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多年来,我国游客成为了带动全球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他们出手阔绰、一掷千金,被各国视为“黄金旅客”。所以,在疫情爆发三年后,全球旅游业都在期盼著我国游客的迅速回归,但是在疫情解封数月之后,我国的出境游仍然没有复苏,让各国焦虑的旅游业者直呼:“难道中国游客的盛景已不再来?”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出境游复苏缓慢?我国游客还能再次成为带动全球旅游业的主力吗?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游客一掷千金 是全球旅游业的消费主力
在过去十几年中,我们经常看到,我国游客在海外大手笔花钱的消息。
早在2009年时,媒体就报道说,奢侈品店云集的伦敦西区吸引了众多中国游客蜂拥而至,他们一掷千金,令阿拉伯王公贵族和俄罗斯超级富豪都黯然失色。退税商店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的消费已经超过了海湾国家、俄罗斯、美国和尼日利亚的有钱人士。
据外媒2013年报道说,中国“十一”长假期间,英国的高端品牌店内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据英国最新的一个调查显示,平均每位中国游客要在英国购买8,000英镑的商品,大约是1万2千多美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亚洲,我国游客出手也非常阔绰。2017年的媒体报道称,有的游客花1万多美元,买了一把日本铁壶,把日本导购都吓傻了。在日本的中国游客,不仅疯狂抢购日本电器,就连电饭煲、智能马桶盖都愣是给买断了货。
在2020年病毒大流行导致国际旅行瘫痪之前,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游客来源国。2018年,约有1.5亿中国游客在国外消费高达2,770亿美元。
2019年,我国居民出境人数达1.69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旅游支出超过2,500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支出的16%,轻松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大军。
数据显示,来自我国大陆的游客,占韩国、越南、日本和泰国旅游消费的25%~40%;占香港和澳门入境游客总量的70%和旅游消费额的80%。
所以,我国游客可以称得上是各国最受欢迎的“黄金游客”,对全球旅游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在疫情爆发后,我国出境游客大幅下降,旅游支出也直线下滑,从疫情前的超过2,500亿美元,下滑到2021年之后的1,000多亿美元,并在2022年被位居第二的美国游客赶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出境游客的支出仍比2019 年平均下降58%。
因此,当我国在今年决定重启出境游之后,全球的旅游业者倍感振奋,众多国家都期待着“黄金旅客”的“回归”能够提振本国旅游业的发展。
高盛的数据显示,如果中国的旅游消费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将使香港的GDP增加6%,泰国增加3%;越南和新加坡的GDP也将会得到提升。
大陆游客大幅减少 外国旅游业者倍感失望
可惜的是,疫情解封几个月后,我国的出境旅游却没有得到恢复,让很多外国旅游业者深感失望。
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4月访日游客人数恢复到2019年同月的七成左右,但中国大陆游客却减少了85%。
香港物业顾问世邦魏理仕也表示,今年“五一”黄金周,原本预期大约有60万大陆旅客访港,但实际上只有差不多45万人,和高峰期相比,仍有四成的差距。
欧洲媒体也在抱怨说,尽管疫情已经结束,欧洲还是很少看到中国游客,欧洲旅游业也没看到什么复苏的迹象。德国《商报》报道说,法国、瑞士、希腊、西班牙等旅游热门国家,明显感受到了中国游客量大幅减少。
《新周刊》也报道说,今年“五一”假期出境游市场并没有出现“报复性”出游,境外游爆火,只是朋友圈的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境游复苏缓慢 因我国消费疲弱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出境游市场复苏缓慢呢?航班减少、机票昂贵、签证问题等都是影响因素。
我国大型旅游网站“携程集团”旗下的FlightAI市场洞察平台和去哪儿的数据都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我国的国际航班只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四成左右。
旅游数据公司ForwardKeys的数据显示,从中国到欧洲的机票价格比疫情前上涨了80%,“五一”假期期间的旅客人数比2019年减少了64%。
从以前的情况看,跟团游的游客占中国出境游客数量的一半左右,但目前批准的目的地名单上只有大约60个国家,包括泰国和法国,可是却没有美国、英国和澳洲等国。
