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付费内容,前1/3免费阅读,VIP用户全文免费阅读。

73年前,朝鲜,长津湖。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极寒天气里,用生命和劣势装备,阻挡住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的侵略行径。

这就是举世震惊的,王牌对王牌的生死决战:长津湖战役。

来自温暖华东沿海地区的志愿军们,穿着薄棉衣、吃着雪,根本无法抵挡严寒。17天的战斗中,9兵团冻伤减员28954人,产生了三个“冰雕连”。

他们为何不能及时获得补给?是没有吗?

不是。是根本送不上去。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大型运输车辆严重不足。

志愿军入朝前,东北军区后勤部就向中央报告:要想完成后勤任务,最低也得配备汽车是5300多辆。

可是东拼西凑才找1300多辆,而这是第一批入朝的26万志愿军所配备的全部汽车!

而当时的美军呢?光是为一个2万5千人的陆战师配备的汽车,就达到了3800辆。

为了弥补汽车的不足,东北军区只能到东北各地动员民工,赶着几千辆马车甚至推着小推车、扛着扁担,为前方运送粮食和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山越岭背物资

长津湖战役参战的27军中,有48700人,但只有45辆汽车和82辆畜力车,一次最多只能运送68万斤物资。

而往返一次需要5天的时间,27军每天需要粮食蔬菜17万斤,5天需要85万斤,汽车往返一次还不够战士吃饱肚子的。

更艰苦的是,我国当时还没有组建起空军部队,美军便掌握了制空权。在轰炸机密集疯狂攻击下,导致物资前送损失太大,运输器材和人员往往十不存一……

到最后,冰天雪地里只能靠人背,连文工团的女战士都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一个连级阵地就可以获得空投补给

以上,致使志愿军缺少棉衣、粮食、弹药和必要后勤物资,有全连战士呈战斗姿势冻死在阵地上。

然而,就是在这样令人无法想象的极端恶劣情况下,我志愿军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气势!

把装备精良,机械化世界第一的美军按在地上摩擦!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

对于这场战争,很少有人了解,在后方运输线上还有另外一个战场,那里的战斗,其残酷程度绝不亚于前方战场。

这就是志愿军后勤部队所遭遇的搏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的卡车遭到美军轰炸

小时候,我最喜欢听祖父讲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他总是很慈祥地微笑着、温和平静地回忆着,好像在说别人经历过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298部队司机兵—张振寰

直到我长大后,才从文献和资料中得知,我志愿军后勤部队当时遭遇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实。

他们没有身背武器冲锋在前线,却是第一支开赴朝鲜的先头部队。承受着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半的敌机轰炸,以血肉之躯挫败了平均每1.4平方米就有一枚炸弹爆炸的“绞杀战”。

他们不畏牺牲、义无反顾地穿越生死线运送物资,哪怕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回来。成为前线部队连克强敌、以弱胜强的重要保障。

他们舍生忘死、却向死而生!战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却少有被广为宣传的经典战例。

以下,便是他们的真实经历。

一、「飞驰」的汽车兵

1951年,刚刚20岁的张振寰,这个来自辽宁省康平县的小伙子,在解放军驾校学完驾驶技术,就跟同样是新兵的战友们一起,挥别家人,果敢地奔向了抗美援朝战场。

他加入的是志愿军298部队,成为了一名汽车兵。

在踏入朝鲜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出任务时的惨烈经历,真是九死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夜间运输车队

那是一个慌乱的夜晚,张振寰和副驾驶的战友瞪大眼睛,摸着黑行驶在崎岖颠簸的小路上,他们要完成一项后勤保障运输任务。

张振寰驾驶着崭新的嘎斯车,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

夜间行车本来就困难,依据战时纪律,夜间行车一律不准开大灯,因为美机贼得很,丁点光亮就能发现,曾发生过战士在矿洞点蜡烛而被扫射牺牲的情况。

而这条道路前方,还有源源不断的朝鲜老百姓迎头跑来,四处逃散。

由于紧张,张振寰冒出了一身汗。

就在此时,不知是谁在慌乱中打了一下灯,就这么一闪,被战士们称为“黑寡妇”的美军夜间轰炸机马上发现了他们,象只巨大的铁苍蝇嗡嗡叫着,朝着车队俯冲下来!

张振寰只觉得那天上落下的炸弹像铁雹子一样,不断地在他的车周围炸出一个个巨大的火云。

炸弹弹起的小石子、弹片,也像一发发子弹一样打得汽车噼啪作响。而飞机的机炮,更像是死神的鞭子,不断地疯狂挥舞。

张振寰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和车被炸得飞起来,物资飞散在道路的各处,惨叫声不绝于耳。

而他却不能停车,因为一旦停车,他也会被炸死!

副驾驶在耳边几乎是扯着嗓子在喊:“快冲!冲!”

