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8日,万众瞩目下,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那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整个参观过程中,他默然无语,静静地听着导游的讲解,仔细地端详那些挂在墙壁上的黑白照片,和陈列柜中锈迹斑驳的战争遗物。

参观结束,在展馆的出口,老人让随行人员取来准备好的宽大白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闭上眼睛伫立良久,仿佛在回忆先前所见或悲怆或动人或壮烈的一幕幕,然后提起毛笔挥洒下墨意淋漓的两个汉字——“忠恕”,随即踏着沉重的脚步离开此间。

老人名为小泉纯一郎,是当时的日本首相。

小泉写下的“忠恕”二字有何深意?他此行访华的目的又是什么?

靖国神社

2001年8月13日,东京靖国神社前,首相车队、电台采访车如同坚实的城墙,拦在入口处。

身着黑色西装的首相保镖与神社安保人员,警惕地严防死守,仅将少数获得许可的记者放入。

饶是如此,那些被拦在门外的记者还是不甘心,他们手中的闪光灯,与围观群众灼热的视线共同投向那个满头白发的背影,那便是刚上任不久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见他站在鸟居前缓缓鞠躬,而后再到洗手池前洗手、扔钱、摇铃许愿,最后进入神社内部参观并缴纳祭祀费。

仿佛已经演练过千百遍一般,整套流程下来一丝不苟,使得满座哗然,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靖国神社原名东京招魂社,建于1869年,是明治天皇为了纪念在日本戊辰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军人所建,和中国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但到了后来,靖国神社慢慢变味儿了。

二战结束,日本作为法西斯战败国遭到严重制裁:经济崩盘,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建筑被摧毁,国防军遭到阉割,还面临巨额战争赔款,和被中英美苏分区占领的局面。

乍一看,日本此番是自食恶果、再难翻身了。可谁曾想,随着蒋介石政府败退中国台湾,美国在远东扶植亲美政权的阴谋破灭。

不得已,美国只好启动备选方案,将日本培养成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不仅施加强权,逼迫一众受害国减免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还大力支援、扶持日本海上自卫队。

尤其是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将日本作为战争大本营,上到军工器械,下至军粮供应,甚至于战场上负伤严重的士兵,都能用飞机空运的方式第一时间送到东京医院进行手术。

需求带动供应,供应带动生产并制造经济效益,绿油油的美刀如洪水般涌入日本,使得一片废墟的日本迅速完成重建,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心浮动,二战过去才三十年不到,右翼团体觉得自己又行了,开始试探性地进行军国主义复辟,其中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祭拜那些见不得光的“鬼”。

1978年10月,14个甲级战犯的牌位被正式请入靖国神社供奉。后续,更是增加了数以千计的乙级、丙级战犯。

他们中包括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每一个都是手上沾满东亚人民鲜血的冷酷屠夫,是战争的始作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本政府公然将刽子手们当做英灵供国民参拜,无疑是对东亚人民的侮辱,也是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蔑视。

更离谱的是,1985年8月15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纪念日这天,日本首相曾根康弘竟公开参拜靖国神社,这也是二战后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首相拜鬼”先河。

作为他的后辈,小泉纯一郎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前脚刚走马上任,立马便筹备起参拜靖国神社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凭东亚各国联合抗议,他也仅将原定于8月15日的参拜行程,更改到了13号。

要知道,2001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880多亿美元,是1972年建交前的80倍。

日本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对华出口额也足足占到其全球出口总额的10%以上,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越发紧密。

而小泉的倒施逆行,直接导致中国掀起抵制日货的浪潮。这不仅严重影响到进出口贸易,还引发了日本股市震动,可谓自食恶果。

政治作秀与大陆情结

一时间,间接危害到本国利益的小泉纯一郎,沦为众矢之的。最终迫于舆论压力和国际贸易形势,他不得不设法谋求与中国和解。

2001年10月8日,小泉纯一郎匆匆访华,为期仅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泉纯一郎访华

故事回到开头,8日上午十一点左右,刚下飞机的小泉直奔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并在参观结束后公开写下“忠恕”二字。

何为“忠恕”?

