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贫穷人家的放牛孩子,却能够开创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能够在短短15年的时间踏上帝王之路,他就是名留青史的明太祖朱元璋。那么,在元朝战败之后,10万蒙古姑娘的命运又是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并不是生于权贵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朱元璋的家庭十分贫穷,父母几乎无法养活几位兄弟姐妹,年幼的朱元璋为了缓解父母的负担,选择去给地主放牛混口饭吃。朱元璋其实并不是明太祖的原名,这个名字是他义父郭子兴给他取的,他原名叫朱重八。

朱重八的父亲原名朱五四,母亲叫陈二娘,他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朋友心存疑惑,为什么老朱家取名都要按照数字排列,其实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朱元璋从一个穷放牛娃,后经一步步的努力最终在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开创了历史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仅仅只用了15年的时间,着实令人钦佩。不过大家也会好奇,无权无势的他到底是怎么踏上帝王之路的呢?

朱元璋小时候正值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在他17岁的时候,爆发了重大水旱灾害,众多百姓流离失所,饿死病死之人不计其数,都来不及掩埋,于是瘟疫横行,朱元璋的父母、兄弟陆续病死。他一个人孤苦无依,为了活下去,只好加入了当地的皇觉寺为僧,求口饭吃,不过好景不长,寺庙的粮食不到一月就消耗殆尽,僧侣四散逃离,朱元璋也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乞讨生活,阅尽人世间人情冷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352 年,豪富郭子兴趁着动荡的时局,举兵起事,攻占了濠州,一时风头无量,朱元璋闻讯前往投奔,却险些被杀。当时把守城门的士兵见一个邋遢和尚欲见主帅,认为了间谍,就一拥而上将朱元璋拿下送去找郭子兴领赏,好在郭子兴见其外表不凡,与他攀谈起来,最后还让他做了自己的亲兵,于是他才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涯。公元1354年,朱元璋奉命南下招兵买马,之后又击败元军,占领了滁州,同年元军大举进攻六合,张士诚不敌,向郭子兴请求支援,郭子兴因个人恩怨不愿支援,不过在朱元璋全解之下,方才同意发兵支援,不过最终没能阻止元军占领六合,还引火烧身。

公元1355年,义军中势力最大的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随后派人招揽郭子兴和朱元璋,朱元璋当时在抓紧征战,扩充领地,势力还不强,于是决定先接受抛来的橄榄枝。朱元璋加入军队多年,在管理军队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知人善任。为了收买人心,获得百姓支持,他的军队军纪严明,严禁烧杀抢掠。当时的很多豪杰听到他的名声,都纷纷投入麾下,其中就包括为明朝建立提供巨大帮助的李善长、常遇春等人。

公元1356年,朱元璋占领了南京,并在南京改名建府。当时的元军在于刘福通打的难解难分,一时间没有多余精力对付朱元璋,借机继续招兵买马,经营根据地,一手控制了皖南和江苏等地,成了众多义军中实力最强的几支队伍之一, 实力的增长也让朱元璋更加野心勃勃,手握重兵的他开始对外扩充地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占领的地区增多,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增大,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听取李善长等人意见,不在排挤打压地主阶级,争取了注重最终如愿获得了掌控区内地主阶级的支持。与此同时,他颁布法令,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努力恢复农业生产,囤积军粮,为自己下一步扩张做好了准备。在那几年里,区内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军力持续增长。

朱元璋当时最大的对手就属陈友谅了,两人在随后的几年中暗自较劲,摩擦不断。公元1360年,陈友谅觉得时机已到,率军进犯太平,并想要占领集庆,但是最终被朱元璋挫败,随后的几次征战,都以陈友谅输多胜少结束,节节败退。直到公元1363年,陈友谅无奈与朱元璋在翻阳湖展开决战,乱军之中陈友谅战死,朱元障最终大获全胜。次年,陈友谅之子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被迫投降,朱元璋至此平定了西方。

