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出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兴起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买到所需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是件方便大众的好事,可网购一旦成为习惯势必对线下实体店造成冲击,导致一些商家入不敷出,面对高昂的租金和员工工资只能迫于无奈选择关门。

关门就意味着大批员工面临失业问题,没有经济来源如何养家糊口?因此很多商家把矛头直指电商,从而关闭电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会过日子的朋友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喜欢货比三家,如果不是特别急用首选是打开各种网购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很多品牌的入驻,只要搜索一下就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旗舰店,有时候同样的商品线上可能比线下要便宜不少,赶上活动甚至能优惠更多,例如“双11”、“女王节”等等。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没道理放着便宜的不买要买贵的。

正所谓“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而关闭电商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为什么发达国家不提倡电商“扩张”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不能解决就业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如果能解决好这一难题有利于拉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在保障温饱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商行业与超市和商场这些人流量较大的场所相比能节约不少人力成本,根据经营规模的大小,雇的人数不需要太多,能忙得过来就行。

第二,产品质量及税收问题。经常网购的朋友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商品图片非常精美、颜色外观都比较好看,但是真正收到货的时候发现实物与图片严重不符。如果只是外观还好,有些商品“经看不经用”,质量只能用堪忧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下购物有一个好处,消费者能亲眼看到物品最真实的样子,还可以看到细节,购物体验感较好。发达国家的人担心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习惯眼见为实,这样一来也少了退换货的困扰。

电商平台可能存在真假混卖的情况。虽然平台有相关规定但是难免会有漏网之鱼,维权起来也很麻烦。在西方发达国家,电商和实体店均不能售卖假冒伪劣的商品,一经发现要遭受非常严厉的处罚,甚至倾家荡产。不仅如此,电商和线下店要缴纳的税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发达国家电商和实体店并没有拉开很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生活方式问题所致。我国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尤其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花销都要考虑,一不小心就容易变成“月光族”。如果要买房和车的话还要还房贷,总之要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就要努力工作,周六周日加班出差是常事。

有时候好不容易按时下班,路上通勤时间又很久,到家已经不早了,还要做饭洗漱。一天下来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更别说外出逛街购物了。如果需要添置什么物品,只需要抽空打开手机在网上下单等待即可,与跑很远逛商场相比能节约很多时间。

在发达国家不同,他们的整体生活节奏比较悠闲,也很注重和家人朋友一起旅行、娱乐、逛街等,从这点上来看电商似乎没有什么太大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线下购买能带动其他消费。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你和朋友外出逛街买衣服时碰巧遇到一家咖啡店,说不定就会进去买两杯稍微休息一会。也可能买到了喜欢的衣服再去配一双好看的鞋子,总之从另一方面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更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

电商的兴起有利有弊,好处在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只需打开手机就能买到各地的好物。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商品琳琅满目但是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仔细甄别慎重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商的兴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因此失业,生活过的艰难。对于关闭电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件事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平时喜欢在哪些平台购物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交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