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有个抖音视频太上头了,以至于我身边的成年人都仿照着拍。

视频里,穿着白色中式服装的幼儿园黄老师,一边用手做动作,一边引领着下面的孩子们一起念儿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什么样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

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在大大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

说起来,这位黄老师算得上符合我们想象中的幼师形象了,年轻、漂亮,眼里流露出的都是热爱孩子。

和天真的孩子们作伴,曾几何时,幼儿园老师是幸福感很高的职业,也被认为是真正从心出发、为爱发电——

每天最开心就是上幼儿园;

大班毕业时,家长和孩子都因为舍不得而泪流满面;

孩子说,老师比妈妈还要漂亮,还要温柔。

当孩子们奶声奶气地表达对于幼儿园老师的依恋和赞美,恐怕是幼师们最感动的时候了吧。

当然,在这些美美的形象之外,作为家长,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生活、教育环境,以及相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采访了几位幼儿园老师,试着充当中间人,帮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做一个翻译和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幼师口袋联合大象山教育智库发起的《幼师生存现状调查》中,「与家长沟通」被45%的幼师认为是「最不喜欢做的工作」。

沟通很难吗?

我有个朋友西瓜,认识她两年,印象里一直是个穿着笔挺工作服的大厦文员。

直到前几天在一次活动中,聊起孩子,她突然告诉我,做文员前一直是一名幼儿园老师。

我第一个反应是,幼儿园老师不应该都是终身热爱孩子,直到变成慈祥的老奶奶吗?

西瓜笑我还停留在自己念幼儿园的年代,现在的幼师离职率可高了。

单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幼儿园教师就流失了83万人。

和很多行业最大的不同可能要算幼师的初心,基本都是「为爱发电」,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人会选择去做幼师。

西瓜也是,喜欢可爱单纯的孩子,又觉得自己富有爱心和耐心,大学毕业后就被应聘到了杭州一所老牌幼儿园。

幼儿园位于杭州核心老小区,房子虽然年代久,却是极其宝贵的学区房。

也因为老房子一般是祖辈的家,孩子们的日常接送也便由祖辈负责,西瓜每天要直面的也是这些爷爷奶奶们。

我们心里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小学之前,孩子读书以素质教育为主,就近选择幼儿园,同时由祖辈们帮衬着接送。缺失了的父母,让沟通变得更为困难。

「和学生们的父母交流都挺顺畅的,同样一件事,父母都能理解,到了爷爷奶奶那需要费点功夫。

西瓜举了个例子,大部分老人由于教育惯性,会在意上小学之前会背多少首诗、会计算多少道题,以此衡量学有所成,不太理解素质教育。

但父母多数会稍微好沟通一些,慢慢理解这个年纪的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除却这种隔代教养带来的沟通困难,幼儿园是孩子和家长的第一次分离,同样有分离焦虑的家长会对孩子磕磕碰碰有一些过激反应。

自考成为广西一所私立幼儿园老师的小横班里转来了从外地回老家的本地男生,一开始很不合群,小横耐心引导下,找到了一位好朋友。

这让小横很有成就感。

突然有一天,男生的妈妈给小横发信息说孩子的小脚被踢到了,出现了淤青。

小横去了解后,发现并不是什么大事,无非是和好朋友面对面坐着时小脚晃来晃去踢到对方的脚了。

男生家长还是在意,说要对方家长道歉,并买祛淤膏来擦。随后又说是老师没把孩子看护好,导致小小年纪就受伤。

同时,小横也联系了男孩的好朋友家长,他们当即表示这怪不得老师,小孩们在一起玩出现意外很正常。

小横理解男孩家长的心情,但说实话,心里也会很难受。

去年底返回泰国曼谷幼儿园教书的Liljavan提到过一项避免教师内部内耗的制度——授课老师几乎不和家长沟通。

「我现在所在的国际学校,还有包括十年前所在的公立中学,我们从来不跟家长直接沟通。」

都有泰语的助教在关注着孩子的日平常每一个环节,他们会结合我的教学去和家长沟通,而我们不能直接跟家长做任何形式的联系,包括加line (国外微信) 。

关于沟通,Liljavan倾向于直面反馈。

孩子在家里的状况,从学校回去之后提到对哪些东西感兴趣,或者哪些地方不太明白等等,好的坏的,都拿出来做正面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说到了西瓜心里。西瓜曾经碰到过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习惯借助微信电话解决问题。

但微信沟通大部分时候不能准确传达意思。

最简单的例子,家长在微信那头说「怎么回事啊」,再加个感叹号,我们听来是一句斥责。

但等我见到孩子父母时,也就是一句很平常的询问,问问这是怎么回事。

西瓜好几次因为微信沟通而玻璃心,有时会引起误会。她要说的是,微信电话这些工具都看不到表情,容易让人揣测变味,反而制造矛盾。

她希望父母自己来,如果永远是爷爷奶奶代办,孩子也会有失落感。

见面有自己的意义。虽然有助教作为沟通桥梁,Liljavan也提到了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时的家长会,那时,她也会直接跟家长面见和访谈。

