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除夕夜,张扣扣手刃“仇敌”,这个案件从一审、二审,到张扣扣被执行死刑,一次次成“热搜”,无数的民众为他鸣冤、打抱不平,但都无济于事。

直到判处张扣扣死刑的主审法官曹建国,近期被依法查处,民众一片叫好,终于感到出了一口气,大快人心,网友直呼:“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很多人会对此感到疑惑,为什么网友会如此愤懑不平呢?曹建国和张扣扣又是什么关系?

随着曹建国的落马,当年轰动全国的“辱母案”再一次引发社会热议,很多人各执一词、争吵不断。

杀人偿命,儿子黑化

2018年的除夕夜,伴随着绚烂的烟火照亮夜空,依稀能够看到张扣扣跪在母亲墓前痛哭的模样,但仔细一看,会发现他浑身是血,看起来颇为可怖。

就好像小时候在母亲怀里的感觉,他抱着母亲的墓碑喃喃道:“妈妈,我终于给你报仇了。”说着眼泪忍不住奔泻而出,此时的他全然没有了刚刚杀害了三个人的模样,烟火照亮了他的侧脸,显得有些凄凉。

一切还得从1996年说起,那时候他才13岁,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从小父母和姐姐对他都是极尽的宠爱,然而就在8月27日这天,他的世界整个都变了

依旧还散发着余热的傍晚,没有等到母亲回家的张扣扣打算出门看看,刚走到后院邻居家,他就听到了争吵谩骂的声音,一定是母亲,于是他赶紧跑了过去。

因为两家挨着,多年来一直有摩擦,积怨越来越深,总是动不动就发生口角争吵。张扣扣过去一看,确实是母亲和王家父子在争吵。

在张扣扣还以为只是跟平常一样吵完就会偃旗息鼓的时候,他们的争吵却愈演愈烈,开始动手推搡,张扣扣上前想帮忙,但是被王家父子直接推倒在地。

张母见状更加发狠,骂得越来越难听,死命往王家父子身上打去,两边人都在气头上,这时候王家小儿子王正军直接顺手抄起一根木棍,抡起就朝张母头上狠命连砸了两下,眼见着鲜血从张母的头上汨汨而出,他才害怕地扔掉木棍

张扣扣怔怔地看着母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他跑过去晃着母亲嚎啕大哭,但是王家人以为张母又是装的,不打算理会。直到闻讯赶来的张父赶紧将张母抱起来,送往医院抢救,但是一切都晚了,抢救无效,张母当晚就去世了

一家人悲痛欲绝,张父抱着张母的遗体来到王家门口,想要讨个公道,事态严重,村支书赶紧叫来了警察。为了搞清楚张母死亡的真正原因,法医直接当着全村人对张母进行了解剖

张扣扣的眼神已经空洞,他麻木地看着法医打开母亲的头颅检查,又缝合,整个过程无疑是给张扣扣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张家在悲痛中将王家告上了法庭,然而因为直接的凶手是王家才满17岁的小儿子,还未成年,法院只能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他有期徒刑7年,王家赔偿张家九千余元。

因为丧葬费已经由王家支付过了,算下来最后到张家手里的只有1500元,这样的判罚让张家人难以接受,但是根本无力改变,这一切也在张扣扣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恶魔的种子。

张扣扣决心要报仇,然而事后王家人就搬离了这个村子,不知所踪。一晃22年过去,张扣扣内心的仇恨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淡,反而愈加旺盛。

这时候王家人出现了,他们回乡祭祖,他们的欢声笑语更是刺痛了张扣扣的心,他就这样一直盯着他们,手里的刀紧了又紧,脑子里一直在演练着报仇的画面。

夜幕降临之际,他终于逮住了机会,一举将王家父子三人全部杀害,还将他们开回来的那辆晃眼的小轿车给烧了。冲天的火光照亮了他,然而他只是一步一步地朝着母亲所在的方向走去。

他好像解脱了,却又好像堕入了另一个深渊,身上重如千钧,他现在只想要让母亲能够抱抱他,他浑身颤抖着,无边的凉意朝他袭来,他在母亲的墓前蜷缩得更狠了。

“为母杀仇”是否为真?

天明了,张扣扣来到公安局自首,因为犯罪情节与后果都特别严重恶劣,法院认为他具有巨大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坚决严惩,判处张扣扣死刑。

然而舆论并没有随着案件的告破而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认为张扣扣是个“蛰伏22年只为给母亲报仇雪恨”的英雄,是个“有血性”的儿子,甚至开始质疑张扣扣母亲案件中的判罚是否存在司法不公。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为了母亲在九泉之下能够安息,他必须要杀死杀母仇人为母报仇,否则就“枉为人子”

在庭审中,张扣扣一直坚称自己从未放弃过为母亲报仇的念头,这就是他的杀人动机,在作案的时候也是有冲动的成分存在。但在庭前会议上,张扣扣的辩护人提出多项诉求都被驳回了,甚至包括要求对张扣扣进行精神鉴定的请求。

但张扣扣杀人动机“为母报仇”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检察院认为这并不是张扣扣正式的杀人动机,只是张扣扣企图博取同情减轻刑罚的手段,而真正导致张扣扣杀人的原因是张扣扣生活和工作均不如意,对于自己的现状不满又无力改变,导致了心里极端不平衡,最后借为母报仇杀人泄恨。

