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鹏宣布要在三四线城市建设4S店体系,特斯拉也被爆出将建设“前店后厂”模式的类4S店。有行业内评论这是新能源“开倒车”,拿出来批判一番。

这事可没那么简单。

4S店何错之有

4S店何错之有

让我们回顾一下,特斯拉引领的无4S店模式初衷是什么?是干掉经销商,不让中间商赚差价,恰好4S店基本是各大经销商所经营,因此将“去4S店化”与“去经销商化”简单画了等号。

当然,传统经销体系里各种顽疾弊端,如卖车时各种价格陷阱、用车时坑蒙拐骗,的确是人们对传统经销模式反感的原因。但还是要分清楚,经销商有意无意管理上的问题,不代表4S店这种形式的问题。

即便是目前最流行的“商场展销、中心交付”的形式,也无法完全脱离实体类4S店的交付中心,更何况车辆后续保养维修也需要有个地方,那与传统4S店区别在哪?

区别就是直营和分销,而不在于是否有4S店这个实体存在。小鹏这次要重建的严格来说是传统的分销体系,而不是简单4S店。特斯拉建类4S店,只要是直营模式,那么就并未违背他的去分销商化。

对于目前的小鹏来说,直销模式遇到了瓶颈,重回分销体系,笔者认为只是经营模式的转变,不涉及进步或倒退。毕竟哪种模式能促进企业销量、能有利于消费者买车用车,就是适合的模式。

重建新能源4S店,算盘不仅于此

重建新能源4S店,算盘不仅于此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谈到,在新能源换道超车这一变革中,主机厂一定会利用自身优势大挖护城河、大建护城墙,让燃油车时代车辆逐步流失到40万修理厂的“悲剧”不再重演。

于是各大新能源厂商再次将车辆质保与店内维保捆绑,并且设定了众多纷繁复杂的质保条件:首任车主享受、全程在4S店保养、必须使用原厂配件、必须在原厂维修、每年不得行驶超过3万公里等、不能用于营运等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质保乃至终身质保对于购买车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措施无一不是限定了车主的选择权。通过种种限制,迫使消费者再次回到“在外保养维修就可能失去质保”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开倒车”。

这些限定条件中,有些是过去燃油车就有的老把戏,比如全程在店内保养维修、使用原厂配件等。还有一些是新能源车厂出的新花招,比如首任车主才能享受终身质保,会影响二手车价甚至新车销量,而每年行驶不得超过3万公里,则妥妥是不平等条约了。

因此,“筑墙圈地”后的新能源们,当然需要4S店这个能够承载车主未来留在体系内的实体,来承接庞大的车后消费了。

新能源们或将事与愿违

新能源们或将事与愿违

要知道不限定在4S店内保养维修,不影响车辆质保,可是广大车主呼吁多年,才以管理规定的形式落地。《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明确了“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可以说这条规定彻底解决了过往“车主苦4S店久已”。那么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权益,又怎么会因新能源普及又放弃呢?厂商们算盘打的精、消费者们也不傻啊。有着明确条文撑腰,怎么会让车厂们“开倒车”呢?

做个不负责任的预测,随着新能源车基数越来越大,关于此类质保纠纷我们会越见越多,随着舆论的逐步发酵,会有行业协会和相关人士开始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搬出《管理规定》这个尚方宝剑,然后开始有提案和建议,最后主管部门一锤定音。

该来的都会来,只是时候未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