浙江省内一重点幼儿园老师朱煜则提到了一些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节点性时刻:

比如家长开放日、六一儿童节以及每个学校自己的文化节时,亲自感受孩子半日生活其实也是给孩子鼓励。她建议家长最好抽空前来,不要不当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儿园其实一直努力建立一些机制,促进和家长的正面沟通。还有家委会,通俗的讲,就是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我这些年观察下来,的确越来越民主了,家长真的可以来到幼儿园食堂、休息区等进行参观,并提出建议和意见。」朱煜希望家长也能不推辞,认真对待。

而小横则是谈到了信任,她希望家长像信任朋友一样信任老师,不要总是担心孩子饿了、冷了,是不是受欺负了,我们想得比家长还周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师西瓜的经历,也将隔代教养这个问题摆上了台面。

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老师们都提到,隔代教养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太给孩子自由。

比如,孩子不会穿衣服,或是懒惰穿衣服,老人们一定会帮忙;

孩子不吃饭,老人们一定会连哄带骗,甚至拿出手机、打开电视「威逼利诱」,因为「不吃饭就会饿」;

老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快点啊」,快点出门、快点睡觉、快点回家……什么事都想帮办。

「我不觉得有太大的问题」,朱煜老师觉得从良心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要求你的祖辈,他们辛苦一辈子还帮你带娃,更多的还是父母自己要有意识。

朱煜老师所在的幼儿园就有特别的教育理念:看得见,等得起,帮得到。所谓等,就是等待孩子,给他们尝试的时间和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这也是我们要把孩子送进社会化公共机构的原因。

Liljavan也觉得我们不能一棍子把隔代教养打入牢笼。

生在教育世家的她看来,如果爷爷奶奶本身也从事教育,可能问题不会很大,因为科学的方法放在任何一代都是科学的。

只是,年轻父母的教育,更多的有一种互动在里边,是互相成长的。

「我们在说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和父母也要做好沟通,如果你的父母正在帮你带孩子。」

朱煜自己的经验是,多和父母聊聊,但只是聊,不是「教」

「我跟我爸说,好比是你,你会喜欢别人规定你一定要喝多少水吗? 我爸就懂得了询问孩子,今天要喝多少,而不是过去的,我给你泡多少你就得给我喝完。」

我爸会在我儿子玩玩具的时候去亲亲他,我就跟他说,你在旁边看着就行了,拍点照片让我看看。好好的沟通,他们的理念也会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窗边的小豆豆》是很多人想要成为一名幼教的初衷。

差生小豆豆在体育课上「扮鬼」练胆量,音乐课时在地板上画画,午餐时间还要当众演讲。

不知不觉就从令人头痛的坏学生,变成了人人夸赞的好孩子,后来一路成长为有口皆碑的国民主持人。之所以被人喜欢,是因为所有人都向往这种教育。

这种教育是什么呢?如今的幼儿园老师们又在如何实施教学呢?

身在泰国的Liljavan和我们分享了她的教育。

她的理论体系以及过去的经历 (在中国黔东南研究自然农法) ,让她更为看重孩子在3-6岁这个年纪应该获得的自然教育。

她会在不同季节,带学生们认识学校周边的原生事物,当季的花朵、果实、叶子、泥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必是事物的名称,因为那是谷歌上都能搜到的信息,她会以植物果实的内因外果作为课程内容,带以自己的理解。

有老师的情感在内的教学,才是取代人工智能的唯一方式。

几个月下来,她带的这个班的孩子们开始对自然产生新区,会把再路上捡到果实叶子送给她,或者向她提很多问题,这让她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仅出于美学或者正义需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身心及精神健康都依赖于自然。

但即使在曼谷的贵族学校,Liljavan依然会遇到障碍。园长或是家长会得孩子们可能会植物过敏,或是在户外会受到伤害。

Liljavan也会遗憾现在的校园环境过于保守,没有一块真正的泥土,都是假的草地。

Liljavan用斗智斗勇来形容和学校的关系。

泰国的幼儿园都是集团或大小财团在掌控,Liljavan的心里有偏见,觉得老师成了挣钱的工具。但她依然告诫自己,坚持对的方式方法。

遇到阻挠的时候,她告诉自己:「如果你认定你的教育是有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理论支撑的,就要坚持,要不然没法保证教学质量,无法做到对孩子的支持。」

