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四月初七,也是丁巳月的癸未日,这天三大“俗日”重合,要记得三做三不做,吉祥也平安。有啥说法?

1·明天“小儿七”

在传统历法中,农历新年的前八天都是人和动物们的生日,依次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接着初九是天生日,初十是地生日。

这种提法大概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据说是始祖女娲在创造万物的时候,先依次创造出“六畜”,在第七天造出了人,于是初七就被作为“人生日”,又叫“人胜日”或“人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人还认为如果初七这天的天气晴好,就代表人寿年丰、世间安泰;如果这天阴雨、有大风等,就代表世间多疾疫、人间多苦难。

后来民间又流传每月的初七为“小儿日”,十七为“大人日”,二十七为“老人日”,人们要在相应的日子吃“拌脚面”,或者登高祈福。

“拌脚面”也被称为“拉魂面”,有点类似生日时候吃的“寿面”,世传“人日”吃拌脚面可以拌住岁月的脚步,让幸福和快乐的时光留得更久一些。

四月初七就是“小儿七”,可以给家中的未成年人做碗面,记得面要有韧性一些,和孩子一起度过和谐快乐的一天。

2·明天“杨公日”

杨公日就是“杨公十三忌”,每个月都有一天,七月有两天,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关于杨公日的来源历料记载多有冲突,《四库全书》中这一词条解释称: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多有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

但对起源说却又无从解释,最早人们认为是“室火猪日”,和星宿轮转有关,后来又有人指与月亮运行有关,诸多说法都未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民间传说中,杨公日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称这十三天是唐代易学大师杨筠松推算出来的,用以警示后人在这些日子约束自己,少受损失。

第二种说法称源于古代一个姓杨的无良富户,这富户家有十三个儿子,而他的邻居却没有儿子。于是富户就总在言语间炫耀自家的儿子们,并且口出狂言,称就算自己的儿子每个月失去一个,一年到头还会剩下一个给自己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此后他家果然一个月失去一个儿子,七月竟然失去了两个,最终十三个儿子一个也没留住,富户最终也在孤苦无依中老去。

还有种传说,这些日子源于“杨家将”,称杨老令公半生征战,发现总有些日子各种不顺,就总结出了这十三天,并且自己最终也在正月十三这天大败而逝。

3·明天“三斗降日”

古籍《月令采奇·四月逐日杂记》一节中称:四月初七,南斗、北斗、西斗帝君下降。

五斗帝君也叫“五斗星君”,分别指北斗南斗、东斗、西斗和中斗五位星君。古籍中记载,东斗注算,为护命星君;西斗纪名,称护身星君。

南斗六司,为延寿星君;北斗九皇,称解厄星君;中斗大魁,为保命星君。这五位星君中,以北斗为主,南斗次之,然后是东、西和中斗。

名著《西游记》中,王母娘娘的蟠桃会邀请的各路神仙中,就有“五斗星君”;后来玉皇办“安天大会”时,席间坐陪的也有五斗星君,可见“五斗”的说法在明朝时就已经非常盛行。

而“斗降”指的就是星君下降的日子,因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西斗记功名”,三星君几乎主宰了人的生死富贵

所以古代人认为人若“此日行善,则善报加倍;此日行恶,恶报加倍,或致削禄夺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历四月初七是“小儿七”,记得做面和吃面;这天也是杨公日,宜静不宜动;三斗下降日,切记做善事、动善念。

除此之外,这天也是巳月的未日,巳与申合,申的前一位是未,所以这天也是月厌日,而辰、巳、戌、亥这四个月的月厌日又是孤辰日,孤辰最不宜婚嫁。

初七是丁巳月的癸未日,丁和巳属火,癸属火,未属土,水可灭火,土可制水,这种组合又被称为“触水龙”,是不宜涉水的日子。

四月初七三大俗日重于一天,记得吃面、做善事、动善念;不婚嫁不涉水,少动多静,指行动也指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