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地方,它包含了无数的星球、星系和星云,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们想要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以及其中隐藏的奥秘和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实,比如宇宙中最常见、最丰富的元素竟然是氢,而其他元素却相对稀少。为什么会这样呢?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其他元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物理学和化学,也关乎生命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氢元素的来源

氢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也是最简单的元素。它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氢元素是宇宙中第一个被合成出来的元素,它们出现在极早期的宇宙中。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由大爆炸引发的。大约138亿年前,一个炽热致密的奇点突然爆炸,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和物质,并使空间开始快速膨胀。在这个过程中,空间经历了极其短暂的暴胀阶段,宇宙温度从10^32度的普朗克温度迅速降低。

在这个阶段,宇宙开始合成出了夸克、胶子和轻子等基本粒子,但那时的温度高达数千万亿度,这些基本粒子处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状态,无法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到了大爆炸之后1微秒左右,空间持续快速膨胀,宇宙温度下降到了大约10万亿度,夸克在胶子的束缚下合成出了质子中子。这就是重子产生过程。

理论上,宇宙中最初合成出来的质子和反质子数量应该是一样的。但如果是这样,正反质子就会完全湮灭成能量,也就不会有现在充满物质的宇宙。关于正反物质的不平衡,有很多理论解释,其中包括CP(电荷共轭和宇称)对称破缺。

不管怎样,在早期宇宙中,每产生一亿零一个质子,对应会产生一亿个反质子。到了大爆炸之后100微秒左右,空间持续快速膨胀,反质子都被湮灭掉,最终只有质子残留下来。同样地,还有中子、电子保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爆炸之后1秒左右,通过弱相互作用,质子和中子之间相互转化。质子不断与电子结合产生中子和中微子,中子不断与正电子结合产生质子和反中微子。随着温度下降,在大爆炸之后3分钟左右,在核聚变反应开始之前达到平衡状态时质子与中子数目比例为7:1。

随着温度下降,在大爆炸之后3分钟左右开始核聚变反应。这就是原初核合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质子和中子会先结合成氘核(氢-2),再结合成氚核(氢-3)或者氦-3等轻核,并最终形成稳定的氦-4核。由于氦-4十分稳定,在原初核合成过程结束时(大约17分钟后),几乎所有剩余自由状态下未衰变掉的中子都被束缚到氦原子核中。而更重的元素基本上都来不及合成。

考虑到质子和中子数目比例为7:1,并且质量非常接近;一个氢核只有一个质子;一个氦核包含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所以氢与氦的质量比为3:1。因此,在原初核合成结束后,宇宙中最初的物质组成为75%的氢和25%的氦。

其他元素的来源

那么其他元素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是恒星。

在大爆炸数千万年之后,由于引力作用,空间中分布着大量气体云团(主要由氢、少量氦组成),其中一些开始收缩并加速旋转,并形成恒星盘(类似于太阳系形成时期)。当恒星盘内部压力足够高时(约1500万K),就会触发核聚变反应,并形成恒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星内部发生着连续不断地核聚变反应,并释放出巨大能量支撑恒星稳定存在。在这个过程中,恒星内部会逐渐形成更重更复杂的元素。例如,在太阳内部主要发生着普罗顿-普罗顿链反应(p-p链反应),将四个氢原巨星,并将外层气体抛出形成行星状星云,最后留下一个白矮星;大型恒星(如蓝巨星)会在内部发生更高级的核聚变反应,合成更重的元素,直到铁为止。当铁核达到临界质量时,恒星会突然塌缩并爆炸为超新星,将大量重元素抛向宇宙空间,并留下一个中子星或黑洞。

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极高,会发生中子俘获过程,即原子核吸收大量的中子并形成更重的元素。这个过程可以产生铁以上的所有元素,包括金、银、铂等贵金属。另外,死亡恒星之间的碰撞也会合成出重元素。例如,在2017年,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两颗中子星相撞的引力波和电磁波信号,并发现了大量的重元素形成。

我们可以说,宇宙中除了氢和氦之外的所有元素,都是恒星的产物。恒星不仅是宇宙中最亮的光源,也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化学工厂。我们人类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物质,都是由恒星制造出来的原子组成的。我们可以说,我们都是恒星的孩子。

氢元素的未来

氢元素是宇宙中最早、最多、最简单、最轻、最基本的元素。它参与了宇宙中各种各样的反应和过程,从核聚变到酸碱反应,从水到有机物。氢元素对于生命和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也至关重要。例如,水是生命之源,而水就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有机物是生命之基,而有机物就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氢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而氢能就是利用氢和氧反应产生水和能量的。

那么,在未来,宇宙中的氢元素会不会被消耗完呢?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宇宙中存在着数以亿计的恒星,它们在不断地通过核聚变反应来消耗氢元素,但138亿年过去了,被消耗掉的氢元素仍然极少。根据光谱分析,如今宇宙中的氢元素质量占比仍有75%,而其他更重元素的丰度仍然非常低。

这是因为宇宙中大部分的氢都是弥漫在星际和星系际空间中,它们很少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恒星。因此,宇宙中的恒星不会消耗掉所有的氢元素。事实上,就连恒星本身都无法完全消耗掉自身的氢元素,因为只有核心区域的氢才能发生核聚变反应,大部分的氢还是维持原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要消耗完所有的氢元素,可能也只有等它们自己消耗掉自己——质子衰变。一些大统一理论预言,质子在漫长时间跨度下是不稳定的,它们最终也会发生衰变,并形成正电子和伽马射线。据估计,质子的半衰期长达1万亿亿亿亿年。

在可预见的未来内,我们不用担心宇宙中会缺少氢元素。相反,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利用好这种神奇而重要的元素,并探索其更多可能性和潜力。

氢是宇宙中最常见、最丰富、最简单、最轻、最基本的元素。它参与了宇宙中各种各样的反应和过程,也对生命和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氢的丰度和分布与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有着密切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氢和其他元素在宇宙中形成的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你对宇宙中这种神奇而重要的元素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激发你对这个奥妙而美丽的世界更多兴趣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