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拒绝了国民党一起领导新中国的提议。于是,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卷起向全国进军的浪潮,共产党领导人觉得应该趁着国民党兵力衰落之际,用势如破竹的力量来打败国民党,以此来达到解放全中国。
在当时,中国四大军阀白崇禧、阎锡山、马步芳和陈济棠是为蒋介石所带领的军事力量。在这四大军阀中,白崇禧和马步芳被中国共产党军队视为最大的敌人。中共中央指挥部旗下的华北野战军中有两个最厉害的兵团,指挥部决定将其兵分两路,一路是向陕甘宁青新的西北地区进军且带领着军队共35万人向马步芳进军;二路是前往鄂湘桂月,且武器装备最优良的军队带领着90万人进军讨伐白崇禧。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停止打击其他军阀势力的步伐,派遣30万人云贵川康的西南地区进攻,由此来解放大西南。而在东南沿海地区,共产党派遣60万人进军苏闽浙地区,并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东南沿海地区。
在1949年5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后。大别山地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而华北野战军的二野军队从挺进大别山后,生活条件更是难上加难。于是陈毅元帅看到后指出,可否把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交给二野军队负责,让三野军队去进攻大西南。

可是在中共中央军委的再三考虑下,婉拒了陈毅元帅的请求,因为二野军队是由之前四方面军改编而成的129师,军中的队员对西南的复杂地区环境较为熟悉,对之后进攻解放大西南较为有利。而三野军队是由之前南方红军的游击队组成的新四军,军中的队员由于从小地理优势,熟悉水性,将他们安排在东南沿海作战会更加有利。
于是,二野进军大西南,三野进军东南沿海的战略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下来。而现今的人反观历史不经回回想起当时二野、三野军队,正是由于当时两野军队交叉方向进军时管理疏忽,漏掉胡琏军队,给了他有喘息的机会。

负责经营东南沿海的三野军队准备大显身手,开始将军队横纵方向分布,北部的舟山群岛派遣7兵团去解放。而最富庶的沪宁杭地区由8兵团去守护,让武器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厉害的9兵团休息调整,等待时机准备进军台湾。最后让剩下的10兵团向福建进军。
在渡江战役发生前组建的10兵团,由三个军队组成,分别是我28、29、31军队,大概有10万人。由叶飞担任10兵团的司令员,韦国清担任政委,且在10兵团准备进军福建前夕,毛泽东主席又任命张鼎丞同韦国清一同担任兵团政委。

毛主席的眼光一向独到并且考虑周全,因为早先在红军作战的时候,张鼎丞和叶飞分别是闽西苏地区和闽东苏地区的领导者。他们二人都对福建的环境非常熟悉,所以是来带领10兵团最适合不过了。
即使叶飞和张鼎丞算是老福建人了,但由于他们俩都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性,所以他们俩在军队中是有名的旱鸭子。而且10兵团由28、29、30三个军队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在组成10兵团前三个军队分别来自山东军区八路军、苏中新四军发展成的游击队和胶东八路军。

在小说《亮剑》中,10兵团中29军队正是对应小说里主角李云龙带领的军队的华野11纵。且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非常写实,里面由李云龙所带领进攻金门并取得胜利的事件,也对应着10兵团的历史事实。
1949年9月漳厦战役爆发了,这是一场由10兵团所主导发动的战役。当10兵团陆陆续续地抵达战场,且提前做好战斗准备工作,充分了解敌方情况。这为的是可以在漳厦战役中让敌人消灭这片土地上,不让敌人有机会再进行躲藏和反击。由于这场漳厦战役准备得十分充分,打败敌军打下漳州的计划非常顺利,10兵团成功地全部占领闽南地区的陆地,也为下一步进军厦门岛计划奠定了基础。

金门失利的一个主要前兆是由汤恩伯身边的日本顾问,所定制的关于厦门地区防御计划:中国军队派遣第271军团对鼓浪屿发起进攻,最终伤亡惨重造成2个排全员阵亡。
厦门是一座三面环山被大陆围绕的小岛屿,金门就处于厦门的靠海方面。距大陆的最近距离超过2千米,厦门的鼓浪屿小岛距离大陆更是只有短短1千米的距离。而被派遣于防守厦门的的第8兵团的军官是刘汝明,此人拥有西北军的底子,为了加强厦门防御蒋介石又接连派遣了嫡系的第5军队一部,由蒋的亲信汤恩伯亲自镇守厦门。

