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故事都是一段人生缩影,点击“关注”,一起读故事,悟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仁义师太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位比丘尼肉身菩萨。

现供奉于九华山通慧禅林,是九华山现在还能看到的五尊肉身菩萨之一。

仁义师太出生于1911年,原名姜素敏。

家境富裕,作为辽宁沈阳一个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仁义师太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

在当时社会,以小脚为美。

有一段时间,仁义师太的脚被裹得血肉模糊,被父亲安放在书房中休养。

书房中有很多佛学经典,《金刚经》、《心经》、《大悲咒》等。

仁义师太竟对此入迷,无师自通,倒背如流。

仁义师太从小菩萨心肠,经常到家附近的寺庙礼拜,她还将家里的粮食拿出去布施给穷苦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岁时,仁义师太和父母坦白了出家修行的念头,但遭到父母拒绝。

仁义师太在17时潜心学医,主攻中医学针灸一门,学成之后免费给附近的穷人看病。

为了让她打消出家的念头,父母在她19岁时,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让她嫁给一位大学教师。

未婚夫对她非常满意,一心想娶她过门。

但仁义师太却提了一个荒诞的要求,结婚时不穿嫁衣要穿法衣,头上不戴凤冠要带道姑发髻。

仁义师太想用这招吓退新郎,没想到,未婚夫说服了父母答应了她的要求。

婚后,丈夫对她非常宠爱,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仁义师太出家的念头也渐渐退去了。

不料,十几年后,丈夫得了一场病后去世,仁义师太未生下一儿半女,公婆也不喜欢她。

于是她觉得没有必要再留在婆家,回到了娘家。

娘家人虽思念女儿,但碍于面子,也容不下她。

仁义师太对于红尘已无留恋,29岁的她来到了山西五台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显通寺出家后,仁义师太不但精研佛法,32岁时她还考入了沈阳中医学院,继续潜心学医。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仁义师太的医术日渐提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40岁的仁义师太踩着三寸金莲,报名参加了志愿军进入战场,奔赴一线救治无数受伤军人。

她跟着大部队住地洞、卧雪地,在枪林弹雨中险些丧命。

有一次,她在前线抢救伤员,一颗子弹飞过来,击穿了她的左手腕。

她强忍疼痛,口念大悲咒,用纱布简单包扎伤口,又紧急投入抢救伤员的工作中。

在战场三年,仁义师太用医术为人治病,用佛法超度亡灵,她就是战场上的活菩萨。

1953年,战争结束后,仁义师太回国在沈阳一家医院工作,救死扶伤。

66岁时又自办诊所,回国从医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身边总是带着一副石墨盘,这两百斤重的石墨盘,就是她磨药的工具。

每到一个地方,仁义师太第一件事就是购买各种中草药,用石磨盘碾成粉,配制各种药丸。

有人劝她:“出门在外,石墨盘这么笨重,还是不要带了……

你又不缺钱花,不要那么辛苦了,又是制药又是看病的。”

仁义师太总是笑着说:

“看病就是看病,不是为了赚钱。要赚钱,我出家干什么?
好人不知病人苦哇,健康才是福分,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你心里好受么?”

1983年,仁义师太带着石墨盘朝礼九华山,先后住在甘露寺、菩提阁。

最后她看中了通慧禅林这块宝地,拿出12万元积蓄,在这里修复寺宇。

通慧禅林修好时,70几岁的仁义师太并没有在此安享晚年,又马不停蹄地下山行医治病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仁义师太预知时日无多,回到了通慧禅林。

不吃不喝7天后,11月28日,仁义师太在通慧禅林安详示寂,终年八十五岁。

临终前,仁义师太嘱咐弟子,在她圆寂后,一定要将遗体进行坐缸处理。

1999年一月十六日,仁义师太开缸仪式在九华山举行。

经过三年零两个月的封存,仁义师太的肉身居然完好无损。

她的女性特征完全消失,手指呈现捻针的样子,头发长出寸余长,牙齿完好,身体尚有弹性。

仁义师太出家后,一切饮食不用食盐,清水寡淡,成就了肉身金刚不坏。

仁义师太一生仁心义胆,她是比丘尼的骄傲,也是九华山的骄傲,更是中国佛教界的骄傲。

喜欢这个微故事,还请点赞、转发、留言,让更多人看到,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