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统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绚丽的时代,民族融合,百家争鸣,诸侯纷争,合纵连横等等大事皆在此间闪烁。然而我们习惯上往往不提东周二字,喜用春秋战国来加以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观之,东周之地位每况愈下逐渐沦为时代的弃子,最终被秦庄襄王“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史记·秦本纪》),堕入历史的尘埃之中,大周是如何一步步被时代抛弃的呢,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开国坎坷,扶持立国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是这样描述东周的开局的“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由于西周晚期的阶级矛盾尖锐,加之申侯联合犬戎的进攻,使得镐京伤痕累累。

不得已间,周王室在众诸侯的簇拥之下,太子宜臼——这个被废黜的太子重新拿回了他的天子宝座。但此时身边站着的不再如成康一般的肱骨之臣,而是郑武公、晋文侯等地方霸主,由于平叛有功这些地方霸主收到了不同程度的赏赐,也为后世之乱埋下祸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武公受封司徒,使得郑国的国际地位一跃而起,郑庄公上台后一度要与周天子交战。原因是天子为了制衡郑国在中央的权柄,希望把权力分给虢国(中原小国)一些,没想到郑庄公不高兴了,欲与周天子开战,平王无奈,只得用质子换得太平,史称周郑交质。可见王室的尊严已经丧失许多。春秋的第一个小霸主——郑庄公,给了苟延残喘的周王室第一个下马威。

在扶持周王的众多国家中,有一个小国值得关注,在平王东迁之后,该国被赏赐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这个小国便是秦国。说起来是赏赐,但实际上是给了秦襄公一片穷山恶水,那是周王室无力控制的土地,秦国通过这次伐西戎逐渐在关中站稳了脚跟,走好了建立霸业与实现大一统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郑武公、秦襄公襄助王室的行为上我们不难看出此次拯救平王于镐京的投资是成功的,他们作为平王的扶持者,自然是要与平王产生利益勾兑的。

在“礼崩乐坏”的程度还不高的春秋早期,承认天下共主是一种正确,此后的齐桓公、晋文公等的取威定霸亦是如此。在承认共主的前提下索取利益,甚至是挑起事端以试探王室的态度。可见王室在扶持立国的情况下,威信大不如前,宗法制和分封制也就开始走向衰落了。

2. 大国争霸,作壁上观

在郑国悄悄淡出人们视野之后,来自东方的大国——齐国开始逐渐展露头角,齐桓公上台以后,在管仲的帮助下锐意进取进行改革,根据《国语》《史记》等的记载,管仲针对内政、军政、财政进行了多方改革。分别进行了“以劳受禄”,“叁其国而伍其鄙”“相地而衰征”等等改革措施使得齐国在东方展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其中的按劳取功更是对周朝根本的世卿世禄制的一种挑战。我们可以说,一种叛逆的选官制度诞生了。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齐国迅速的发展起来,并通过征伐戎狄建立了威信。之后与一众诸侯相会葵丘,以“尊王攘夷”为号结成联盟。

而此时的周天子在做什么呢?

刚刚结束了繻葛之战,被郑国欺负的非常委屈,之后又陷入了王室斗争(后文详述)。河北发来的戎狄侵扰问题该如何处置呢,周天子已经自顾不暇了当然无法顾及。此时正是齐桓公出手取威定霸之时,结果便是齐桓公平定戎狄,霸业于山东河北,而周天子只能作壁上观,无力应付与征讨戎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逢此时,齐桓公却对周天子发来了橄榄枝,抬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并请求天子莅临葵丘之盟指导工作,实际上只是去当个吉祥物罢了。周天子自是开心的不得了,已经是如此的不堪了却还有霸主尊我为王,可以说周王室后面一二百年的威信自是与齐桓公脱不了干系的。童书业先生在他的《春秋史》中这样评说齐桓公,原文较长概括为——中原的稳定和周天子的王位得以保持百余年,这是齐桓公的功劳,至少可以说这个局面是他“尊王攘夷”的结果。

由此观之,周天子或许还要感谢这位有些叛逆的封君,以至于东周国祚得以绵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葵丘之盟是公元前651年,此时的周天子还算深得霸主的尊敬,此后的晋文公也是如此。

