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健康监测功能逐渐成为了智能穿戴设备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心率、血氧、心电图(ECG)……智能穿戴设备能检测的数据方向在不断增加。当前比较受欢迎的监测功能就是ECG功能了,今天来介绍一下智能穿戴设备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CG是什么

ECG一般指心电图,它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它可以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帮助诊断一些心脏异常问题,如心律失常,房颤,心肌缺血等。

我们在医院进行体检的时候,心电图几乎是必查项目。医院通常使用十二导联心电图,通过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将电极与我们身体多个部位进行连接,监测多个位置的心电信号,用以诊断心脏各个位置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医院的心电图检查需要用到专业的医疗设备,那么体积比较小的智能穿戴设备是如何实现ECG监测的呢?

智能穿戴设备集成的各种监测功能,这都离不开软件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助力,以及硬件上各种传感器的精度提升。高精度ECG芯片就是检测过程的技术支撑,为了适应智能穿戴设备,ECG芯片必须要在高精度的基础上,做到低功耗和尺寸小。

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前很多智能穿戴设备通常会使用进口ECG芯片,不过随着我国科技研发的不断突破,国产ECG芯片也可以能达到甚至超越进口ECG芯片的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BAC201这款国产ECG芯片为例,它是一款集成心电信号检测的高集成度生物电信号传感及处理器,集成了可配置的模拟前端调理电路及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可检测从微伏级至毫伏级的微弱的心电信号。此芯片还集成金属探片脱落检测,可实时检测传感电极的连接状况以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同时,还集成了包含心率检测、健康状况检测等智能处理算法,非常适合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穿戴设备监测ECG的原理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这些生物电的变化称为心电,通过捕捉生物电信号再经过数字化处理,转化为经过数字化信号处理后,就能输出准确、详细的心脏健康信息。智能穿戴设备的电极就可以拾取这些电信号,再经过算法处理就可以输出心电波形图,也就是我们见到的智能穿戴设备所监测的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