汤恩伯坐镇厦门时,身边时常跟随着一位秘密的来自日本的顾问,然而汤恩伯却又不愿意公开此位神秘人的姓名。而且就连刘汝明此后每次提此位神秘人,也依旧不知道其来历以及身份。一直等到胡琏才的回忆录中才被人知晓:此神秘人就是当时位于日本少壮派军官旗下的精英骨干、华北方面的军司令根本博。
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汤恩伯关于厦门防御计划方案的主要制定者,竟然是一个如此罪大恶极的日本重要军犯。

1949年10月15日,中国政府派遣部队首先向厦门鼓浪屿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依次派出4个营暗暗渡海先一步登陆厦门鼓浪屿,以此来吸引蒋军的注意力。同一时间,派出主力军队,第31军的一个师和第29军的两个师一并向厦门发起进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进攻防御完备的岛屿,伴随着部队炮兵疯狂的火力突击,中国军队向鼓浪屿奋勇进攻,无畏向前,坚决不退缩。
但是因为当时中国军队对于气象方面知识的缺乏,在这短短1000米的海上,依旧乘坐当时进行渡江战役所乘坐的小船,犹如一叶枯舟随着海浪飘扬。而中国军队的第一梯队被海上的大风吹得零星飘散,零零散散的船只陆续登上岛屿之后,遭受了敌军的全方面大火力杀伤。随后第二梯队随即发出,依旧被无情的海浪打散,从大陆出发的中国部队第271团最终只上岸了两个排。

由于中国部队第271团最终陆陆续续上岸的仅仅只有几个人,与总部失联又没有援助军队与补给。而登陆战士充分发挥中国军人孤胆奋战的英勇气概,选择继续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第271团团长王兴芳为国捐躯。最终所有登上鼓浪屿战士们拼命到最后一人,无一人生还。
此次登上厦门鼓浪屿的两个排全员壮烈牺牲,这也预示了此后进攻金门的不利因素。中国部队主力军在此进攻厦门岛,差点当场将汤恩伯活捉,然而忽视了其中的重要教训。

由于先登上鼓浪屿的两个排的战士的壮烈牺牲,将占领厦门岛上的蒋军的大多数注意力吸引。中国部队第29军与中国部队第31军,利用军舰顺利航渡了5个团,在当天晚上抵达了厦门岛的北部。当处于厦门岛上的蒋军发现中国军队的船舰部队时,中国部队第31军的大部队早就在厦门岛的多个地点抢先登陆。
因为对地形的不熟悉,274团的一支部队直接到达淤泥滩,因为行动不便,伤亡惨重。士兵陈勤因为淤泥堵住了枪口,无奈之下用身体堵住碉堡,壮烈牺牲。据统计,在登岸后共有四个营失联。277团1营因为船工牺牲,战士们只能一个接着一个顶着敌人的炮火摇船。最终,271团和277团因为后方支援不及全部壮烈牺牲。

在10月6日,汤恩伯得知我军的主攻方向是厦门时,毅然决然抛弃他的士兵逃跑。因为其在海岸上大声呼救,立马被我军察觉。叶飞立马下令派兵想要试图生擒汤恩伯,但最终因为部队之间联系较少,配合不默契,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汤伯恩逃跑,而被汤伯恩抛弃的3000名将士全部被俘。
在战役结束后,经统计我军一共消灭敌军三个兵团,共2.7万人。厦门战役最终大获全胜,但是在战斗中我军体现出来的缺点还是很直观。由于鼓浪屿的军队人数太少,最终我军全军覆没。而派出的四个师只有一个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其余的都因为对地形不熟最终都在淤泥滩登陆。虽然我军船只并不充足,但好在两地距离较近,可以通过往返来完成任务。

在鼓浪屿的这场战争,因为船只问题导致我军失去了巨大优势,这对于当时的我军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警告。但由于我军的三野部队打得都是险仗,所以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最终导致金门战役也给了我军一个教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