没有任何怨言地干活,不怕脏、不怕累;

比如严谨苛刻,为了确保音响品质,不仅现场监督,还反复交待农户;

比如专业认真,说起音响的性能等如数家珍,在运营店面时,还提出立足机柜批发、稳扎稳打的发展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做人,可用“到位”二字形容。圆滑不失真诚,遇到丁元英这样的高人后,他第一时间找来发烧友好友,在帮小丹做音响时,也非常坦率地交待所有的成本,可见其真诚。

到北京后,他第一时间联络当地的音响商,虽然初到北京,但显得很得体,不巴结也不张扬。连刘冰都发自内心的羡慕,觉得叶晓明处理事情什么时候都是头脑清醒,无论什么场合都能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他的这些优秀品质,在格律诗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一个公司不仅需要丁元英这样的大佬操盘,需要叶晓明这样掌握生产、销售的专业人士运营。

也许有人会问,那又怎样?他还是出局了,不是吗?在我看来,这是常人之举,也恰恰体现了他的聪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我们说到,丁元英是“鬼才”,已经不能算“人堆”里的人了,他的智慧,自然是超群的。但叶晓明,作为芸芸众生,普通人一个,他的聪明才叫聪明。

叶晓明是聪明的,当格律诗参加北京展销会时,他通过丁元英一个电话,“两辆车回古城”,即判断出格律诗音响将以超低价推向市场,导致销售会人手不够,且此举必定引发对手公司报复,一切,如其预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圣公司的报复来了,不仅拒绝和解,还坚持诉诸法庭,要求格律诗赔偿600万,此时,叶晓明又适时退出公司,将风险降到最低。

有人可能会说,叶晓明不讲义气,记住,这是商业行为。在决策过程中,他明确表明过自己的反对意见,且丁元英的举动本就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考虑到一旦败诉,不仅赔进去7万,就要赔偿18万元,对他而言,无异于一笔巨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潜意识里,王庙村恶劣的生产环境下,环保、童工和劳动权益保障,公司有太多的“原罪”,败诉似乎已成定局,因为“理亏”,觉得公司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触犯了他的底线,种种因素下,他退出了。

是个正常人,都会退出。无可非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元英评价叶晓明,“叶晓明是个聪明人。但是评价一个人仅仅用聪明或不聪明,那是不够的。”前半句我们已经做了介绍,再来聊聊后半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二人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圈子的,俗话说,不是一个圈子的,别硬凑,当然,开阔了眼界是好的,但格局决定命运,格局不同,是叶晓明出局的根本原因。

在离开公司后,叶晓明不好意思地来找丁元英说,“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丁哥别见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聪明如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本钱不配陪大佬玩,自己的格局也不配和大佬玩。

他的自知之明,他的聪明,让其脱离了危险之地,是好事。

遗憾的是,也错过了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叶晓明的结局,书中并没有提到,但我大胆的假设一下,叶晓明的结局,不会差。

前面我们提到,叶晓明仅仅30多岁,在一个小县城,在不像芮小丹和欧阳雪获知丁元英很多信息的情况下,他能通过一次见面,敏锐发现这位高人,确实够精明。

在格律诗创业过程中,他每天奔波,跑各种手续,结识各类朋友,一定程度上开拓了眼界,积累了经验。

而且,王世杰后来又重新入局公司,负责生产链,而王世杰此前也是因叶晓明的介绍,才有了这次机会,一定会心怀感恩,邀请这位有经验有能力的创始人重新加入,当然,不是作为股东,而是作为管理层人员。

即使叶晓明因为不好意思不加入,以其此次的经验重启炉灶,也不一定完全没有机会。

叶晓明,等你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