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它能体现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如何和学术水平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不是所有的学生毕业时能获得相应学位,也不是所有获得了学位的人就可以永远高枕无忧了,教育部抽检毕业论文可能会让一些人的学位被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学生发现,现在对毕业论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

首先你要反复修改到导师满意,当然有些导师并没有那么严格或者负责;其次你要送去外校盲审,盲审不合格就要修改后再送去盲审,要是还不合格,你就很可能要被延毕了;就算论文过了盲审,你在答辩时表现不好或者论文没通过评委的鉴定,你依然有可能被要求重写论文,甚至延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让很多学生更加崩溃的,就是他们的论文有可能在他们工作后被省里抽检到,要是论文被鉴定不合格,学位就可能被取消。

今年,很多毕业了一年的人相继被抽检到了,这让很多今年的毕业生以及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们不由得紧张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毕业两年了的人被抽查到的。一个2021年毕业的本科学长说自己今年第一次被抽检到,他已经上了快两年班了。看到导师的通知后,他瞬间崩溃了,但他想到自己的论文还存在电脑里,就立马把论文找出来,检查了一遍后交给了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抽检后的论文有合格的,也有不合格的,那么,“不合格”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这里根据大家的反馈整理了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献方面。文中引用的文献当然要真实存在,并且和论文的研究方向有关联性,还要适量,等等,胡编乱造或者随便挑几个写很容易被查出来。据说有个女生抽查不合格,原因是她引用的一个文献没有信源,比如,文中说引用了那本书的第300页,但那本书根本没有第300页。

查重率方面。查重率过高的文章肯定是不合格的。但那些毕业论文不是已经被反复查重、降重过了,为什么还会出问题呢?一个河南网友说,他们学校是用知网查重的,而省里抽查用的是另一个软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式方面。格式上不能有一点疏忽,各个部分都要考虑到。 比如,对于上图中的参考文献,一个学姐就说格式有问题,而且第一个参考文献第一个标点符号也用错了,第三个参考文献也有错误。

内容方面。内容是否紧密围绕标题,有没有计算或者逻辑等方面的错误,抄袭成分多不多,有没有创新性观点,等等,这些都可能是专家要看的重点。

表达方面。论文语言不够顺畅,有病句,有错别字,都有可能被要求修改后重新被盲审。一个被抽查到的学生说,导师让他只修改了一下语病和错别字,然后论文就过关了。

还有论文的方向、结构、真实性等方面都要重视。有时候,你以为的一个小问题,在专家眼里就有可能是“学术不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学生担心自己被抽查到,哪怕是之前高分过关了的。那么,哪些论文被抽到的可能性更大呢?

有人说查重率过低或者过高都容易被抽查到。这只是部分学生的现身说法和个别老师的看法,不一定代表抽检论文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学号尾数为“3”“6”“9”的是被抽查的重点对象。那位毕业两年被抽检的人,他的学号后三位刚好是“369”,于是好多人开始慌了。这个更不具有代表性了,即使它是真的,也应该只是在某个区域或者时间段内存在,有个被抽到的网友还说自己学号后面几位是118呢。

有人说优秀论文容易被盯上,所以都不敢申请优秀毕业论文了。这个肯定是假的,抽检就是随机的。

虽然抽查率很低,100个人中可能只会被抽查到一两个人,一般也会给修改的机会,但大家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认真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大家写论文时要改掉拖延的毛病,要多看文献,多和导师沟通,多查询相关资料,写一些有创新性的东西,争取打有把握之仗。

前天看到一个家长发文呼吁,说希望让所有想读书的孩子都读高中,都上大学,然后大学要宽进严出。这个“严”,肯定包括对毕业论文要求严格。

大家怎么看待这位家长的想法?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