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陈灏琳

通讯员 王索 冯静静

图/通讯员供图

5月25日,由暨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暨南大学港澳教育研究中心支持、暨南大学四海书院承办的2023年“诗颂中华,传承经典”暨南大学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迎来高潮——诗词大赛总决赛,该比赛也被誉为暨大版“诗词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掀起中华文化学习热潮

暨大党委副书记孙彧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都以“中华文化播八方”为己任,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正是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打造的精品项目之一,是暨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每位暨南学子都能了解与热爱、研习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在海内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彧副书记致辞

本届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新颖方式,加强了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展示了中华诗词古典雅韵与当代价值的协调交融。历时近2个月的赛事面向暨大全体学生,在校园内掀起中华文化学习热潮,近万人次参与了诗词每日竞答、诗词文化推广周等活动。

诗词大赛则面向暨大全体港澳台侨、华人及外籍学生,有42支队伍和3000余名学生参赛,其中5支港澳台侨学生队伍晋级决赛,分别来自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四海书院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决赛分为基础问答、连线配对、风险问答、车轮之战、终极抢答五个环节。最终来自四海书院的“云销雨霁”队获得诗词大赛第一名及最佳人气奖,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扶摇直上”队获得第二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风花雪月”队获得第三名,四海书院“沂水弦歌”与“清风徐来”队分别获第四名、第五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暨大四海书院院长区向丽为冠军队伍颁奖

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从参赛者、节目表演者到幕后工作者,均由港澳台侨学生组成。取得诗词大赛冠军的“云销雨霁”队队员陈诗韵来自中国香港,她表示,自己与家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深厚的兴趣,希望带动更多同学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与传播者。

委内瑞拉的华人CHEN WU DIANA是活动的工作人员,她笑称自己“几乎成为半个诗词专家”,“我们钻研每一道题目,打磨每一个细节,这也是学习诗词、提升本领的过程。”

暨大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始于2012年,目前已历12届,近300场活动吸引了校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澳台侨学子参与,达6万人次。该竞赛系列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诗词大赛”“人物故事征集令”“四海大讲堂”“四海嘉年华”“港澳台侨学生书法作品展”等特色主题活动,学赛相长,以赛促学,全方位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

探索中华文化教育新模式

现场还有港澳台侨学生带来的古筝弹奏与歌舞朗诵表演《音舞诵韵》。“我很喜欢中华文化,学习了十多年的古筝。”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暨大四海书院大一的ABDULLOEVA MAHINA是古筝演奏者,她与另外6位来自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苏里南的港澳台侨同学组队完成这次展演。MAHINA还报名参加了四海书院中华才艺古琴班,将在6月的结业典礼上展示学习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筝弹奏与歌舞朗诵表演《音舞诵韵》

暨大四海书院院长区向丽介绍,该院大力推进中华才艺体验与传播中心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与完善中华才艺培训课程体系。“目前已经举办了9期中华才艺培训班,涵盖书法、舞蹈、古筝、古琴、射艺等课程,有1000多名港澳台侨学生报名学习,累计开课500余次。还举办文化研习、文化考察活动超过200次,收集表演与才艺作品总计达3000余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暨大港澳台侨中华才艺培训课程图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省内外开展中华文化移动课堂

近年来,暨大以四海书院为试点,以“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与“中华才艺培养课程体系”为载体,打造集课程研修、体验学习、竞赛活动为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营,融合精品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全面拓宽港澳台侨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致力于培养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与传播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薛仁政

校对 | 桂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