张振寰泪流满面,一边哭,一边开车继续向前冲。

急刹、急转、蛇形前进!张振寰用尽浑身的解数。

却没想到,苏式嘎斯卡车根本没有助力,他必须用全身的力气压在方向盘上去完成一次急转,躲开敌机的扫射和炸弹。

等他和战友们在前线会合的时候,发现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车辆被炸毁,多位战友不幸牺牲。

每当他回想起那一幕,都会闭上眼睛,不愿再讲。

汽车第7团的一等功战士文修潮,有36名战友永远地留在了朝鲜。

一天,就在文修潮检修汽车时,突然遭到敌人飞机轰炸,一颗炸弹正扔在他汽车的右边屁股后,副驾助手和修理工当场牺牲,只有他一人把汽车开了回去。

汽车第10团战士霍际忠,在朝鲜战场上共失去了六位副驾驶战友,他亲手埋葬了其中的四位,自己也因伤住进后勤医院两次。

1951年12月的一天,霍际忠驾车在运输途中遇到了敌军飞机轰炸,那飞机低得就像在树梢上飞,张狂之极,一路对着他们穷追猛打。

霍际忠手握方向盘左躲右闪,副驾驶小林子为了看清飞机路线把头探出车去观察。霍际忠刚喊:小林子,快回来!

突然,一阵血雾喷到了驾驶室里,也喷了霍际忠一身。

等他把车开到安全地带,才看清楚小林子的头被打掉了!

霍际忠忍着万分悲痛,毅然掉头,找到了小林子的头颅。

回到营地,他亲手把小林子的头颅和身体缝合在一起,在山边安葬了他。

其实在战役刚刚开始后,志愿军立刻就暴露了军队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进行立体化战争的经验不足。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弥补上的差距。连彭德怀总司令都自称是“小米加步枪”的司令员。

而志愿军除了武器装备和作战体系的落后,后勤力量更是薄弱。

一直以来,我军还停留在“武器装备靠缴获,被服粮食靠征集”这样的国内解放战争的水平。

我们没有足够的空中力量掩护整条后勤。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局面:白天运输白天被炸,晚上运输晚上被炸;车辆车队被炸、兵站医院被炸。

一批飞机炸完飞走,过不多久,另一批又来了。我军的汽车、人员、物资损失惨烈。

然而志愿军不但有着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更有着我军善于学习总结,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优良传统。

你美国有轰炸机,我志愿军一样有过墙梯!

敌变我变,变敌于先!

随着战争的进行,张振寰和运输线的战友们已经开始摸索出一整套对付美国飞机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战士维修汽车

首先是请有经验的老司机给大家上课传授驾驶经验:如何利用山路和转弯来躲避;如何用急刹对付俯冲的飞机,并且预判对方的预判;如何突然加速冲过正面扫射的飞机。

再就是全军推广设立防空哨。只要觉察到敌情,防空哨会立刻开枪示警。

车队里一听到防空哨打枪,马上就把车停到山沟里,或者伪装一番,躲避空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防空哨

夜间行车严守行车纪律,禁止烟火光亮。同时车队有专人领路,保证安全。

再就是运输线上每隔一段就设立个兵站。每个运输队只管自己熟悉的一段路,把物资运到兵站就转给下一个运输队,再从兵站接上伤员往回运。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除了往公路等重要地段扔常规炸弹外,还扔定时炸弹,扔四角钉,还有那种一触即炸的蝴蝶弹。

汽车兵们形容当时的情景,还编了个顺口溜:空中点灯,地上撒钉,路上炸坑,专打汽车兵。

真是又好笑,又悲壮!

为了应对,沿途有专人扛着各种工具等着。

工兵排爆专拆定时炸弹,取出里面的炸药,我们开山修路正好用上。

长电线,专门对付蝴蝶雷。把电线两头拉紧,从路上横着一拉,把这些个蝴蝶雷带到路边的沟里,再统一进行处理。

每个防空哨,发个大扫把,你前边撤钉,我后边扫清,保证车队安全行驶。

整个公路还建了八千多个汽车隐蔽所,飞机一来,车队就往隐蔽所一钻,等飞机走了,车队再上路。

部队还虚张声势地搞了好多假目标,引敌人的飞机来炸。等美国佬炸几次觉得不对劲的时候,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把真汽车物资放在路中间,反而没有飞机来炸了。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我们中国人可是孙子兵法的嫡传弟子。有勇有谋,才是志愿军战无不胜的法宝!

我们前方的战士能用铁脚板跑赢敌人的汽车轮子,那后方的汽车轮子也能跑赢敌人的飞机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运输兵在战后合影

汽车是运输工具,更是司机兵们的忠实战友。张振寰所驾驶的苏制嘎斯卡车,也被喜爱它的司机兵们赋予了生命。

随着后勤部队同志们一系列神奇操作的深入开展,大大增加了运输队的行车安全。

“飞吧,英雄的小嘎斯!我们要一同奔驰向前方!”战场之上,回荡着司机兵们豪迈的歌声。

不怕牺牲,向前冲!