不过,真正影响我国出境旅游的,还是老百姓的钱包缩水了。经过3年疫情之后,老百姓花钱更加谨慎,整体社会出现了更节俭的趋势。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4月28日到5月3日的“五一”假期,有2.74亿人出游,比2019年增长了19%,但是,总支出却和2019年持平,也就是说,每位游客的平均花费减少了很多。
内地甚至还兴起了“特种兵旅游”热潮,不少年轻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尽量多的旅游景点密集打卡,就是为了花最少的钱,来释放自己压抑许久的旅游需求。
我国的消费疲弱,还表现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官方数据显示,4月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1%,是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增幅。
我国居民的商品支出也十分疲弱。今年1至4月,家用电器、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等仍是负增长。
住宅销售也十分惨淡。“五一”黄金周期间,数据提供商中指控股追踪的40大城市新房购买量,比2019年疫情爆发前减少了22%。
不仅如此,我国4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都没有达到经济学家的预期。尤其是,4月份我国16至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4%,创下5年来的新高,再次表明我国经济复苏面临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青年人失业率一直比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两到三倍,从2021年底以来就没有低过15%。随着毕业季的来临,6月至7月的青年失业率可能进一步攀高。
我国的经济增长乏力,也导致人民币汇率走低。从上个星期三(5月17日)开始,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连续“破七”,19日在岸人民币一度跌破7.06元,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7.07元。
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的话,也意味着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和海外购物的成本增加,将对本就已经疲弱的消费需求,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我国境外游也出现“穷游”趋势
以前,我国有钱的人,每年都会出国旅游,并预订欧、美、日、韩等多国旅游计划。他们每次出国旅游大约花费1万美元以上,大多喜欢跟团(3至10人团)旅游,游玩时间大约7天以上,同时跟团购买大量奢侈品、住豪华酒店、搭头等舱和商务舱。我国游客还喜欢全包套餐,基本不会做旅游攻略,走到哪儿就买到哪儿。
但是今年的情况却很反常。 营销解决方案公司Dragon Trail International在4月4日至7日对我国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1012名中国游客,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预订了2023年的出境旅行;另有27%的人不确定他们是否会在2023年底之前出境旅行。
而且,内地游客的出境游也出现“穷游”的趋势。比如,一些游客,坐着大巴或轮船到达香港。他们把药店里的药膏和速溶咖啡一扫而空,却很少有人过问人参等高价商品。
媒体报道说,很多来香港的游客参加的是两天只花175美元的旅游团。当地居民还说,这些动辄二三十人的旅行团太吵,妨碍交通,还有人蹲在外面吃盒饭,有碍观瞻。
香港媒体报道称,在尖沙咀广东道的名牌奢侈品店外,内地游客大排长龙等候进入店铺。不过,手拿多个名牌纸袋的旅客明显较少。有小型钟表店说,大部分旅客以购买500至600港元的钟表为主。茶餐厅也表示,营业额只比平时多数千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零售业管理协会执行总监罗振邦对媒体表示,业界整体形容今年“五一黄金周”销售非常淡,实际数字显示,销情和人流不到2018年和2019年的三成,旅客购买力甚至比疫情前更弱,奢侈品方面也有同类情况。
而且,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所有因素之外,从长远来看,我国和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意味着我国民众对海外旅游的需求,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火爆。
所以,有经济学家曾在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预计我国出境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疫前水平。
不仅如此,我国经济正在步入长期的下行通道,民众的就业和收入前景都不乐观,消费信心难以恢复,我国游客未来可能难以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主要驱动力,这也意味着,全球旅游业依靠我国“黄金游客”的盛势可能将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