随后朱元璋进行了修整,在公元1365年朱元璋率军征战苏州,进国数月苦战,最终活捉张士诚,成功占领苏州,最后一个大敌也被清除干净。紧接着他又南下用兵,顺利夺取了现今的东南部地区。公元1366年,朱元璋设计害死了“小明王”,并且在次年自封为洪武皇帝,建立明朝。公元1367年,徐达和常遇春奉朱元璋之北伐元军,于次年攻下山东、汴梁、通州等地,同年8月,元顺帝见明军难以抵挡向北逃窜,朱元璋占领了元大都,大明王朝顺利定鼎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王朝的建立,让汉人再次夺取了天下,从此不必再生活于蒙古人的阴影之下。遥想当年蒙古大军南下,将宋朝打得节节败退,苟延残喘也难逃覆灭。蒙古大军入主中原,他们对汉人进行了烧杀抢掠,欺凌汉族妇女,并且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汉人地位最为低下。当时的元朝统治者,甚至规定:蒙古人杀死汉人,只需赔偿一头驴即可,而汉人杀死蒙古人,则全家陪葬。

可能有人会说,当时的汉人或许并没有如此凄惨,元朝不是也有汉人当官吗?其实,元庭让汉人当官只是出于巩固统治考虑,并非出于民族团结,毕竟汉人是最了解汉人的,以汉制汉只是权宜之计而已。据史书记载,蒙古大军入关后,对汉族进行了大肆屠杀,在35年的时间里汉族人口骤减了1800万,可见汉人在元朝处境之艰难。

可以说,元朝年间的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极度渴望出现一个救世主,将他们拯救出来。后来,也正如大家所知朱元璋挺身而出,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民心者得天下建立了明朝,君临天下。蒙古族对汉人长期的迫害压迫,朱元璋登上帝位后,岂能放过蒙古人?然而,事实并非如大家所料那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元朝时期,朝廷禁止蒙古女子与汉人通婚,因为当时汉人是最为低等的人。后因为王朝腐败,义军四起,元朝派遣军队四处平叛,造成蒙古男子死伤无数,元朝覆灭后幸存的男子也多数逃走了,却留下了10万蒙古妇女孤独无依。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对于剩下的10万蒙古女子是如何处理的?朱元璋特地颁布了三道命令。

第一,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翻译过来就是说:蒙古女人与汉人通婚不受限制,但是蒙古女人嫁给同族男子,就要被杖责八十,全家都将变为奴隶,永世不得翻身。这项举措经过数代以后,蒙古人也就逐渐汉化了,对汉族逐渐产生认同感,不再反叛,明朝的政权也会更加稳固,留在中原的蒙古人也会“绝后”。这一规定,实际上是打着优待的幌子,让蒙古人“灭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与中国为婚姻者,使其变习华风,归于王道,衣冠威仪,习俗孝悌,身居礼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蒙古女子必须说汉语,写汉字,穿汉服,并遵守汉人礼节,不能再穿蒙古人的服装,也不可以再说蒙古话,生活各方面都要移风易俗。如果蒙古人违反规定,那么他们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我们都知道,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如果根基不在,民族也就等于被消灭了。朱元璋此举意在让蒙古人接受汉文化的洗礼,失去根源,不在生出反叛之心。

第三,废除了“继婚制”,禁止乱伦。在当时蒙古族有个传统:蒙古族男子如果父亲死去,那么儿子就能继承自己父亲除亲生母亲之外的女人,如果兄弟死去,那么就能娶自己的嫂子、弟妹。这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汉人看来,是违背人伦的行为,因此朱元璋颁布法令强制废除了蒙古族的这项习俗,解放了蒙古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女子地位一般都比男子低下,她们命运都无法由自己掌控,只能随着国家和丈夫风雨飘摇。朱元璋颁布的三个命令,不像历朝历代那样选择血腥报复,而是采用怀柔政策给予蒙古女子一定程度的自由,这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融合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也许从今天来看,这些政策还有不足之处,但是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已经算得上是很好地处理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