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进寺庙大叫一声“秃驴何在”,小和尚答了4个字,成千古绝对。苏轼,被尊称为"东坡居士",因其对美食的热爱而广为人知,特别是他创作的一道美味佳肴——"东坡肘子",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然而,除了对美食的追求,苏轼还拥有令人惊叹的文学才华。

尽管苏轼在文学上有着非凡的成就,但他的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官场从事公务。虽然他的文才备受赞赏,但苏轼一直渴望取得更大的成就。有一次,他与父亲和兄长一同踏上赴京赶考的旅程。这次考试,他们三人都成功地考中了进士,苏轼正式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仕途并非坦途,成为一位出色的官员充满了艰难险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十年来,苏轼在他的官场生涯中屡屡受到贬谪,这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官中几乎是罕见的遭遇。乌台诗案和晚年朝政对立,成为苏轼一生中最为重大的两次起伏。

第一次贬谪,苏轼被直接流放至黄州,他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面对着陡峭的山川和疏离的环境,内心充满了挫折和孤寂的情绪。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反而以才情和努力迎接每一个日出和日落。黄州的山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的诗篇在这片土地上如泉涌般喷薄而出,风靡了当地的文人墨客。这些作品成为他重回朝廷的敲门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年事已高,苏轼仍坚守在官场上,然而因为站错了阵营,年轻势力对他发起了针对性的攻击,结果又被贬到惠州等地,担任微不足道的职务。多次情况下,苏轼尚未到达某地,便接到了旨意——他再次被贬职了。

苏轼的晚年充满了漂泊和不断的迁徙,他带着妻子、儿女和年迈的父母辗转于赴任的路上。每一次迁徙都让他的家人心力交瘁,他们忍受着不稳定和流离失所的生活。然而,苏轼始终保持着坚强和乐观的态度,他以诗歌凝聚家人的情感,温暖着他们疲惫的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晚年的艰辛却无法回避。疲倦和病痛使苏轼的身体变得不堪负荷,步履蹒跚。在那最后一次被罢免的时刻,他坐在马车上,闭上了眼睛,回忆起往昔的岁月。他想起了那些辛劳和艰辛,但同时也回忆起自己创作的美好时光。尽管被官场所抛弃,他的诗篇仍然在人们心中流传,他的思想和才华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苏轼,文坛巨擘,他的才华纵横捭阖,无所不通。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广泛而精深,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文言散文,他都能轻松自如,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苏轼的才华不仅止步于文学。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画功精湛。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苏轼都能以非凡的造诣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他尤其擅长描绘竹子、岩石和古木等意象,这些作品赋予了他在绘画艺术史上崇高的地位。

在苏轼的时代,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远近闻名,他的作品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年轻时,苏轼的才华激发了无数学子的敬仰之情。他的存在对于北宋文学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影响力深远而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苏轼在艺术领域也展现出非凡的造诣。他不仅精通绘画,而且在美食方面也拥有独特的才华。长年奔波在外,苏轼对于美食的追求成为了他在官场失意时唯一的慰藉。

除了众所周知的东坡肘子,苏轼还创造了许多别具一格的美食。然而,这些美食并不是最重要的。

苏轼常常沉浸于艺术的创作之中,但他心中也隐藏着一颗对佛法的炽热热爱。他相信参禅论道能够给予他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进而推动他的艺术创作。为了寻找灵感,他每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迫不及待地前往当地的寺庙,渴望能够领略当地的佛家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苏轼遭遇了贬谪,被远远地送到一个偏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据说有一位老僧人佛法精深,因此声名远扬。苏轼听闻此事后,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敬仰,立刻决定前往寺庙拜访这位老僧。

苏轼在见到那位老和尚时,心中暗自嘲笑他,觉得他只是一个名不符实的人物。作为京城闻名的僧人,苏轼自以为对佛法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因此,他心存自负,并展现出一种傲慢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次交谈时,苏轼没有给老和尚说话的机会。他坚信只要自己率先表达观点,老和尚就会认识到他的卓越之处。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老和尚始终带着微笑,一言不发。他的沉默使得苏轼感到一丝不安。

时间慢慢流逝,苏轼的自信逐渐消退,被不安和困惑所取代。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态度是否正确,也开始反思自己对佛法的认识是否真的那么深刻。老和尚的微笑仿佛是在嘲笑他的自负,也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当苏轼不再能忍受这种尴尬的时刻,老和尚轻轻开口了。他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温和而又悦耳。他并没有批评或指责苏轼,而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夸奖了他的几句话。

苏轼对那位老和尚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敬意,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或修行成就。然而,回到自己的府邸后,苏轼开始默默地思索着,他不禁开始重新审视那位老和尚的处世态度。他意识到,那种态度实际上是佛法最真实而精湛的体现。这种领悟让苏轼对老和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时起,两人开始频繁地交谈,逐渐成为了彼此的挚友。他们彼此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相处。苏轼一向性格豪放,与老和尚的日常生活也毫不拘泥于形式。他们经常一起漫步于府邸花园,分享彼此的心灵感悟。在花园的小亭子里,他们静静地品味着茶香,随意地书写着自己的诗句。

有一天,苏轼心情闲适,心生一念,想要找位老和尚聊聊天。他走进一座宁静的寺庙,却意外地发现寺庙内空无一人,老和尚的身影似乎消失无踪。他感到有些诧异,但并未气馁,决定寻找老和尚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环顾四周,漫步于殿堂间,仔细观察着每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那位深得道心的老和尚。他悄悄走过佛像前的长廊,绕过静静摇曳的柳树,却仍然找不到老和尚的踪影。虽然有些失望,但苏轼内心的坚持并未动摇。

正当他准备放弃寻觅时,他停下了脚步,来到了大殿之前。他感受到这座古老建筑的庄严与宁静,这使他的内心重新充满希望。他环顾四周,只见大殿静静地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仿佛传承着千年的智慧。于是苏轼对着大殿喊道:“秃驴何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没人回应,谁知还真有人回答了他的问题。苏轼抬头望去,却只见一个小小的背影。这是一位年轻的小和尚,他的眼神中透露着聪慧与顽皮。他对着苏轼调皮地说:“东坡吃草!”这句话犹如一道闪电,瞬间点燃了整个大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