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沅,郭于玮,鲁政委(鲁政委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厘清区域产业资源要素是横向比较区域竞争力、优化区域经济分工、强化“区域+行业”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尝试从3大类、9个分项来进行现状梳理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统计口径,本文研究对象仅包括全国31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基本生产要素:劳动力方面,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是常住人口大省,拥有最多的适龄劳动人口;综合人力成本来看,河南、河北、湖南的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自然资源方面,山西、内蒙古、四川、陕西、新疆是传统矿产资源大省;四川、云南依托水电优势清洁能源遥遥领先,内蒙古、新疆、宁夏、陕西等地风光更具潜力;东部沿海、中部地区旅游资源禀赋较优。土地资源方面山东、江苏、广东三省增量土地资源最优,各省存量挖潜计划仍待关注;综合工业用地成本来看,山东、河南、河北的土地资源具有比较优势。

高级生产要素:交通禀赋方面,安徽、广东、山东、浙江货运规模领跑全国,且水运、公路运输均具优势;山西、内蒙古铁路运输规模较大;上海、广东航空运输规模较大。创新禀赋方面,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的全社会研发试验经费投入强度较高,科教设施、创新人才集聚度也具有优势,吉林、山西、辽宁、湖北等地区人才优势亟待发挥。资本禀赋方面,上海、广东、北京、福建城投信用利差较小,浙江、贵州、江苏等8地新增贷款与GDP之比高于全国。

外部支撑要素:环境容量方面,河南、山东、天津、河北、山西大气承载力值得关注,天津、北京、河南、吉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较低,需要结合流域生态保护要求严控高排放、高耗水产业布局。营商环境方面,东部地区领跑,长江经济带沿线的中西部地区排名也较靠前。财富积累方面,东部沿海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净值人群规模也具优势,四川、湖北、福建三省高净值人群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综合以上分析,各地需要结合现状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谋划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建议基本要素较优的地区重点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清洁能源资源富集的地区重点承接高耗能、高排放、高耗水产业;西部自然资源禀赋突出但生态保护担子较重的地区挖掘清洁能源潜力的同时,严控对生态有影响的产业布局;东部沿海经济大省重点布局知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此外,加强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地的优惠政策和配套环境,并探索城市群、都市圈层面突破行政壁垒的产业要素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