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孝胥:号清末卧龙,成不齿汉奸

郑孝胥:号清末卧龙,成不齿汉奸

对郑孝胥这个名字,我相信很多人是陌生的,不过,对资深的书法和诗词爱好者来说,是应该知道他的,因为他的诗在清末民初是代表性的人物,也是“同光体”的领军之人,造诣隐然与宋代诸贤并驾齐驱。

而他的书法更是一绝,是不输康有为一般的存在,那据说润笔费高达四千大洋的“交通银行”四个字,至今还高高悬挂在银行的大门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他的声名很是不好,是定位于汉奸之列,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也是满洲国第一任国务总理,一生拥护清廷,反对共和,是妥妥的汉奸一枚。

不可否认,郑孝胥是一位大才子,他生于苏州,籍贯福建,字苏龛,号海藏,所以后世称为郑海藏,22岁便中乡试解元,是同唐伯虎唐解元一个级别的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也同他的出身书香门第有关,家族中为官之人多多,自祖父起,他家就出了十个举人和五个进士,其中还有两人被钦点为翰林,在这样的书香浸润之下,他想不优秀怕也是不行的。

后来的郑孝胥入李鸿章幕府,驻日本大阪总领带,担任安徽、广西等多地的按察使,又被公推为预备立宪公会会长,为实现君主立宪积极奔走,而副会长则是“状元爷”张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昌起义爆发时,刚升任湖南布政使的郑孝胥,正在前往湖南的上任路上,可以说,辛亥革命是断送他“为国效力”之路,因此,他对南方革命党人以及北方逼宫之人,是恨之入骨的。

其自言道,“今日所见者只有乱臣、贼子及反复小人三种人而已。乱臣之罪浮于贼子,反复小人之罪又浮于乱臣,其余皆难民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意的他寓居上海,以清朝遗老自居,不做民国官,不要民国钱,甚至连他所有的诗文和书法落款,都全部用宣统年号,以示同民国不共戴天。

溥仪知道后也大为感动,特赐“贞风凌俗”的匾额,以褒奖其忠贞不二之情,并在陈宝琛和庄士敦联名推荐下,招致他来北京拜为帝师。

及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郑孝胥协助溥仪出逃,如“大管家”般的打理溥仪的内外事务,期间他东渡日本,他在此期间见识了中日之间的差距,也为他后来筹划复辟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郑孝胥积极参与建立满洲国,创作满洲国国歌,起草建国宣言,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主持同日本订立《日满议定书》,1938年逝世,时年78岁,溥仪赐予谥号襄勤,并为他举行了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