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卫健委发布

2023年4月河北省

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4月1日0时至4月30日24时,我省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丙类传染病8种。

本月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623例,死亡20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结核、梅毒和布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82%。

本月共报告丙类传染病13487例,无死亡。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91%。

重要提醒:

有这样习惯的家长注意

不要随便亲吻孩子

这种亲昵带来的

未必都是甜蜜和温馨

还可能带来疾病

嘉兴:3月大婴儿被一家人又亲又摸

结果发烧近40℃被送进医院

近日,嘉兴曹女士带3个月大宝宝回娘家,一家人抱着娃又亲又摸,没想到当天宝宝就突发高烧。据曹女士介绍:当时也给家人提醒过最好别亲,孩子太小抵抗力差,但是老年人觉得孩子都是亲过来的。

下午宝宝就发烧到39.7℃。就医后,孩子被诊断为病毒感染。医生还询问,家长是否带孩子去过人群密集的地方,家里是否有人感冒发烧或者近距离接触孩子。“但家里人都没有发烧,所以认为宝宝发烧可能是被大人身上的病菌传染了。”

 12623例,20人死亡!河北最新传染病疫情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12623例,20人死亡!河北最新传染病疫情通报!

医生建议,尽量不要让大人随意亲宝宝的嘴和手,比较容易感染病毒。

福州一6岁儿童反复发烧一周不退

被诊断患上“亲吻病”

2023年5月11日,据福州市第一医院消息,该院接诊了一名6岁患儿彤彤(化名)。患儿因反复发烧一周不退,身上冒出小红疹,还出现眼睑水肿、鼻塞、喉咙痛等情况就诊。

经过检查,彤彤被诊断患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是主要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俗称“亲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微镜下的异型淋巴细胞(医院供图)

看完上面这些新闻

不少家长表示很害怕

“怎么会这样!”

亲吻宝宝为什么会得病?

如何预防?

科普

什么是亲吻病?如何预防?

顾名思义,“亲吻病”是一种能通过亲吻传播的疾病,其全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0%的个体体内都携带EB病毒,大部分为隐性感染,少部分会形成潜伏感染,甚至终生潜伏在人体白细胞中,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隐性感染,却有可能通过口唇的亲密接触传染给免疫力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来源:福州市第一医院,2023年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要想防止孩子感染EB病毒(亲吻病),大人最要紧的是要做到:不要亲吻孩子!

● 不要让别人随便亲!自己不要嘴对嘴亲:成人口中有几百种细菌,通过亲吻可传染的超过270种,孩子抵抗力低时很容易染病。

● 自己化妆的时候不要亲:化妆品里的有害物质或过敏物质能通过亲吻进入孩子体内。

● 孩子的手脚也不要亲:爱吸手指头、脚指头的幼儿,很可能把刚刚被吻过的小手、小脚放进口中吸吮,增加病菌感染的机会。

除了“亲吻病”之外

这些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

1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日趋活跃。夏季来临,需预防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肠炎、手足口病、蜱传疾病等。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肠道传染病,发病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还与夏季气候适宜痢疾杆菌繁殖、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控制菌痢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加强对饮食、水源管理,消灭苍蝇,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诺如病毒肠炎及食物中毒

注意手卫生及饮食、饮水卫生。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尽量吃熟食,生吃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保持良好就餐方式,尽量采用分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以学龄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多见,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预防手足口病应注意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住房保持开窗通风,衣服和被褥经常在阳光下曝晒;孩子的玩具、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此外,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最经济、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重点强调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蜱传疾病

立夏之后人们穿着清凉,皮肤裸露在外,户外活动增多,一不小心就会被蜱虫给“盯上”。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直接危害,一般症状均较轻微,但是它是一种很重要的病媒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而使人患病。目前已知的蜱虫可以传播的疾病包括83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等,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无所遁形,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