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字楼里办公,不日晒也不雨淋,只需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收入可观还上班自由。这可能是很多毕业生,理想中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没多久的黄某等6人

就遇到了这种“美事”

殊不知,这第一份工作

让他们跌入“人生谷底”

2019年4月,黄某在浏览招聘网站,发现一则招聘信息经理职务,每月8000至10000元不等,有业绩提成。这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么,黄某当即与招聘单位联系,并成功“入职”广东某公司。

云里雾里,毕业生的发财梦

“小伙伴们,今天福利大放送,投资老师即将开设股票投资讲堂,很多人在他的指导下月入百万,这样难遇的专家指导机会免费实现”。

“入职”后的黄某,每天操作五六台手机,重复上面的固定话术,引导客户入群参加培训,以经理身份吹捧老师。

第一个月就领了8000元工资,他心里美滋滋的,对工作非常满意。

“黄经理,你看你干得这么好,还是给自己积累一些人脉呗,比如有没有亲戚朋友愿意从事咱们这项工作的?”在公司的要求下,黄某将自己的哥哥介绍入公司。

第二个月, 黄某成为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把公司发的话术和图片发到微信群,在群里吹捧老师,配合老师发公告文字类信息 。 如果有人想要购买,就会把他推送给下一层负责人。

做了一段时间, 黄某发现公司提供的“话术”内容并不真实,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犯法 。然而,心存侥幸的他因利益驱使,选择继续从事该工作。直到7月中旬,该公司宣布解散并搬到国外,黄某才结束了该工作。

一环一环,防也防不来

与黄某不同,张某等人是毕业后经朋友介绍进入该公司。该公司设立业务部、讲师部、客户部等部门,部内又分为若干团队,下设若干组。

该公司要求,带班组长和下设分组要求随时在岗,保持电话通畅,确保客户随时联系。各分组不得互相干涉,不得提前进入下一步骤。

被分到小组后,张某领了8部手机开始工作。这些手机登录不同的微信号,在100多个微信群里,转发话术、吹捧老师、扮演水军。

工作一段时间后,张某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什么营销手段,而是有组织的诈骗犯罪。

干了一个半月,张某领了工资加提成近1.5万元并选择离职,但十几天后,他在高额提成的诱惑下,又回到公司,一路跟随该犯罪团伙前往柬埔寨金边、菲律宾马尼拉等地继续实施诈骗。

到案后, 张某等6人交代,该诈骗集团通过大量微信群吸粉、定期发送投资“话术”养群、“精英”多对一“洗脑”设局 、开设股票投资讲堂直播、高额回报“炒群”诱骗、销声匿迹侵占钱财实行诈骗。

警示警示,“小钱”踩“大坑”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18年以来,李某某、苏某某(另案处理)等人成立跨国电信网络诈骗集团,以投资挣钱为名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引导其在聘请他人设计、开发的投资“比特币”“神话币”网站等进行投资,集团在后台操控骗取被害人财物(俗称“杀猪盘”)。

成立集团后,陆续招募包含黄某、张某等6名大学生在内的40余人从事诈骗活动,逐步形成老板、总监、经理、组长、组员的架构,设有业务部、讲师部、技术部、客户部等多个部门,人员众多、组织严密、层级分明、分工明确。

2018-2019年两年间,该网络电信诈骗集团实施四个诈骗周期,分别在柬埔寨金边、柬埔寨波贝、中国广州、菲律宾马尼拉等地诈骗被害人逾500人,诈骗金额逾1.4亿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黄某、张某等40余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参加诈骗犯罪集团,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分工合作,骗取被害人信任,虚构交易事实,诈骗被害人钱财,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分别判处三年至十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3万元至40万元罚金。

来源:西充法院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帐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网友评论,仅代表评论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帐号证实或赞成其描述。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帐号联系,联系电话;13540941278(微信同号)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