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以来,西方世界就有一种“恐俄症”,欧洲多数国家都很惧怕俄罗斯。尽管美国建国才二百多年,但也不例外的存在“恐俄症”。

历史学家认为,西方“恐俄症”始于1200年前建立西方帝国的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并奠定了1054年宗教分裂的基础。查理大帝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尽管当时的世界文明中心在拜占庭。据说分裂分子来自东方教会,东方教会是从基督教分离出来的。但事实恰恰相反,西方天主教脱离了普遍的教会基督教,东方教会成为正统的东正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摆脱这种分裂的指责,当时的西方神学家发起了一场运动,将这场分裂归咎于东正教。从那时起,他们就不断宣传西方与俄罗斯是对抗关系。当时,在中世纪,他们已经开始谈论希腊的世界,即拜占庭是“专制的,野蛮的领土”,以免除分裂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1204年拜占庭垮台时,俄罗斯取代拜占庭成为“第三罗马帝国”,所有这些偏见都自动地被转移到了俄罗斯,同时集中诋毁希腊世界的谎言也嫁祸给俄罗斯。

有趣的是,看看15世纪以来在俄罗斯各地旅行的西方旅行者的笔记,他们实际上在用描述拜占庭的术语来描述俄罗斯。此外,在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后,俄罗斯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获得了相当大的影响力,这些谎言的批评更加强烈。从逻辑上讲,这一切导致了18世纪末西方恐俄症的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的恐俄症起源于路易十五的统治时期,并且拿破仑有段时间也在利用它,因为这种仇视俄罗斯的理论证明了对俄罗斯的敌意,而俄罗斯当时正挡在法国扩张主义政策的道路上。为此法国还捏造了彼得大帝的“遗嘱”,拿破仑利用它来攻打俄罗斯。直到19世纪末,法国在法德战争中战败,它才意识到自己的主要敌人不再是俄罗斯,而是德国。随后,法国才改变政策,成为俄罗斯的盟友。

英国的恐俄症出现在1815年,当时英国与俄罗斯结盟,成功击败了拿破仑。但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打败拿破仑后英国态度立即扭转180度,俄罗斯从亲密盟友变成了仇敌。从那时起,英国的恐俄症开始增长。从1820年代开始,英国就利用恐俄症意识形态来掩盖其自身的扩张主义意图和行动,无论是在地中海还是在埃及、印度和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德国,这方面的情况在十九世纪末德意志帝国成立时发生了变化。碰巧,这个帝国没有殖民地,因为殖民地都被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领先占领了。由于没有殖民地,德国当时掀起了“东方生存空间”的政治浪潮,即占领并掠夺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领土。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来希特勒也利用这样的意识形态来挑起战争。

很多德国现代“历史学家”也处于这种矛盾的立场,想要淡化苏联对击败希特勒德国的贡献,并强调英国、美国等西方盟国对击败德国的贡献,这并不是偶然的。

第四种是美式恐俄症。1945年,以数千万苏联公民的生命为代价,美国与苏联的合作打败了希特勒,同样的事情发生在1815年拿破仑被击败后。然而,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很快就进入了冷战时期,美国的态度也扭转了180度态度,昨日的盟友苏联成为了今天的对手。

此外美国也沿用英国1815年完全一样的论点,美国曾说过,“与俄罗斯的扩张主义作斗争”,这与19世纪初英国的立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这种“反扩张主义的斗争”是完全牵强附会的,因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和西方与俄罗斯的对抗并没有结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攫取自己的利益,为了在西方实现其扩张主义意图,人们一直在谈论所谓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这与十九世纪的历史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现在有一种挫败感,它已经习惯了统治世界几个世纪,在两个、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欧洲是一股强大的殖民力量,一直在地球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力量。但今天情况不同了,欧洲感到不安,不服于当配角。但是欧盟已达到极限,其发展的局限性和欧盟本身的内部问题已经出现,因此欧洲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是一个巨大的邻居,应该受到指责,没事就可以泼脏水,而且没有比这更方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