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病。公元前400年《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并最先说明糖尿病与营养丰美、生活富裕有密切关系。2000多年来通过中医药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畴,分上、中、下三消,辨证分型为:

1.肺胃燥热型:表现为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量多,身体消瘦,舌红苔薄而干,脉滑数。

2.肠燥津伤型:表现为多食易饥,口渴引饮,大便燥结,舌红少津,苔黄燥,脉实有力。

3.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尿频量多,腰膝酸软无力,头昏耳鸣,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阴阳两亏型:表现为小便频数,手足心热,咽干舌燥,面容憔悴,面色发黑,四肢乏力而凉,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5.脾胃气虚型:表现为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好,四肢乏力,舌淡,苔白面干,脉细弱无力。

6.湿热内阻型:表现为渴而多饮,多食善饥或仅有饥饿感,脘腑痞闷,舌苔黄腻,脉濡缓。

以上是中医常见分型与论治,由于临床症状很复杂,某一病人可同时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因此在治疗上要同时兼顾。

中药能降血糖吗?

据现代方法研究,有一些中药有降血糖的作用,如地黄、玉竹、玄参、地骨皮、人参、白术、苍术、黄柏等。但这些药是否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使用多大剂量才行,现在尚无定论。中医十分强调辨证论治,要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分析。而决不是仅仅用几味中药单纯降血糖。

当然中药是天然植物,如能从中提取出有效的降血糖成分,副作用会比化学合成的药物小,这是人们所期待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有什么益处?

中药方剂直接降血糖作用不明显,但可改善病人的一些不适症状。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虽能使血糖控制的较满意,但往往伴随的症状如乏力、口干、多汗等消除不了。特别是有各种合并症的人,如视网膜病变,肾性水肿,神经病变所致心悸、肢体麻木疼痛、腹痛腹泻等,这些药物更难以奏效。

如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取长补短,将有利于改善全身状况,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减少药物剂量,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