根据调查,张扣扣初中毕业半年后就在新疆打了一年工,后来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待了两年的张扣扣出来以后并没有被分配到工作。

此时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的张扣扣只能到处打零工,因为找工作被骗,还多次被骗入传销组织。后来的他屡次想找到骗他的人,扬言要“整死他”,可以看出张扣扣确实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

后来张扣扣一直在南方辗转打工,但是一直都不顺利,于是他又回到了老家没再外出。这些年的经历让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钱,但是他也没有挣到钱,平时都是紧巴巴地过日子。

现实生活的种种负累使得张扣扣有些绝望,生活不如意,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张扣扣的心里十分压抑,心中日渐滋生的不满、不服、不平无处宣泄。

所以当“杀母仇人”出现以后,他心中的郁闷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点,一个缺口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他将一切的不如意都归咎于母亲的早亡以及王家人当年的所为。

他闷闷地说道,如果没有看到王家人他就不会想到过去的事,如果这些年他要是能够过得好一点,或许他就不会出现杀人这样的举动了。

所以张扣扣母亲当年的案件,对于这次案件的发生来说,只是一个“导火索”,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一定不是张扣扣杀人动机产生的主要和唯一的原因,更不能成为他滥杀无辜的理由。

他坦言大年三十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候,母亲死后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报仇的想法,他的人生也因此变得坎坷不断,这都是因为王家人,他看到他们在眼前晃过,他就控制不住自己动手了。

所以,所谓的“为母杀仇”不过是张扣扣为了掩饰他承受不住生活压力而走向极端的借口。

判决是否公正?

媒体和公众则认为张扣扣是受到母亲死亡的影响,导致他情绪失常杀人,应当着重考虑这一点,减轻对张扣扣的量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起案件公众产生众多争议,一边认为张扣扣“不杀不足以告慰亡灵”,做法合乎人伦,不应苛责;另一边则认为张扣扣行径恶劣,手段残忍,罪无可恕,应当伏法。

法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结合法律规定刑事政策综合评判给出裁判结果,坚持“严格控制死刑”“少杀、慎杀”等死刑政策。

在认定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各种量刑情节是法官决定生死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在法律上从未将复仇作为从轻处罚的依据,张扣扣为母报仇,符合某些人心中的“正义观念”,但法院的判决是恰当的,决不助长复仇杀人行为的嚣张气焰。

张扣扣还在庭审中表示,并不后悔自己这么做了,但是当时确实是有点冲动。父亲不同意他这么做,他们还大吵了一架,最终张扣扣还是犯下了大错。

他始终没有摆脱内心的仇恨,再加上工作压力大,生活条件差,导致了张扣扣的心里不平衡,将王家父子三人全部杀害,属于蓄意谋杀,故意杀人罪罪名成立。

连杀三人之后丝毫没有任何悔意,又自制汽油瓶烧毁王家的汽车,犯罪意识十分坚决,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所以必须依法严惩。

借着为母报仇的借口,但是他没有只是杀害罪魁祸首,还杀害了另外两人,其中一个还是当年没有参与过当年案件,与张母的死没有任何瓜葛的人,所以他杀人的残忍举动是绝对不可能被法外开恩的。

张扣扣的入伍体检单、相识之人的证言等一系列的证据,都能够证实,张扣扣在案发前身体素质良好,行为表现正常,与人交往正常,生活能够自理,并无“精神问题”

案发前,张扣扣进行了周密策划的预谋,踩点盯梢,计划路线,购买工具,对于作案所需要素全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张扣扣行事当天不仅做好了身份伪装,甚至携带刀具一直尾随王家父子几人,最后杀害了王家父子三人,并且迅速逃离了现场。

法医检验受害者三人共身中49刀,手段残忍,属于“灭门式”杀害。根据以上事实,可以断定张扣扣清楚认知杀人的性质和后果,却依然实施犯罪,是蓄意谋杀。

张扣扣“孝举”的杀人动机和自首的情节,并不能够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多大的作用。二审驳回上诉,依旧是维持原判:死刑

眼见未必为真,耳听未必为实,虚虚假假掺杂,我们无法轻易辨别真伪,因为任何事情的背后总有着错综负责的因素:故事的起因、情绪操纵的行为、无意识背负的“心理创伤”、被刻意裁剪的“真相”、极端自私的“个人正义观”……

无可厚非的是,张扣扣确实是可悲可怜的。但是可怜不代表他就值得同情,也不意味着他能够得到道德上的宽恕,更不能坚守他的罪恶。

张扣扣虽值得被同情,但其行为不该被效仿和鼓励,任何人都应当在法律的规制之下,理性的解决问题,私欲复仇不可取。

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是极大的罪恶,为母报仇或许能够博得公众的共情眼泪,但绝不能成为他漠视生命、藐视法律的理由,更不能成为帮他减轻刑罚的依据。

法律是社会公众最不可突破的、必须遵守的一道防线,当仇欲与法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坚守法律原则。

作为旁观者的公众更应该谨慎,在面对情绪、意见时提高警惕,避免让情绪裹挟事实,用江湖义气替代法律精神,而是客观看待事件本身,用证据说话,才能趋近事实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