尽管我志愿军战士们有无数的措施来保证运输线上的安全,但是,后勤部队遇到的困难不仅于此。

2、 虎视眈眈的美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想打胜仗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现代化战争中,同样只有打赢后勤这场战争,才能保证前方战线的胜利。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后勤部队遇到的困难是空前、无法想象的。

其一,是美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美军飞行员有半数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均在数百小时以上,最多的达3000小时以上,具有丰富的空战经验。所用机型五花八门,有二战后期的空战王牌P-51式战斗机,有B-29、B-26这样的轰炸机,还有F-86、F-84、F-82这样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在空中虎视眈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轰炸机投弹

其二,志愿军出国作战,所有的物资必须从国内运出,此时最稀缺的不是粮食和弹药,而是车辆和司机。我军这时候连一支正规的现代化后勤运输车队都没有。

其三,第一次战役失败后,美军加大对我方后勤的攻击。志愿军1300汽车的家底,在入朝的第一个星期就损失了217台,占总数的六分之一,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被飞机击毁的。

到了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到4月21日)开始前,敌机由之前的1100架增加到1700架,由普遍轰炸我后方设施,转到重点破坏我军运输线上来。1700架飞机中有一半是专为轰炸我军后勤补给线而来的。

可以这样理解,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承担了与前线同等数量飞机的打击。

我军后勤运输遇到了空前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轰炸机投弹

3、 「苹果」与二等功

很多人大概都听说过,在那场战争中,政治部曾下令:「只要能将一筐苹果送入坑道,就记二等功!」

但是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一个战士能获得这个荣誉。

1952年10月,上甘岭。

月色下,一场怪异恐怖又悲壮的一幕正在上演。

美国飞机的轰鸣声压抑沉闷;震耳欲聋的炮弹、炸弹,掀起了冲天的火光;曳光弹与子弹交织成密集的光网,覆盖在坑道上空。

而在坑道中反击的,是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此时,他们正饱受敌军战火的冲击。

美军中将范弗里特癫狂了,为了消灭志愿军,拿下上甘岭597.9与537.7高地,他下令,在这个不到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倾泻190余万发炮弹, 5000余枚炸弹!炮击像刮风般,哗啦啦一阵接着一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堆积如山的炮弹壳

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猛烈攻势下,两个高地的土石被炸松了,走在上面,松土没膝,就像走入土灰里一样。

而此刻,一名志愿军战士根本无睱这些,他正背负着三十多斤的物资,在自己负责的一段道路上,努力地向前匍匐前进。

他叫吴茂兴,是我15军45师135团运输连战士。他的任务,就是在枪林弹雨中,把补给物资送给在坑道里作战的战士们。

一路上,满是弹坑、爆炸、四散的弹片、流弹、凝固汽油弹,人体的残肢,以及被炸得一片狼藉的补给品。

呛人的硝烟和坑道中的尘土,让他必须强忍住咳嗽,以免不小心暴露自己的位置。

但最难以忍受的,是一种混合着火药、血浆和腐臭味道的怪味。自从战役开始后,这种味道就从没消散过。

爬过一个小山头的时候,这种味道尤其强烈。各种残破的人体残骸,组成了血与肉的沼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枪林弹雨中运送物资

而吴茂兴要一天往返多次,只为让坑道里的战友们有食物果腹,有弹药杀敌。

他想起了已经牺牲的战友,范增毕。

参军前,他们住在相邻的两个镇子,尽管不认识,但是入伍后同样的乡音,让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直到那天晚上,范增毕去执行任务,再也没有回来。

三天后,吴茂兴才和战友找到范增毕的残骸,他整个人被炸得只剩下两条腿是完整的。

同一天牺牲的,还有他们的另一位同乡,谢良成。

吴茂兴和战友含泪将他们安葬,可还没过一天,两位烈士的遗体就被美国飞机从地下炸了出来!

想到这里,吴茂兴的悲愤之情再起,他擦了一下头上混合着泥土的汗水,调整姿势,咬着牙继续向前匍匐。

1952年上甘岭战役开始前,中美作战双方,其实都已经意识到战争已经进入到僵持的阶段,谈判停战,是当前最好的解决方式。

但是,流氓成性的美国佬又在这时候耍起了无赖,他们在10月份单方面中断谈判。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准备在战场上讨回便宜。

毛泽东主席、彭德怀总司令早就看透了美国人耍的手段。

“兵者,诡道也!”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因此,早在10月14日美军开始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之前的3个月,志愿军就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毛主席指示过,后勤“供应不缺”,就是胜利的保证。在前期这段准备的时间,是吴茂兴记忆中最为痛快的一段。

后勤补给线在大家的努力下,比刚入朝的那时候已经很有些样子了。后勤给各部队都在坑道中准备了三个月的粮食,以及七天左右的熟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背粮食袋的志愿军运输员

作战弹药,更是补充到了规定基数的几倍以上。打个比方,部队需要4000颗手榴弹,好,那就给你搞个8000颗、重型手榴弹给你搞个20000颗,分别是规定的三到五倍。

经过实战考验的战士们,都喜欢那种苏制的外号叫做“莫洛托夫”手雷。没问题,后勤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