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现实题材电视剧《县委大院》在各大平台热播。该剧详细讲述了基层干部团结群众、解燃眉之急、探讨发展大计、共建光明县的故事,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干部新风貌,迅速吸引了不少眼球,收视率稳居榜首。可以说,发生在“光明县”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个基层的真实写照。它用流动不拘的叙述、层出不穷的人物、前后呼应的笔法、轻拢慢捻的火候,绘制了一幅县域治理的全景图。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县委大院》中汲取干事之道,拿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干事姿态,在实干中燃烧火热激情,在快干中挥洒辛勤汗水,在巧干中成就辉煌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增光添彩。
在探寻“酸甜苦辣”的足迹里映照鱼水深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县委大院》一开头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拆迁大战。剧中的青山书记亲力亲为,走到群众身边,和当地不愿配合的群众谈一谈、讲一讲、捋一捋,始终团结群众,力解燃眉之急,共同探讨发展大计。现实生活中,要想让群众把我们当“自己人”,必须要有真感情、真作为,群众才能“买单认账”。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尖上”,心系百姓“安危冷暖”,关切群众“苦辣酸甜”,从交谈中捕捉“小细节”,从询问中读懂“小心思”,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多干“救急解困”的工作,才能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群众更是当家主角,拆迁纠纷中,退休大夫老邱更像是梅晓歌的试金石,每次交锋都把梅晓歌的执政理念与发展观念打磨得更加光彩。身为基层干部,要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向人民群众拜师,听民声、晓民情、聚民意,摒弃甘居中游心态,撕掉“我不会”标签,不当“差不多”先生。从与群众的交流中掌握急难愁盼,在与群众的互动交往中锻炼为民服务能力,用真心实意将群众的事情办好,形成“强强联手”。
在探寻“安危冷暖”的足迹里展现责任担当。险情就是命令,行动彰显担当。剧中,某天凌晨两点突发安全事故,主角从睡梦中惊醒奔赴现场,指挥救援并安抚受灾群众,用“实打实”的行动践行“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的尽职理念。现实生活中,这种“急难险重”的事情时常都会遇到,能不能深入一线闯“火海”,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智慧与担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放心不下”的使命感,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守住底线”基础上“追求高线”,在“经历风雨”中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在“田间地头”中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在“摸爬滚打”中提升防范和化解风险本领,方能在基层“主战场”中发挥干部力量。
在探寻“良师益友”的足迹里锤炼过硬本领。《县委大院》里的林志为,从一个对县委工作生活一窍不通的“小白”,到成为在基层独当一面的驻村书记,可以说,他的成长历程,为年轻干部提供了绝佳的代入视角。经常听人说,“向下扎根”是成长最美的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下的深度将决定成长的高度。事实的确如此,因为根越扎牢扎实,吸收养分也就越多,成长得也就越快。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年轻党员干部要有“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目标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主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安全维稳等一线“淬火成钢”,练成见招拆招的“好把式”,才能把寻常工作做成超常、把普通工作做成特色、把优势工作做成精品,凭实绩取信于民。

有一种责任担当叫“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县委大院》正在火热播出中,基层的故事也在持续地讲述着。大院内有喜怒哀乐,大院外有千家万户,我们只有聚焦群众最操心最烦心最揪心的急事难事,拿出有效有力的举措,把人民“枝叶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来办,才能答好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