这个词出自《论语·里仁》,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是曾子对孔子学说的概括。所谓“忠”,即一个人应尽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恕”则简单地理解为成人之美和宽容。

小泉借这两个字传达心中歉意,并希望中国人民能够宽恕日军犯下的罪行。

然而,小泉这一系列看似触动人心的举动,和那句“我对因那场侵略战争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道歉和哀悼”,真的发自肺腑吗?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小泉为了缓和中日关系的一场政治表演,全程都在作秀。

访华结束后回到日本的小泉纯一郎,继续着他恬不知耻的行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长达六年的首相任期中,每年都会参拜一次靖国神社,甚至公开声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他在任期间,大力推动自卫队扩张,相继出台《反恐怖特别措施法》、《自卫队法修正案》、《海上保安厅法修正案》等法案,试图将被阉割的自卫队扩张到海外。

参照其对美国向来言听计从,日本此举无疑威胁着中国安全。

很显然,当小泉纯一郎推行种种危害中日关系的举措时,访华期间的所谓忏悔、歉意,都早就被他抛之脑后。

而小泉之所以如此狂热地在错误道路上狂奔不止,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泉纯一郎于1942年出生在一个右翼政治世家。他的祖父小泉又次郎和父亲小泉纯也皆是日本政坛坚定的鹰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侵华战争时期,小泉纯也甚至加入了极右翼政治团体“大政翼赞会”,大力鼓吹军事法西斯。

自幼受如此家庭氛围的影响熏陶,小泉纯一郎这才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右派政治家。

而且他并非个例,而是常态化局面的缩影。例如前段时间遇刺身亡的安倍晋三,同样在任期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甚至号召国会议员同行。

事实上,“拜鬼”这一行为背后,展现的是日本试图歪曲历史、修改宪法、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执政理念。

其被称之为“新保守主义”,是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坛的主流势力。

那么,一个企图复辟军国主义的政治势力,为何会备受支持与追捧,俨然已经上升到国民普适价值观的高度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其实与日本的“大陆情结”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本土地震、海啸、火山喷发频发,可谓是多灾多难。所以从古早时期开始,日本便有意识地想要增加在大陆地区的影响力,乃至于“鸠占鹊巢”。

遍览历史,中日之间发生过五次大型战争。除开古代史上的三次不谈,1894得甲午战争,可切切实实让日本尝到了甜头。

日本逼迫清政府签下《马关条约》,不仅索要2亿两白银“赔款”,还强行割占了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在内的广袤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进入二十世纪,日本更是毫不掩饰对中国领土的渴望,直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彻底吞并中国。

其在占领区推行的“大东亚共荣”政策和“皇化”政策,皆是想要将中国领土日本化的体现。

德日态度对比

显而易见,从古至今,日本实现国家发展壮大的核心,似乎始终离不开“侵略”二字。这也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的主要原因。

毕竟军国主义指的就是: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政治、经济、文教等方方面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

只是,时代在进步,“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下每个国家都应该遵循的主题。正如曾经的另一大军国主义代表——德国,所做的一般。

二战中,纳粹德国建立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上至手无寸铁的老人,下至襁褓中的婴儿,都未能逃过这次浩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战后统计,共有600万犹太人在大屠杀中死去,占全世界犹太人人口的三分之一。

面对两个民族间的血海深仇,德国人并没有逃避,而是选择正视这段历史,尽全部弥补国家所背负的罪孽。

截至2007年,德国倾举国之力,陆陆续续支付了高达640亿欧元的赔偿款。

其中,对于侵害最深的犹太人,联邦德国于1952年与以色列签订《卢森堡条约》。

历时14年,包括利息在内,德国共向以色列政府支付30亿马克赔偿金,直接帮助刚建国不久的以色列完成经济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有人会说,30亿马克不值一提。但须知,彼时德国同样受二战荼毒,遍地荒凉、百废待兴,可以说是全体德国公民勒紧裤腰带才将这笔赔偿金还上。

当然,相较于物质层面,更令人感慨的是德国人精神上的赎罪。

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当场下跪,这一环节并不在维利此行的计划之中,完全出于他自发行动。

