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旅居海外的箫子升写了一本书《我与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文中提到他和毛主席1917年到访密印寺的传奇事情。

萧子升1894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与毛主席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同学,他们与蔡和森都是杨昌济的得意弟子,三人还是密友,人称"湘江三友"。

三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可贵的是,三人均胸怀大志,忧国忧民,都希望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往的过程中,毛主席曾给箫子升起了个绰号“萧菩萨”,这不仅是因为箫子升性格温良,而且还与他是个改良派,希望靠教育改造中国的主张有关系。

毛主席主张革命,萧子升主张改良,两人时常因为观点不同争得不可开交,后来分道扬镳,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却都将各自的主张践行了一生。

虽然历史早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谁才能真正救中国,但是1917年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主张谁对谁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密印寺的一位方丈不仅分出了对错,而且还对2人的人生留下2个预言,后来一一应验。

当年(1917年),两人一文不名,还都是穷学生,却相约步行游走湖南省内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这段传奇历中,留宿密印寺就是其中的一段小插曲。

密印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创始人是灵佑禅师,该寺在漫长的一千二百年历史中,有无数的名人政要到访,留下一段故事,如蒋中正、赵朴初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最富有传奇、神秘色彩的则是毛主席。1917年夏天的一天黄昏,毛主席和早年密友萧子升到访密印寺。小沙弥本以为两人是乞讨过客,便婉言谢绝,两人递上投名帖,执意要拜访寺庙方丈

小沙弥推辞不过,只好拿帖通报。寺庙方丈也非“凡人”,他看到毛主席投名帖上所写的“毛”字,寥寥数笔竟然占去纸上三大空格,而笔画繁杂的“萧”字却只占一格。

俗话说:相由心生,字如其人,方丈见到风格截然不同的两幅字,知道两人并非普通的过客,便答应相见。方丈陪同两人共进晚餐,相谈甚欢,并安排他们留宿寺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方丈陪同两人游览寺庙,令方丈啧啧称奇的是,毛主席在寺内万佛堂,竟然从嵌在四面墙上的12988尊镀金佛像中一下子就认出了其中唯一的一尊真金佛。

这令方丈心生惊叹,因为寺外之人能认出真金佛的也就是毛主席一人。刮目相看之外,方丈主动邀请两人入室畅谈,三人交谈了整整一天,详尽夫人内容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从留下的相关史料可略知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丈十分想将箫子升收为门下弟子,他看透了萧子升纵有满腔抱负,却难有一番作为,留在红尘必然四处碰壁,郁郁不得志。萧子升却坚信自己必是改天换地之人,对方丈的循循劝导不以为意。

老方丈无奈之下,预言萧子升若不入佛门,日后恐怕要颠沛流离,连家都回不了。方丈与毛主席的对话内容则充满哲理与智慧,毛主席对宗教在中国的发展的见解令方丈都称赞不已。

老方丈对毛主席的预言没有说得那么直白,只是在谈话中暗含“主席前途不可限量,未来可决定宗教的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的他们都很年轻,对老方丈的预言都不怎么相信,后来,毛主席到达延安后,才渐渐参悟到了老方丈话中暗含的玄机,1936年,毛主席在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还提到了这段经历。

1956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时,还专门交代要好好保护密印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在宗教发展的相关会议中,毛主席多次强调了宗教的积极意义,要求革除其中的封建糟粕,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扶持、引导。

萧子升1925年加入国民党,坚持走教育改良道路,次年与毛主席完全断了来往。他一生流落于欧洲、美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一生革命,建立起了新中国,为国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代伟人。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

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终年83岁。萧子升临终前留下遗嘱:死后骨灰和萧夫人骨灰同放一处,如有可能,运回湖南湘乡祖坟处与原配夫人遗骨同葬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