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苏轼娶了16岁的王弗,王弗却经常偷听苏轼和客人谈话,不仅偷听,还对他结交的朋友们评头论足,过问他的工作,外人看来苏轼是个“妻管严”,然而,他却乐在其中。

王弗,才貌双绝,谦逊,父亲是眉州名士王方,她与苏轼的相遇,是一段美妙的缘分。

当时,苏洵带着儿子苏轼来书院求学,而王方正好是这里的老师,苏轼勤学好问,王方对他很是喜爱,有心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这天,大家相约来到青神中山寺游玩,苏轼见山脚下一汪池水清澈见底,他突发奇想:“这么好的水怎么会没有鱼?”

于是,他走上前去拍掌三声,顿时,池中的鱼儿听到声音从岩缝中纷纷游来,场面很壮观,他当即对老师说:“请题名,老师!”

王方说道:“不如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来如何?” 大家跃跃欲试,说了一堆名字,王方始终觉得有些不好,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苏轼缓缓说出他的题名:“唤鱼池如何?”众人一听,纷纷称赞:“妙啊!”

面对老师和众人的夸奖,苏轼得意万分,这时,丫鬟从家中送来了王弗的题名来,只见“唤鱼池”三字跃然纸上,众人惊叹,苏轼更是想见见老师的女儿,这位叫王弗的女子。

王方看后,心花怒放,坚定了要撮合二人的想法。

原来,王弗经常听父亲夸奖苏轼,说他才情甚高,王弗心生好感,早就想看看他的真面目。

这天听说苏轼和学子们正在山间,她便悄悄躲在一旁树丛中观看,却见苏轼英俊潇洒,气宇轩昂,正在抚掌唤鱼,还要题词,她觉得有趣,就想参与一下,于是她急匆匆回到家中,将题名写在纸上,让丫鬟送过来。

却不想,苏轼和王弗的题名不谋而合。

不久,苏轼和同学们到王方家中为他祝寿,苏轼贪杯竟然喝醉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半夜,同学们都离开了,他独自来到后院,看到王弗正临窗看书,苏轼想起前日情景,不免心生荡漾,他采下花园里的飞来凤,

轻轻地放在窗边,王弗吃惊不已,顿时脸红心跳,爱情的种子在二人中间悄悄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王方找到苏轼,询问可愿娶小女为妻,苏轼心中窃喜,欣然答应。

很快,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年,苏轼19岁,王弗16岁。

婚后二人,夫唱妇随,琴瑟和鸣,过得美满幸福。

每当苏轼读书时,王弗都相伴左右,有一天,苏轼突然忘记了下句,王弗小声提醒,苏轼茅塞顿开,他大为惊奇,又问妻子其他书,她都说知道一点。

苏轼自然不信,便拿出书来提问妻子,结果妻子对答如流,苏轼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妻子是位名副其实的大才女,才情并不在自己之下, 从此,两人感情更加深厚。

1061年,苏轼到陕西做官,王弗随行,她深知丈夫秉性,率真没心眼,便嘱咐苏轼:“相公,我们正在这边没人没背景,你要多做事少说话,免得落人话柄。”

苏轼心直口快,抱抱妻子,说道:“谨听娘子教诲。”

可王弗是谁啊,自己的丈夫啥样她心里清楚的很,保证的话转眼就忘。

于是,当有客人上门时,她便躲起来偷听,听听对方来意,等客人走后,她便开始对这些朋友评头论足:“这人心术不正,想拉你下水。”

“这人心狠手辣,你可得小心他!”

刚开始,苏轼不以为然,可后来确实吃了几次亏之后,他对妻子看人的眼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每次有客上门,他都会让王弗躲在屏风后,静静聆听,为他提出合理建议。

当他忙完一天工作,也必定会跟王弗汇报,而苏轼乐在其中,还戏称王弗为“女诸葛”。

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平2年5月,27岁的王弗因病去世,留下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遗憾。

此时,苏轼正在外地任职,得知噩耗后匆匆赶回。

他悲痛欲绝,对王弗的离开无法接受,甚至想放弃官职、退隐山林。

虽然现实中的王弗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在苏轼心中,王弗是完美的!

有一次,苏轼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情绪失控,对王弗大发脾气,王弗并没有还口或逆反,而是默默地承受着痛苦。

这次事件后,苏轼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不成熟,也感谢妻子对他的包容。

苏轼曾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弗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影子却一直存在于苏轼的生命里。

仕途的不顺让苏轼郁郁寡欢,没有了王弗的陪伴,苏轼就像是没有水的鱼儿一般。

他只好写诗寄情,一首《江城子》更是道尽无尽思念。

作为乐天派的苏轼,虽然活得肆意潇洒,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角落,藏着和王弗的回忆,每当失意时,他就到这里看看,和王弗说说话,然后放下心中的包袱,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苏轼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成长和进步,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和事业。

而王弗作为他生命中的一束光,也将永远照耀着他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