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赖斯本·威尔逊承担了设计和建造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的任务,并担任了首任负责人。然而,由于长期的经费紧张,威尔逊在1978年愤然辞职。接任的是利昂·莱德曼。莱德曼认为,实验室难以获得经费,是因为基金委员会和公众对于高能物理学的理解不足。于是,他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向公众阐释高能物理学的意义,为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造粒子加速器。在当时,高能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现希格斯玻色子——这个基本粒子可以解释物质的质量产生,但一直未被发现。因此,莱德曼在1993年出版了著名的科普读物《上帝粒子》(The God Particle)。据他说,他最初想把它命名为"God-damn Particle"(该死的粒子),以表达对尚未能发现这个粒子的失望,但出版商没有通过,于是就变成了"上帝粒子"。这本书的成功传播使得希格斯玻色子被赋予了"上帝粒子"的称号,而莱德曼的科普活动也为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成功争取到了大量的经费。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科普活动对于本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科普的受众广泛,从高级教授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每个人都需要科普,而科普的内容和深度也需针对不同的受众进行调整。例如,为初中生设计的科普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可能过于深奥,而对大学生来说可能又显得过于简单。有句古话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只有当科普者对某个话题理解深入,才能创作出思想深邃的科普作品,而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满足一些特定受众(比如博士研究生和教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