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线自主品牌动作非常之大,可以说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首先是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结盟,开启在新能源技术研发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其次是华为生态品牌旗下的问界汽车在一些场合中“diss(disrespect/轻视)”某个品牌,随后则是长城汽车做出了相同的操作。这些大咖们究竟是针对谁呢?现在答案很清晰了。在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部分车辆存在蒸发物排放超标之后,一切都很明了,这就是在针对比亚迪,包括吉利和长安汽车的联盟也出现了大量有关“联合对抗比亚迪”的文章,可是两方都没有进行过任何表态。

不否定既肯定,至少可以这么主观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为何会被针对?

如果说只是个别一两家车企针对比亚迪,那问题可能是出于对比亚迪的妒忌;但是一线自主品牌里的长安、吉利和长城汽车都明确了态度,与比亚迪有供应合作关系的华为集团也表现出了相当的不友好,奇瑞汽车与华为联合研发,广汽集团与华为也有合作关系,上汽集团和比亚迪的关系似乎始终不太理想。

等等。

这就不能说是别人的问题了,总不能整个行业都有问题、只有比亚迪才是正确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占率接近危险线

截止至2023年4月(含),比亚迪汽车在电车市场的市占率达到38.1%。

远超排在第二位的特斯拉的9.6%,广汽埃安占6.6%,上汽通用五菱占6.1%,吉利汽车占4.8%。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一般汽车爱好者只会认为比亚迪汽车成功了,但是这个数据也预示了行业结构的变化!当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所占市场份额)达到35%,这家企业就有操控市场的能力。所谓的操控市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的话,那就是控制商品的价格架构,说白了就是有商品的定价权!具体到比亚迪汽车而言,其具备的是给各类车型定价;由于其市占率足够高,用户基数足够大,用户在选择汽车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结果往往会竭力保护该品牌。以此为基础,企业则可以通过引导用户评价来左右其他车企的车辆定价。在价格相当的前提下竞争力不如用户基数庞大的比亚迪,于是就有些车辆不得不定出低价,可是仍旧会被具备定价权的企业进行歪曲解读。

所以市占率超过35%是一个值得警示的信号,此时其他车企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靠拢比亚迪作为附庸,第二个是与比亚迪进行对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比亚迪的市占率几乎达到40%,而依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现骨干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也就是50%的时候就可以推定经营者具备市场支配地位;或者是两个经营者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三个经营者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

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合计市场份额虽然没有达到三分之二,现在47.7%,但任由比亚迪汽车继续疯狂生长的话,单一企业突破50%也不是不可能;合计特斯拉市场份额达到三分之二也会很轻松,而现在的特斯拉汽车都已经用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会如何呢?

不难推断,当一家车企的市占率超过50%,虽然只是这一个参数达标还不能定义为垄断,可是对于行业生态健康似乎已经会产生影响;综合分析计算赫希曼指数的话,现在的比亚迪产业集中度确实很理想,比亚迪不仅在整车制造和销售方面占据优势,同时还是电机、电控和动力电池的供应商,其中电池和电控所占市场份额也是很高的。

所以比亚迪有疯狂生长的能力,只不过初期依靠的绝对强的产品力,之后则会偏向多出的品牌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的汽车还是现在性价比最高的电动汽车吗?

客观来说已经不是。

秦PLUS DM-i短续航版本价格重合帝豪L Hi·P 100km版本,该车作为紧凑级前驱轿车的价格重合中型、后驱、纯电续航200公里的长安深蓝SL03。

宋系列价格重合欧尚Z6 iDD,后驱零跑C11增程,四驱枭龙MAX等车,可是续航比竞品端、前驱平台没有任何优势。

汉唐系列价格重合一系列的插电混动、增程混动和纯电动的同级轿车和SUV,与这些车相比,汉唐系列并无操控、动力、纯电续航甚至智驾系统的优势,但是价格比有些车还要高一些。

腾势D9的四驱版本后电机才40千瓦的功率,同时还有前驱选项,与全系高功率四驱的岚图梦想家相比看起来也没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这些车的销量增长难度很大,增长速度较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正是用户规模效应。市占率越高的品牌会越高,用户基数越大会越大,毕竟大多数汽车消费者并不懂车,选车基本都是随大流。于是就会出现马太效应,最终强者不论想不想更强都会更强,反之弱者必然会消失;可是没有强者是不想更强的,所以马太效应只会被加剧。

只是在产品力不再是顶流的前提下,如何更强呢?

这就需要营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比亚迪的声明回应来看,内容中没有明确对长城汽车声明提到的是否使用高压油箱进行回应,而是率先把长城汽车举报的这件事定义为“不正当竞争”,而是否为不正当竞争应当以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来定义,能下结论的只有第三方权威机构;其次也只是主观的将检测标准符合国标,欢迎来调查或检测,可是正确的做法还是应当由第三方权威机构来抽检才对;再次则是自我夸奖一番,并且说中国品牌成长不易,似乎是暗示举报比亚迪就是对中国品牌挥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长城汽车也是自主品牌,联盟的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同样是自主品牌,这就多多少少有些打情怀牌的味道了;讲技术的时候不要讲情怀,讲情怀的时候只能讲对的技术,反之,则能通过情怀来引导舆论,将关注焦点从技术转移到品牌情怀上。

这样的操作收效总会很好,有些比亚迪的粉丝也善于用这种方式。

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也才会出现开篇讲到的现象吧。

不要在比技术的时候讲资历,不要在横向对比的时候绑架情怀,否则友商必然成为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