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引领、数字赋能、绿色发展”。5月26日,“2023青岛·数字金融发展论坛”在崂山区金家岭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论坛由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支持,东北财经大学主办,旨在探讨数字金融产业重构,推动青岛金家岭数字金融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助力数字青岛建设再上新台阶。

数字技术+普惠金融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表示,数字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的边界,让金融服务渗透到城乡各个角落。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数字金融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解决了信息不安全、成本和风险问题,让符合条件的创业者都有了获得金融贷款的机会,达到了普惠金融的目的。因此,把未来的普惠金融称之为“数字普惠金融”更为恰当。他同时表示,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方式,以确保这一金融创新过程可持续健康发展。他建议,相关部门要适应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明确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分析和鉴别当前“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症结,采取符合市场原则的经济的、法律的和技术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数字金融”的监管,以保证“数字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风控要与时俱进

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首任院长王洪章在分享中表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但需要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挑战。首先是科技对金融的渗透并没有改变金融的信用本质,它仅是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拓展了金融服务的空间;其次,科技仅是解决了依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所提出的预测结论,无法对客户的信息和行为进行实时把握,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仍然不可替代。此外,金融科技的风险控制技术并非永远可靠,对科技的利用还未被列入监管范围。对个人行为、资产、账款运用现状以及合同执行进行实际了解,才是风控的重要环节。针对大型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他建议相关机构一定要完成企业级建模,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

扎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专家与学术委员会主任韩永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做了相关主题分享。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多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比如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在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夯实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瞄准人民群众对现代化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高质量推动经济内生循环发展,要使人们买入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质的现代化,关键和难点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做大蛋糕、切好蛋糕,扎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等等。

银行数字化转型成为共识

在圆桌讨论环节,多位嘉宾围绕“数字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简要分享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金融产业前景,并结合青岛市目前的产业现状,给出了针对数字金融发展的诸多建议。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从行业角度进行分享,他表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行业探索在加速,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将迎来新一轮转型。针对数字化变革对行业银行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腾讯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峰则以零售信贷作为着眼点,同与会者展开探讨。

金融资源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德勇立足区域发展角度,提出了地方政府应以金融资源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在管好用好金融方面,许多地方仍存在优化改进空间,用好金融资源事关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差距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从农村领域展开分享,表示现阶段农村普惠金融在商业可持续性、降低交易成本、克服金融排斥、防控金融风险、实现有效监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可靠的金融科技支持,推动数字金融在农村实现落地,同时要帮助广大农村地区提高认知水平以便其能适应数字金融发展的步伐。

论坛当天,崂山区委常委、金融区管委常务副主任黄应胜在致辞中表示,金融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数字金融产业扶持政策,加大产业集聚发展力度,目前正通过一系列手段,全力打造数字金融先行区。据了解,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自2014年成立以来,不断引进智库及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发展金融业态,经过近10年发展,以集聚22类金融业态,23家法人金融机构、1200多家金融及类金融企业,以占全市千分之二的面积,贡献了全市22%的金融增加值和45%的金融业税收。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东北财经大学于2018年在青岛市金家岭金融聚集区成立青岛金融研究院,致力于打造金融领域高端智库及新型开放式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并为加快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不断助推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