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庭死,而明亡矣”,这是《明史》上极其著名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孙传庭的军事能力独步天下,强过袁崇焕、卢象先、洪承畴等明末猛人,也不是说大明朝离了孙传庭就不能攘外安内,而是说孙传庭率领的“九边精锐”自明清松锦战役后,是明王朝国内外仅剩一支野战精锐。在这支精锐覆亡后,明朝便彻底失去了和李自成正面较量的军事实力,只能坐以待毙,任由李自成蚕食鲸吞,直至帝国最终覆亡。诚然!孙传庭败亡后,明朝在长江流域还存在着一支由左良玉率领的野战部队。但是,这支部队早在李自成和孙传庭较量之前就被农民军于1641年打得精锐尽丧。后来,侥幸逃生的左良玉虽然又耗费重金重新招徕了一支数量颇为庞大的武装力量,但他们的战斗素养根本不能与以前的“左军”同日而语。也正是因此,在1642年,也就是李自成击败左良玉的次年,听闻李自成欲南下攻略武昌,左良玉连一场像样的抵抗也没有组织,便仓皇逃到了200公里外的九江。那么,在孙传庭战殁、左良玉避战自保、李自成大军即将兵临居庸关的情况下,崇祯帝又是如何挽救危亡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料记载,在明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权衡多日的崇祯帝忍痛做了一个决定:舍弃关外土地,命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紧急回援京师。如此一来,崇祯帝的脑海里便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到底如何?他们能否击败李自成的百万雄师?对此,崇祯心里没底。于是,他一纸诏令,便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招进了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襄此人的仕途,一半是靠着自身的军功,一半是靠着和辽西走廊的头号豪强祖大寿家族联姻。据综合相关史料记载,在祖大寿降清之后,吴氏家族基本成了辽西走廊首屈一指的豪强。即是首屈一指的豪强,必然拥有相当可观的耕地。令人费解的是,吴襄却将大部分耕地分给了他的三千家丁。实际上,吴襄对这三千家丁的器重也不止于此。按照吴襄自己的话说,就是吴氏老少吃的是粗茶淡饭,给三千家丁吃的却是细酒肥羊;吴氏老少穿的是粗布褐衣,而三千子弟兵却都穿着绫罗绸缎。为何吴襄如此厚爱他的三千家丁,原因就是希望他们在关键的时候能出死力。后来,这些家丁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如1630年建昌之战,就是这些家丁拼死冲锋,才将吴襄从数万清军的重重包围中解救出来。因此,面对崇祯的询问,深知吴氏家丁战斗力的吴襄遂大言不惭地告诉崇祯:李自成虽号称雄师百万,但能战之兵却只有数万,凭借他吴氏家族的三千家丁,足可一战剿杀。眼下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给家丁们凑足百万军饷。

此话一出,崇祯帝顿时犯了难。无他,只因府库无钱。即使搜尽一切金银什物补凑,也只能凑出二三十万两白银。没办法,崇祯帝只好请求勋戚大臣解囊相助。史料记载,在鼓励群臣捐饷的过程中,首辅魏藻德尤其出力。可是,文武百官却没有响应魏藻德的号召,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明末京师中流传的一句话:饷不出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当各地军事要员赴京请拨饷银时,按照所需的数目,去户部领走即可。但是,事情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掌管拨饷的官员心存贪墨之念,总想吃一部分回扣。前来领饷的军事要员明白其中内情,为了顺利领走饷银,只能按照惯例拿出20%至30%的军饷来打点一二。那么,这些军事要员领走军饷后,是否会痛痛快快地带回边地呢?不会!他们常会拿着这笔钱向有关上司大行贿赂,以求得到他们的庇护,使自己一来升迁有望,二来战败的时候不至于被处以极刑。

这么层层盘剥,发到士兵手中的饷银之少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深悉此中内情的京师官员当然不愿意拿出苦心搜刮的钱财去填补这个无底洞?于是乎,朝廷逼群臣捐饷越紧、范围越大,群臣对朝廷的不满便加重了一层。这种君臣矛盾,极大地削弱了崇祯君臣的凝聚力。因此,遂有人称力推捐饷的魏藻德为“明朝四大罪臣之首”。其实,魏藻德掌权的时候,距离明朝灭亡还有一个多月,他本人既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也没有什么累累罪行。唯一可以上纲上线的,就是崇祯就和李自成议和一事,找魏藻德商量,而魏藻德却始终沉默不语,不肯替崇祯背黑锅。所以,将他列为明朝四大罪臣之首,是不公平的。如果真要排名,这个罪臣之首应当让给温体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崇祯朝一共17年,温体仁一人就在首辅任上占去了四年。算上之前担任普通阁臣的四年,一共是八年时间,即1629年至1637年。这八年,是明王朝内忧外患最严重的时期。不论是关外的女真人,还是关内的农民起义军,都是在这一时期成了气候。可以肯定地说,崇祯登基时的明朝国力虽不如万历时期,但却没有特别不堪。如果朝廷中枢层能团结一心,给予前线将领有力的支持,完全可以攘外安内,缓解明朝的亡国危机。但是,温体仁却不思为崇祯分忧,先是为争首辅宝座与周延儒互相倾轧数年,继而又在首辅任上大肆排挤不同政见的同僚,终使烽烟稍熄的党争重新进入了白热化。正如《红楼梦》中的贾探春所言: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那么,这个祸国殃民的温体仁后来的结局是如何的呢?史料记载,温体仁的下场还算不错。在他死后,崇祯不但特地下旨褒奖,还赐给了他“文忠公”的谥号和太傅的头衔。至于那位政绩无足称道的魏藻德,其下场倒是颇为凄惨。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大肆拷掠明朝官吏,魏藻德也被缉拿在狱。因交不出规定的银两,竟被酷刑折磨了五天五夜,终因脑裂死于狱中!

参考资料:《绥寇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