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就能继续欣赏感动你我的名人故事,感谢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网络社交时代,几乎每年都会涌现一些热点事件或者人物、捧红一批原本默默无闻的“素人”。

2023年最出圈的除了一座城市还有一首歌谣,五一前后无数人在抖音里云吃烧烤、在各种各样的场景里“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老师就是这样被“挖”红的:作为一名专职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老师,她有着极富亲和力的嗓音和一副漂亮又可爱的容貌,因此在诸多发布该首歌视频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涨粉最多、流量最大的一位。

但是就在5月21日黄老师参加了一个活动,她素面朝天的模样不复滤镜加持下的甜美容颜,让不少网友大呼“大失所望”。

01.

作为目标对象是年幼的孩子们的歌曲,童谣往往是纯粹而直白的。《花园种花》就是这样一首歌谣,韵律感强、有节奏、语言浅显,再加上与语境相配合的手势,不但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也意外成为了网络爆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挖呀挖”,一遍遍轻声哼唱似乎能涤荡干净隐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尘埃;熟悉的音乐律动,也会勾起许多人的美好回忆。或许,这就是它大火的原因。

上传类似视频的不止一位,其中一个在杭州工作的幼师是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单条视频的点赞量突破了千万。不过,论起个人吸粉程度,那必须还得是武汉的黄老师。

点开黄老师的主页可以看到一共有两条“挖”的视频,数据都相当漂亮,一条点赞量是五百多万另一条则高达六百多万浏览量更为可观已经上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她不是首发者也不是这首童谣的数据最好的那个,但她本人的账号却迅速积累起数量庞大的粉丝,不到两周的时间暴涨至600多万,如今更是已经高达746万。

黄老师玩抖音两年了,除了和好友一起合拍的那些视频之外,其余内容基本都是她给孩子们上课的视频,当然镜头只会把她自己录制进去不会暴露孩子们的隐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夜成名的结果是,黄老师在得到了众多粉丝的喜欢同时也遭到了不少诋毁和辱骂。

火了就意味着赞美与批评的声音都会出现,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是能够符合所有人的审美和喜好。

比如,在黄老师的评论中和其他平台都能看到对她颜值的讨论,其中不乏带有侮辱性暗示的“给孩子爸爸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享受被“追捧”的感觉,黄老师反倒要先学会如何面对网友对她从线上到线下的起底和一个接一个的谣言。但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显然会是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

02.

在那一批同时期录制了“挖呀挖”视频的博主中,不可否认黄老师是外貌更符合主流审美的那个,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她能够在一众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她们上传的内容是相似的,也就难免会被人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令人不喜的是总会有人不分场合地胡乱说话,甚至还有一位也是凭借着“挖呀挖”受到关注的博主仅仅因为外貌不是那么出众就遭到了大量羞辱、网暴。

而甜美大方的黄老师也很快就遇到了类似的困扰,不过她的情况还有所不同,是一组以“真实容貌”为噱头的照片短时间内就很快在网上进行了广泛传播。

猛一看不管是背景还是衣服甚至是头发都和黄老师一致无二,让人们下意识地认为就是她本人。当然,颜值上的差别即便不能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也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黄老师的视频截图与所谓的“真容”放在一起,是人们可以直呼“诈骗”的程度。原本美丽可爱的黄老师变成了“大妈”,引来了一群网友的疯狂批判。

不过,在较真之人的调查下最终发现所谓的“真容”并非是黄老师,而是把另外一个不知道到底是谁的脸施展科技大法的力量“移植”到了黄老师身上。

有时候,也不能怪网友们对“素颜”、“真容”这一类词汇比较敏感,因为现在的技术很厉害可以把一张普普通通称不上好看的脸变成人见人爱的美女帅哥。有人说,“滤镜”之下无丑人,就是这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年之前,在直播界曾发生过一起极为轰动的“少女变大妈”事件。不少人是在担心故事重现,只是没想到这次的确又是技术问题,但故事情节却完全是相反的。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黄老师的视频和“真实照片”还是可以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差距的,眉毛、鼻子、眼睛这些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别。但是,不能要求每个网友都能像福尔摩斯一样发现这些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有很多人指责黄老师P图太过。把从别处扒拉出来的旧照、“生图”与视频作对比,说她开的滤镜太重、美颜过度,逼得她最后不得不站出来进行否认。

03.