但和教学本身没关系的,Liljavan则选择顺从,比如加班。毕竟,这是一份工作。当然,也会伺机寻找并申请更好口碑的学校。

这点,省内某重点幼儿园老师朱煜也非常认可,她前两年从教育岗位转到了管理岗位。

反观下来,她觉得专业素养依然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来源,也是立身之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孩子们在玩,专业的老师会通过观察看懂他游戏背后的行为,这些能力也是老师的话语权。

「幼儿园这个阶段,其实已经开始培养孩子自主意识了。」

我们会给与孩子充分的自主权,比如吃中饭,6个孩子一个小组,老师们会把饭菜分好组,孩子们自己去小组盛,吃多吃少自己定;

「吃饼干也是,游戏后吃还是开始前吃,也可以自己决定。我们的理念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朱煜说。

这也是小横的看法,幼儿园阶段的小孩,最需要的是自我保护机制的建立,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形成自己的想法。

她的雄心壮志是,像豆豆的老师那样, 给孩子们广阔自由的天地,顺应天生的本能发展,不干预,不打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一般不会把要求强加给每一个孩子。比如有些孩子不喜欢运动,我不会强迫他。」

他可以先在一边看,我也会观察他,等他无聊了,或者看到某个有趣的点时,他会主动要求加入。所以,不希望家长说我们老师怎么不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横入园当老师的时候就碰到了一个下马威,一个两岁的孩子,任何玩具都要占为己有,从不分享。

但凡老师表现出一丝「要跟你谈谈」的样子,孩子就自残,不停掐自己,头不断撞墙,把小横惊呆了。

而当小横和孩子的妈妈沟通时,却反被妈妈「教育」了:

家里还有哥哥和姐姐,他最小,不顺心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他会自残,所以大家都让着他。在学校,你们也让着他一点。

幼儿园班里有几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并不少见。有的孩子很不幸,是天生有问题;更多孩子的不幸,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不过家长依然觉得,老师没有尽责照顾好孩子。后来这个自残的孩子转去了公立学校。

幼儿园里出现孩子们的吵闹、纠纷并不少见,在泰国也是,Liljavan见过很多,有的孩子特别会撒娇,要什么玩具时和不客气,直接敲打别人脑袋。

老师通过学校office去跟家长沟通,却会碰到家长说「孩子在家里没有出现这个情况,所以他的这种行为是从学校学的」。

「这个时候我比较希望我的领导,会给老师一些支持,不然老师心里会很难过。」Liljavan说。

知乎上硕士毕业的南京某公办园教师自述:孩子自己上厕所磕破了下巴,家长要他赔整容费。园长赶到后,只听家长说了几句,就跟着一起指责老师。

「我们也会找园长,但几乎没用,园长多数会站在家长这边。」小横和西瓜都提到这点,这让她们很没安全感。

但对于家长来说,这几年关于幼儿园负面新闻屡次登上媒体头条,因为这极个别素质低下的「幼师」,将所有幼教从业者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也难怪,西瓜碰到的祖辈们本能的认为,只有说杭州话的本地人才可靠可信赖,本地人相对条件好,人品正。

反之,外地人利益熏心。

也因此,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需求,开放了各种实时视频,让幼师们在监控下工作,家长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手机监督幼师。

但这反过来又伤害到了老师,没有尊严,没有隐私,时刻处于监视之下。

舆论盯着,如何处理纠纷,或者说,是否在幼儿园阶段就做到「分别对待」

Liljavan说了一个她们的做法:每一节课都轮换调座位,让不同的孩子进行接触,以防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

学校里难免会出现小朋友打闹吵架,所以每个教室里都会贴有要求,团结友爱不打架这些。

一旦孩子有这种情况,我们就会拉着孩子去那个小板面前,让他去念这些规则。

朱煜给到的方法则是先不打断。

「大家一起上课,总有几个吵闹的,我们主张先不要打断,更不要呵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秀的老师会以最快的速度思考他为什么吵,有可能已经听过了,有可能关注点在别的地方。

继而通过个体、跟踪、群体的观察,帮孩子扭转过来,而不是用过去那种一味管制的理念。

而在人事处理上,朱煜所在的幼儿园一般都不会让新老师做主班。 入园没有三四年的话,只是当配班,配一个更有教龄的主班挡着。

一般都比较妥当,很少会让事件发酵。

幼儿园是孩子们离开家长,进入社会化教育最正式的第一步。这个阶段的孩子尚未产生自主意识,仰赖的是家长和老师的配合。

时代在变迁,当我们面对越来越多先进的交流工具,沟通的本质依然在教学中显现出来——

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需要真诚和面对面。

同时,和任何一种关系一样,「信任」是任何一种关系的基石,老师和家长间多一份信任,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幸福。

作者介绍

蒋瞰,作者,资深媒体人,Momself 专栏作者,出版书籍《山居莫干》《深夜书房》《晚上好,亲爱的陌生人》《不告而别》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父母都不会因为家校沟通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