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国力鼎盛的大唐为什么会在怛罗斯之战中败北呢?

首先大唐这个对手并不弱。阿拉伯帝国当时横跨了亚非欧三州,整个北非包括西班牙都被阿拉伯帝国所征服。疆域达到了1340万平方公里,治下的人口也有几千万之多。它能调动的资源一点都不比大唐少。虽然唐朝的国力跟战斗力,都在阿拉伯帝国之上,但是唐朝有一个避免不了的难题就是战线太长。毕竟唐朝当时调动的军队一共就两三万人,还要深入阿拉伯帝国境内700余里。人数少还要孤军深入。这一仗如果打赢了,那真的是堪称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迹了。所以从战线跟兵力上,大唐这边都是不占优势的。

而且高仙芝在西域的一通胡乱操作,也让西域失掉了人心。石国当时是西域诸国中最富有的国家。身为安西节度使的高仙芝就打起了石国的主意。他以石国国王“无藩臣礼”为借口,要出兵去讨伐石国。石国国王一看自己哪是高仙芝的对手啊,就赶紧认怂,向高仙芝认错。高仙芝假意答应,却将石国的国王诱骗到长安城杀害。高仙芝还趁其不备攻破了石国。高仙芝这件事儿干的,可以说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坏的。再加上石国的王子四处宣传,西域的邦国都表示同情跟支持石国的境遇。这个举动也促使了西域这些小国有了一种抱团去对抗高仙芝的意图。原因很简单。高仙芝能用这个手段突袭了石国,难道其他的小国就没有可能吗?所以高仙芝这么一搞,就弄得西域这些番邦是人人自危。

这种情况之下,石国才找到了阿拉伯帝国,希望阿拉伯帝国能够跟他们一起去对抗高仙芝。于是还没有开战,高仙芝这边就同时失去了天时地利跟人和。所以最后高仙芝还能打成那个样,还一度占据上风。唐军真的已经展现了极高的战斗素质了。

唐军当时一共就三万人,带着西域临时组成的援军大概七万人去对抗大石的20多万精锐。激战了五天五夜之后,高仙芝的唐军居然还能占据优势。最后要不是葛罗禄部临阵倒戈,让唐军腹背受敌,这场不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仗,大唐没准还真的就打赢了。

而且唐朝对整个事件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唐朝自打唐太宗开始,基本把四周打了个遍。战事基本上是年年都有。可以说在唐初那会儿,唐军真的是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是对手。管你什么突厥啊、高句丽啊、吐谷浑啊、高昌啊、日本啊,大唐是来一个揍一个,来两个揍一双。所以唐军对这种边境规模不算太大的冲突,根本不当回事。所以高仙芝在战后也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处罚。高仙芝败得那么惨,2万多人全部损失殆尽,但是朝廷只是免除了他安西四镇节度使的官职,调到了金城去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所以这场战争不能算是唐朝跟阿拉伯帝国官方的对抗。

在天宝年间,这些藩镇节度使的权柄过重。这场怛罗斯之战基本上就是高仙芝想扩充实力所引发的争端,是他的个人行为,跟唐朝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他为什么要去突袭石国呢?无非就是想多搞点钱财,然后招兵买马。而且高仙芝属于是两头骗。这边去骗了石国的国王,让他去长安城辩解;另一边又欺瞒朝廷。石国国王到了长安城,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对唐朝廷的了解,都是比不了高仙芝的。高仙芝利用这种信息的误差,让唐朝对石国的国王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最后呢,唐王朝将石国的国王处死,从而引发这一场不必要的争端。最终也让唐朝经营了近百年的都护府、都督府的框架直接就在这场战役中崩塌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