但时间来到了公元前606年,一个不属于当时黄河体系的政权——楚国越过南阳来到陆浑之郊时,问出了那个让周天子尊严扫地的问题——九鼎重约几何,这是直接挑战周王室的威信。幸得公孙满解围,以道德搪塞之,才使得周王尊严得以留存,也让楚王意识到此时的天子尚有威望不可轻动,但此时的周王江山已是风中残烛,岌岌可危了。

3. 无限斗争,政局动荡

或许是开国时候的二王斗争为国家发展埋下了王室斗争的苦果。纵观春秋百余年间,周王室内部竟然频繁内乱,出现了多次的二王同立,兵戈相向,周王室陷入无尽的内耗之中,自是成为鱼肉而众霸主皆为刀俎。多次的王子火并在这里不再详述,选取一二以说明内耗之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周郑繻葛之战后,周王室一蹶不振,根据《春秋左氏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第一次王室斗争是在鲁桓公十八年,周公黑肩不满天子,欲杀庄王,拥立王子克为君,事情被一个大夫辛伯得知,辛伯告发了黑肩,于是黑肩被杀,王子克见事情有变,便逃亡燕国。

第二次在鲁庄公十九年,周惠王在位,自己无力平定内乱只得引郑、虢二君救驾。此二君也不是做赔本买卖的,受赏从王畿拿走了不小的土地,周天子治下的土地越来越少也是其地位下降的表现之一。

4. 井田崩坏,人心不古

西周初年大行分封,以封国治理地方,以井田供养国库,以宗法勾连天子与诸侯。开国之时天子与诸侯血缘相近自无事端,但随着百年已过,相互之间离心离德,诸侯的独立性在封国建设上表现为对世卿世禄制的不屑,对井田制的拆分,对土地私有的默认。西周初年奉行田里不鬻,即土地是公家的,不可以自由买卖,但这种田里不鬻随着井田制的崩坏而逐渐落寞,各地的土地私有制度相继出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当其冲,《春秋左氏传》中载“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封国开始以政策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东周的统治根基——井田制动摇了。

同一时代,晋国作爰田以土地赏赐民众,秦国初租禾承认土地私有开启新的税法,各个国家都在大大小小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税法与土地制度来富国强兵,春秋末年的一系列土地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了战国时期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观之,周王室的立国之本——井田制没落了,经济基础的崩塌预示着周王室的存续已经难以为继了,周王室的戏份于史料之上春秋时期的颇多,但进入战国以后便逐渐式微了。

究其根源便在井田之崩坏,也正是井田的崩坏催生了战国的各国变法,催生了大一统的历史倾向,指明了战国的历史出口。而东周的地位只会越来越低了。

5. 徐州相王,东西互帝

进入战国,三家分晋,时以战国七雄为主要国家。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富国强兵,使得魏国一度成为当世第一大国,李悝的变法策略——“食有劳而禄有功”,“尽地力之教”,制定《法经》,创设平籴法等等。对东周的世卿世禄制,井田制,无限王权都做出了限制,以达到富国强兵的要求,可见东周王室的制度在大封国眼里已经是落后的、患病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334年,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的国君——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会晤,互相称对方为王,须知在集权制国家诞生以前,王是天下的共主,时至秦始皇时才有了皇帝名号。而此时的齐魏明显是僭越之举,但周王室却无能为力,甚至于不敢出一语。随后的公元前288年的齐秦互帝也是如此。秦国借由商鞅变法图强后,经过连年征战已成大国,其称帝号更是对周王室的践踏。

随着井田崩坏,世卿世禄制式微,土地私有和新法家的发展,周王室已经危如累卵了。前期的周王室虽有恢复周召二公时候繁荣的志向,但却深陷封国的威胁与内部的混乱之中,频繁的内乱是无法构建出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形态来应对分崩离析的天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大国争霸,七国争雄,至于秦赵长平战后,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秦国的统一之路了,二周活过了攻城略地的秦昭王时期,却没能坚持很久,被秦庄襄王所灭,而就在秦灭东周的这两年间,影响中国历史千余年的人物——秦始皇嬴政出生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东周未能恢复往日的荣光,迎接中华大地的将是秦王扫六合和一个全新的国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