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肠癌放射治疗是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Ⅱ/Ⅲ期直肠癌目前标准治疗是术前同步放化疗和全系膜切除手术,如果术前未经放化疗,手术后的病理分期为Ⅱ/Ⅲ期,推荐进行术后同步放化疗。放射治疗对于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内直肠癌放射治疗指南及规范,对直肠癌术前及术后放疗的定位、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放疗剂量和分割方式、危及器官剂量限制、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

作者:Lai JM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直肠癌治疗原则

(1) 对于早期直肠癌患者(T1-2N0M0),根治性手术是标准治疗。但接受局部切除者,进一步的治疗取决于术后病理结果:合并良好预后因素(高中分化、无淋巴血管浸润或无神经周围浸润、无黏蛋白产生、切缘阴性)的pT1期浸润性肿瘤,局部治疗后内镜定期复查。

(2) 新辅助放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Ⅱ/Ⅲ期(T3、T4或N+)中低位直肠癌:长程同步放化疗结束推荐间隔5~12周接受根治性手术;短程放疗联合即刻根治性手术(放疗完成后1周内手术)推荐用于可手术切除的T3期直肠癌。辅助放疗主要推荐用于未行新辅助放疗,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期、高危复发的直肠癌患者。低位直肠癌有强烈保肛意愿的患者,可建议先放化疗,如果肿瘤对放化疗敏感,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可考虑等待观察的治疗策略。对于直肠病灶局部复发且切除困难,在之前未接受放疗的前提下,可考虑局部放疗使之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再行手术切除。

模拟定位

(1) 定位前1小时排空膀胱,饮水1000ml(含碘造影剂碘化醇20ml),以充盈膀胱并显影小肠。

(2) 俯卧位或仰卧位,盆腔热塑膜进行固定。

(3) 对于直肠癌术前放疗或行Dixon术后放疗者,建议肛门缘放置铅点以标记;对于直肠癌行Miles术后放疗者,用细铅丝标记会阴部瘢痕。

(4) CT扫描范围:膈顶至股骨上中1/3段(或L2至坐骨结节下5cm),扫描厚度为5mm。建议患者在不过敏的前提下行静脉造影,以清楚显示肿瘤和血管。对直肠下段癌,或直肠系膜筋膜受累者,或T4b者同时行MRI定位,将定位MRI与定位CT图像融合,参照MRI表现在CT图像上勾画靶区。

术前放疗靶区

(一) 靶区定义(RTO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事项:

(1) CTV上界主要涉及盆腔骶前区以及髂内淋巴引流区上界。盆腔骶前区上界建议采用骶岬,髂内淋巴引流区上界在不遗漏转移淋巴结的前提下,建议选择骶岬,以减少对肠道的照射。

(2) 对于高位直肠癌术前放疗,直肠系膜区下界建议包括至肿瘤下缘下3~5 cm即可,不必包全所有的直肠系膜(有淋巴结转移情况除外);直肠中、下段癌做术前放疗,常规包全直肠系膜区。

(3) 临床上对侧方淋巴结(髂内淋巴引流区、闭孔淋巴引流区)是否转移,其诊断准确性不高。

(4) 是否预防性照射腹股沟淋巴引流区,专家意见不统一,通常的经验是:对于肿瘤负荷大、区域淋巴结转移多的患者,同时存在侵犯肛门周围皮肤或下1/3阴道情况,推荐预防照射腹股沟淋巴引流区;而对于T分期偏早的肿瘤,特别是同时存在N0情况,即使肿瘤侵犯肛门周围皮肤或下1/3阴道,也可以考虑不预防照射腹股沟淋巴引流区。

(5) 对于坐骨肛门窝未受累的情况,术前放疗需谨慎照射坐骨肛门窝,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即使肿瘤侵犯坐骨肛门窝,仅需要照射受侵部分,不需照射整个坐骨肛门窝。