经过短时间的错愕,在场记者连忙举起照相机拍摄,无数闪光灯下,一个身影跪立在冰冷的石板上,这一幕使无数人为之动容,这便是著名的“华沙之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德国这一系列举动背后,或多或少牵涉政治与利益因素,例如为了寻求两德统一,必须得到东欧各国的谅解;再比方说为了推动欧洲市场的统一,德国作为战争的罪魁祸首,必须率先站出来表态等等。

可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是虚情假意。恰恰相反,其忏悔、反省行为,的确非常深刻。

据悉,战后的德国全面禁止纳粹标志出现,对希特勒其人讳莫如深。乃至于希特勒的家族都以他为耻,对自己的血脉感到羞愧,发誓不再繁衍后代。

反观日本,且不提敷衍了事的物质赔偿,思想上甚至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除了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外,日本先后有7位首相同样如此行事,与德国总理的忏悔简直是云泥之别。

不仅如此,日本政界右翼势力还向教育界施压,大肆在教科书中美化侵华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对于这场为了扩张与利益而发动的全面战争,教科书将其美化成一场立场正义的“解放”战争,目的是为了将亚洲各国从西方的奴役下解救出来。

其次,对于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教科书上直接轻描淡写地改为“南京事件”,这可是早已铁板钉钉的罪行,是导致数十万中国百姓被无辜屠戮的残忍历史。

类似于此的修改还包括慰安妇、七三一细菌部队等等,日本人试图以装聋作哑的方式一笔勾销,实在是天理难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过分的还有将象征法西斯主义的旭日旗合法化,甚至认为日本唯一做错的只是战败而已,从“反战”到“反战败”,足见日本人的不知廉耻。

而日本民间对战争的反思程度也远远不够,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小说《刺杀骑士团长》中,曾一针见血的指出:

“把多数市民卷入战争并杀害了的事实,是无法否定的。有说法是中国人的死亡人数是四十万,也有说法是十万人,但是四十万人和十万人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直以来,日本都在试图掩盖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所以当村上将这层自欺欺人的遮羞布揭开时,立刻遭到日本网民以及右翼团体的大范围抵制,这显然不是反思历史应该有的态度。

正视历史

尽管以小泉纯一郎为代表的日本政府,所言“忠恕”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但中国人民宽大为怀、崇尚和平的态度却是真情实意,并自古有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末,也就是唐朝统治时期,日本由于仰慕中华文化,先后派遣十几次遣唐使来华学习。

如今,日本所谓的茶道、弓道乃至于建筑风格等,都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连使日本从未开化小国,转变为封建制国家的大化革新,也是根据唐朝律法制度演变的产物。

第八任遣唐使粟田真人来华时,还曾向主政的武则天请求赐予国名,根据《史记正义》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日本因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则天画像

那一时期的中日两国,如同循循善诱的老师以及勤奋好学的学生,关系和睦融洽,可祖先们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开放包容,最后居然养虎为患。

一千多年过去,昔日落后贫穷的“学生”飞黄腾达,而“老师”却陷入落魄困窘的境地。

值此危难之际,“学生”不仅不思回报,甚至联合远道而来的强盗上前捅上一刀,要置“恩师”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万幸,其阴谋终未得逞。

直到1972年9月,为了谋求展前景远大的中国市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才迎来破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虽然过去与日本的血海深仇历历在目,但秉持着“以和为贵”的思想,我国政府自然乐于在国际上广结良缘。

此番,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还主动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偿。

对此,毛主席表示:侵华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为,这笔账应该算到他们头上,而不应该落在日本普通百姓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源于中国的宽宏大度,中日关系正式走向正常化,不断推进着各方面的合作。

1973年5月,中日政府签订《建设海底电缆的协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两国的第一份协议。随后,双方又在海运、渔业、航空等方面达成合作,商业贸易、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日间既有摩擦与对抗,也有交流与合作,立足于现代,随着国际法的完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多在谈判桌上完成,中国与日本不再需要用相逢拔剑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两国普通百姓之幸。

而中日关系是否能正常发展,更多取决于日本能否正视历史、深入反思。

作为君子之国,只要抱着善意前来,中国必以礼相待;倘若邻有恶客,中国人民同样枕戈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