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6月29日,55岁的汤恩伯突然暴死于日本东京。当护士推出他的尸体时,汤恩伯的家人发现他的手臂上有许多按压指印,嘴巴因为死前的哀嚎仍旧没有闭拢。即使让一个陌生人来看,都会怀疑汤恩伯死于手术台上有很大的问题。

汤恩伯死后,国民党追赠他为“陆军上将”,蒋介石特意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脸色极为凝重。然而,一个月后,蒋介石却在高级干部培训班上将汤恩伯批评的一无是处:

“汤恩伯若是在上海保卫战时牺牲殉国,那是何等的悲壮。可恨他看不透生死,弥留之际一定非常痛苦,汤恩伯的行为,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那么汤恩伯到底做了什么,让蒋介石对他如此耿耿于怀?他的死亡原因又与蒋介石有什么关系呢?

汤恩伯是最受蒋介石信赖的将领之一

汤恩伯极善于钻营取巧

汤恩伯原名汤克勤,浙江武义县人。1920年,在家乡惹出是非的汤克勤跟随武义县富商童维梓东渡日本,出国留学,进入东京明治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

然而,立志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汤恩伯缺乏军阀关系,不得不抛弃学业,提前回国,在杭州、上海等地四处游走,讨要军阀推荐信。可军阀孙传芳、浙江省督夏朝、吕公望皆不愿出资供应。万般无奈,汤克勤找到浙军师长陈仪,恳请他资助其学习。

汤克勤不曾想到,陈仪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大为感动,当即拜陈仪为师,并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老也。”为了纪念陈仪的资助之恩,汤克勤改名汤恩伯,以示对陈仪的尊重。

汤恩伯拜师陈仪

从改名上看,汤恩伯非常善于钻营取巧、取悦于人。在日本东京,汤恩伯借故追求陈仪的外甥女黄竟文,两情相悦后,汤恩伯抛弃家中妻子,与相貌出众、背景雄厚的黄竟文走到一起。

北伐战争中,倒向蒋介石的陈仪将汤恩伯推荐到南京担任中校参谋。可汤恩伯并不满意当前处境,常常悲叹:“要斩将挚旗,立功沙场,安能局蹙辕下,仰人鼻息。”

黄埔军校迁往南京后,汤恩伯迎来了人生转机。善于钻研人际关系的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陆军军官学校总队长一职。在军校,汤恩伯充分发挥了自身特长,每当晨跑时,汤恩伯总是表现得特别积极且另类,其他人往里跑,他却带人往外跑,以此吸引教育长张治中和蒋介石的注意。

与此同时,汤恩伯还日复一日地撰写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纸条,呈送蒋介石,无论蒋介石是否采纳,每日必送。多年后,军统头子戴笠曾嫉妒地说道:“汤恩伯的手本,在委座面前最吃香,他钢笔草书一挥而就,写完了就交,而我必须笔墨工整不可。”

对于汤恩伯,蒋介石极其喜欢,可他仍旧需要测试汤恩伯的忠诚度。在张治中举荐汤恩伯担任二师团长时,蒋介石故意刁难,让他落选。可汤恩伯并无任何怨言,反而表现得更加忠诚,三个月后,汤恩伯越级提拔为旅长,成为蒋介石的心腹。

张治中举荐汤恩伯

与胡宗南一样,汤恩伯跟随蒋介石三四年的时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爬到了军事高位。中原大战结束后,参与“围剿”鄂豫皖苏区,对当地红军和民众大开杀戒,一次性屠杀手无寸铁的民众多达三千人,落下个“残忍嗜杀”的骂名。

在当时的国民党中流传着一句话:“蒋家天下陈家党,孔宋财团浙江军。”其中的浙江军,便是掌控蒋介石最精锐嫡系部队的三个人:浙江镇海县的胡宗南、浙江青田县的陈诚以及浙江武义县的汤恩伯。

值得一提的是,在蒋介石疯狂排斥保定系、日本士官系和美国军校系时,来自东京军官学校的汤恩伯却能稳坐钓鱼台,离不开他对蒋介石喜好的钻研。

汤恩伯手握国军精锐

“抗日名将”得与失

抗日战争爆发后,汤恩伯首战通往西北的重镇南口,原本只需坚守8天的汤恩伯硬是与日军血战20天,打出了汤恩伯军团的名气。随之而来的台儿庄战役,汤恩伯击溃板垣师团,爬上了抗日名将的高位。

然而,卫立煌因中条山战败被撤职后,实际掌握第一战区的副司令汤恩伯并不服从空降的蒋鼎文,在叶县另立山头,自封“中原王”,大兴土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逼得黄泛区的百姓四处逃亡,被当时的百姓称为“水灾、旱灾、蝗灾之后的另一灾害,汤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