(二)根据直肠癌T/N分期和位置CTV勾画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备注:

a:保证影像诊断准确的前提下,MRF(-)并且N0,CTV上界为S2-S3水平或S1-S2水平;

b:直肠前位器官明确受侵膀胱、前列腺、妇科器官时(T4b)者需预防照射髂外淋巴引流区,仅肛提肌受侵或T4b者不包括;

c:肿瘤明确侵犯坐骨直肠窝/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者需要照射坐骨直肠窝;CTV包括受侵部分坐骨直肠窝(GTV外扩1cm)、未受累对侧坐骨直肠窝可不包括;

d:肿瘤侵犯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精囊腺/前列腺/膀胱/子宫,不常规预防照射腹股沟淋巴引流区;肛门周围皮肤或下1/3阴道受侵,可预防照射腹股沟淋巴引流区。

(三)不同CTV亚分区色画边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0根治术后放疗靶区

CTV包括瘤床、吻合口(Dixon术)、会阴瘢痕(Miles术)、术后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及高危复发区。术后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及高危复发区参照术前放疗该区域的定义。PTV为CTV左右、腹背方向外扩0.7~1.0 cm,头脚方向外扩1 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a直肠癌术后病理诊断为中低位pT3N0者,CTV上界可下降至第1骶椎至第2骶椎下缘水平(3级证据)。

危及器官勾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疗剂量

PTV处方剂量:

(1) 术前、术后长程同步放化疗:95%PTV接受的最低剂量为DT 45~50 Gy分25次5周,或DT 50.4 Gy分28次5.5周。或者全盆腔照射DT 45 Gy后,缩野至直肠系膜区(或瘤床,或将上界缩到第3骶椎水平)补量至DT 50~50.4 Gy。

(2) 术前短程放疗:推荐95%PTV接受的最低剂量为DT 25 Gy分5次1周。

PTV剂量限制:

(1) ≤5%的PTV体积接受≥110%处方剂量;

(2) ≤10%的PTV体积接受≥107%处方剂量;

(3) PTV内最高剂量<115%处方剂量;

(4) 高剂量不能分布在小肠、肛管、吻合口上;

(5) PTV内最低剂量≥93%处方剂量。

危及器官剂量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以上是常规分割放疗的危及器官剂量限制。如为短程放疗(DT 25 Gy分5次1周)的危及器官限制,建议小肠及结肠的Dmax<25 Gy,50%膀胱体积的照射剂量<25 Gy,>25 Gy的股骨头体积<5%。

同步化疗方案

(1) 卡培他滨825 mg/m2,2次/天,5 d/周,放疗日。

(2) 5-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滴注,225 mg/m2,每24 h,5或7 d/周,放疗日或放疗第1天至最后1天。

(3) 5-FU 400 mg/m2,静脉推注,联合四氢叶酸钙20 mg/m2,静脉推注,放疗第1、5周的1~4 d。

放疗不良反应

(1) 放射性皮肤反应:对症给予皮肤保护剂治疗,一般放疗后1-3个月皮肤红肿会逐渐消退,但色素沉着会持续更长时间。

(2) 放射性肠炎:照射野内肠道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后,可表现为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溃烂等,病人表现为腹泻或黏液大次数增多、门下坠感、里急后重感、肛周疼痛等,对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的患者适当给予止泻和消炎、补液治疗,注意不要使用过强的止泻剂,以免造成大便干结出现肠梗阻。直肠癌放疗时有部分小肠受照射,需要尽量减少小肠受照体积,嘱患者在放疗定位前提前40分钟到1小时排空膀,喝水500~1000ml充盈膀胱。

(3) 放射性泌尿系损伤: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适量饮水,放疗前憋尿。

(4) 卵巢、睾丸功能障碍:年轻患者尽量保护卵巢和睾丸功能,采用IMRT或挡铅的方法使性腺尽量避免受照射,如有生育要求需提前到生殖中心进行生殖细胞储备。

(5) 下肢淋巴回流障碍:盆腔淋巴结照射后可能导致淋巴结回流不畅,导致下肢水肿。

参考文献:

[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 直肠癌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 [J]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 31(12) : 1081-1100.

[2]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放疗专委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唐源, 等. 直肠癌术前/术后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勾画共识与图谱 [J]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8,27 (3): 227-234.

[3] 毛伟敏. 常见恶性肿瘤治疗管理及技术规范[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4] 王绿化, 朱广迎. 肿瘤放射治疗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审校:Yuna

排版:Yuna

执行:Un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