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发奇思妙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三年,徐汇区中小学生参加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数每年递增25%,在国际、全国、市级科技赛事中获奖近10000项,其中在全国及以上级别的科技赛事中荣获一等奖87项、市级一等奖1328项。今天(5月26日),徐汇区第36届青少年科技节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幕,徐汇区光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同时成立。这也是继徐汇区光启青少年科技导师团成立、徐汇区青少年现代科技教育光启行动计划发布、徐汇区光启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和光启青少年创新教育基地成立后的又一项创新举措,促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区域教研、课程开发、赛事活动、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与交流。

【从身边出发,学以致用磨炼意志】

徐汇中学学生窦一帆获得第21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她分享了课题“基于膨胀钉原理的一种自适应深井救援装置”的研究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窦一帆说:“之前看到一条新闻,有个小男孩掉入深井中,救援人员很快赶到,不分日夜地救援了107个小时后,男孩还是离开人世。”这件事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当时,井口太小,看不到男孩的位置,也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在救援上升的过程中,男孩身体几次蹭到井壁,也造成二次伤害。窦一帆在网上查到,救援三脚架带有自锁绞盘,可以防止救援中发生下滑,但救援三脚架下方悬挂人员的绳索会左右晃动,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能不能改进它?”……这个问题萦绕在她的脑海中。检索了相关资料后,她从膨胀钉的结构上获得启发:如果救援装置在进入深井后能主动撑开、贴合井壁,通过轮胎和井壁的摩擦,减少绳索晃动。同时,参考膨胀钉的原理,这个救援装置还能适用于不同粗细的井口。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她先后尝试,通过激光切割,结合3D打印,得到最终成品。“通过这个项目,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创新的认识,学习掌握3D打印、激光雕刻技术,迎难而上,磨炼意志,学以致用。”窦一帆说,希望这套装置能发挥作用。

【助力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何做强全区全链式科创人才培养,为每一个孩子搭建科创成长的平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从顶层设计,依托光启青少年创新教育基地、光启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两大平台,推出四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心与高校院所合作教学,每周六下午由大学教授团队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参与研究课题。同时,依托高校院所的教授和科学家、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教师团队,联动学校科技教师,千余名专业师资共同参与青少年人才培养。此外,通过“体验营”激发学生科创兴趣、“成长营”实施科创学习、“科创营”推动科创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的科技节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光启青少年创新教育基地和光启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为学生提供科创学习机会,区科创咨询会带来专业指导,区创新大赛为学生的科创成果再助力……在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徐汇区共申报1421项作品,获得一等奖106项、二等奖232项、三等奖383项。在青少年创新成果板块中,共申报1054项,同比去年增长25%,其中获奖527项,获奖数同比去年增长20.04%,获得一等奖72项,占全市一等奖的12.2%。在第21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活动中,7项摘得中学组“明日科技之星”,2项获得小学组“明日科技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钱文华说,自启动徐汇区光启科普讲座校园行之后,今年中心还将推出光启科创驿站,召开学校科创咨询会,提供专家指导进校园。通过光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加强光启青少年科技导师团建设,助力徐汇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届科技节的各项科技活动已全面启动,光启科普讲座校园行活动今年将推出近100场讲座,院士、教授、各领域专家走进校园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继“南极云科考”后,“北极云科考”主题科普活动也将上线。

在徐汇区青少年科技节现场,来自光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联盟的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位育中学和西南位育中学的参赛队投入紧张精彩的机甲大师邀请赛,小选手们以编程序、远程操控的方式指挥机器人,让大家领略了人工智能的奇妙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