在漫天争议声中,生活一度受到打扰的黄老师选择了暂停下脚步让自己调整好心态才重新出发。她并没有像有些人揣测的那般“当网红”,反而继续坚守在已经从事了七年的岗位上,同时还积极参与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初,黄老师就现身北京的录音室为教育台献声。这一次,她哼唱的不再是花园,而是风华少年。

20日,又到了随州一年一度的重大活动日,黄老师应邀来到了这里在绵延了十几公里的银杏绿意中为这个风景胜地做推广,真诚欢迎来自全国各自的朋友们到此一游。

在当天的视频中,黄老师没有化上精致的妆反而是以素净的容颜出现在了镜头中。这一次,她坦诚面对自己和网友,打破了以往滤镜过度的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活动中,黄老师依然带着标志性的充满亲和力的笑容,再次唱起那首旋律熟悉的手指谣,这一次把“花园”改成了“炎帝故里”。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不满意,吐槽她颜值大跌,就连原本看起来清新可爱的笑容都失去了几分甜度,甚至还有人说她整容了。“离开了美颜,差太多呀”,有网友这样哀嚎。

对此,当天一起参加活动的人替黄老师解释了其中的原委。原来那天,她刚好身体不适,所以才选择了素颜出镜。无论如何,她作为志愿者无偿参与公益的行为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容貌审判,也有不少人指出应当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公益上而不是某个与会人员的长相如何。

在如今的时代,每个人只需要有一部手机、一个社交账号就可以完成短视频的制作与发布。而这些面对公众的作品出于个人喜好也罢,为迎合大众也好,基本都离不开“美化”的二次加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在朋友圈里或者很少有人关注的账号上发一张照片,很多人也会一修再修直至满意了才会发布,何况是黄老师这种坐拥七八百万粉丝的人。

爱美之心,人人都有,挑选好看的照片或者视频能满足个人对美的追求;正视自我,坦诚面对,也是对粉丝和网友的真诚。

这两种选择,都应该得到理解和宽容的对待。毕竟,滤镜之后的大多数人都是寻常模样。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戾气,网络舆论就能好上一点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活动的第二天黄老师的身影又闪现至潜江,因此不少人认为她这是在走穴捞金从而出言讽刺。然而真实的情况是,生活节的活动是完全公益性质的没有收取任何费用,潜江也是如此。

黄老师生在湖北长在湖北,只是在成名之后利用自己的热度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而已,却要被如此猜测。

04.

“挖呀挖”是上半年最出圈的热点之一,网友在拍摄视频的时候除了简单模仿还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歌词进行改编从而让这首简单的童谣“挖”进了各行各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随着国家实力的上升中华文化也自然向外辐射。“挖呀挖”作为中文圈的爆点被传播到了国外,就连国外的媒体也把它改成打油诗调侃当下现状。

可以见得,“挖呀挖”是真的很火,连带着黄老师也受益一跃成为引人瞩目的存在。

刚红那会儿,她也曾开心地在直播的时候面对众多观众扬起笑脸。但很快,就淹没在了各种争议和虚假信息中,让她备受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诸多争议中,版权问题是最值得探讨的话题。首先,从一开始黄老师就从未声称过这是自己的原创。

实际上,对音乐有所了解的人应该可以听得出来伴奏来自于一首大众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所以,无论是黄老师还是首发者,都不是原创。

因此,在使用上就需要注意版权。如果要把它用在具有商业行为的场合,比如开了打赏的直播间,那就需要获得相应的授权才行。所以,黄老师很快就主动关闭了打赏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了之后,她曾经开过几场直播,观看人数很多最多的时候超过了千万,时不时就有各种礼物刷屏。

有人声称她开一次直播就能有上百万收入,更夸张的说法还有加起来上千万的。事实上,不是当事人是没有办法知道具体情况的,黄老师本人也是对这些说法做出了明确的否认“太吓人了”,最后干脆手动关闭、彻底杜绝继续乱传的空间。

而就在走红之初,就有人言之凿凿地说黄老师背靠一间著名的MCN,她的火是经过专业策划的、是炒作的结果。但最终证明,这不过是部分网友的信口开河。在黄老师回应之前,传言中的专业机构就向记者否认了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如果捋一下时间线就知道,视频的首创、首发包括流量最大的都不是黄老师,她只是意外成为了个人涨粉最多的那个。

在一股脑涌过来的恶意面前,现实生活被扒了一遍又一遍的黄老师有些无所适从,心理和工作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为了调适自己的情绪,黄老师选择了让自己抽离一段时间,在亲人的陪伴下来了一场首都之行,暂时把漫天的负面屏蔽掉。也因此,又有新的谣言产生了:辞职做网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老师大概只能是有些哭笑不得了,她在这一行已经做了7年了,很喜欢这份工作,并没有辞职的想法。

其实了解网络生态的人都明白,像黄老师这样的从素人突然蹿红往往难以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这样一来自然也无法维持高位流量。初始即顶峰,是大多数情况下的结局,所以不必把它架起来进行365°无死角审视。应当多一些空间,多一些谅解。

友情提示: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