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住建系统的目光纷纷聚焦青岛,为了同一个主题——垃圾分类。

5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青岛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总结工作成效,交流推广地方经验做法,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会上有几个亮点:启动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山东省住建厅和青岛、北京、深圳、苏州等城市介绍了经验做法;与会代表还走进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居民小区、城市云脑平台等展开现场观摩。

而在现场会召开的前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带队在西海岸新区展开多轮调研,调研主题除垃圾分类外,也涉及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不同领域。

编辑/张慧

审校/庄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看这场汇聚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现场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会上透露,截至2022年底,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到82.5%,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焚烧处理能力占比77.6%,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较大提升。

会议也明确了当下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力争今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倪虹指出,“垃圾分类工作看似民生小事,实为国之大者,是衡量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

基于此,2023年,垃圾分类工作要在强化宣传动员上下功夫。围绕“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的宣传主题,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在全国上下紧锣密鼓地展开。

青岛作为此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的举办地,在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统筹推动垃圾分类抓点、连线、扩面方面,当仁不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住建部确定的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之一,青岛从2017年开始就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施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全市605个社区、4534个居民小区以及1866个党政机关已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撤除桶点一万余处,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2.28万余处,升级改造投放桶点5000处,600余个小区已实现定时定点投放。青岛市区分类设施、分类收运实现了全覆盖,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2万吨。

与会同期走进的现场观摩地,无疑是青岛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特色典型。

期间,与会代表走进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静脉产业园、辛安街道铁路小区、唐岛湾公园、长江路街道瑞源名嘉汇小区、西海岸新区城市云脑等地。

现场观摩地涉及党政机关、居民小区及智慧市政管理系统等多个场景,从中也透露出青岛在做好常态化垃圾分类处理之外,在数字化赋能、资源化处理和补齐设施短板等方面的新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现场会召开的前一天,也就是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2023年5月22日至28日)的首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便已经带队在西海岸新区展开专题调研,现场查看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北海花园小区和区公用事业集团刘公岛路环卫公寓。

在北海花园小区,秦海翔详细了解了街道围绕垃圾分类工作所构建的城市管理“三长一站”基层治理工作体制;在刘公岛路公寓,又与居住在公寓的环卫工人亲切交谈,并对西海岸新区关爱环卫工人“四三二”工作模式给予肯定。

显然,刘公岛路环卫公寓便是西海岸新区围绕垃圾分类做好民生服务的有益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聚焦环卫工人基本需求,通过建立爱心驿站、开通通勤班车等一系列举措,环卫工人衣食住行实现“四不愁”,薪资福利、健康安全、精神生活等权益维护实现“三保障”,并聚焦环卫工人困难诉求,通过建立救助机制,成立公益服务社,开展丰富活动等,环卫工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5月24日上午,秦海翔又带队在新区展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有关工作调研。期间前往了青岛开发区王台老工业区,详细了解了新区聚焦土地高效利用,打造“芯屏”产业新城有关情况。

据悉,通过引入一个龙头、建起一个园区、带动一片产业、兴起一座新城,青岛西海岸新区正以产业引领、产城融合、以产兴城的发展理念,推动王台老工业区从传统产业小镇向现代芯屏产业新城加速蝶变。

而不管是垃圾分类,还是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归根结底都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正如秦海翔日前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年会上所说的那样,“要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