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年“SNEC(2023)全球光•储•氢产业融合大会暨展览会”参展商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吸引大批海内外观众前来,展览规模创记录之最;②尽管此次展会已落下帷幕,但光伏、储能等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仍在继续,将为行业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创板日报》5月28日讯(记者 曾乐)超3100家参展商报名、展出面积达27万平方米、吸引超50万人注册……近日,“SNEC(2023)全球光•储•氢产业融合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行。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SNEC组委会官方获悉,今年的“SNEC(2023)全球光•储•氢产业融合大会暨展览会”参展商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吸引大批海内外观众前来,展览规模创世界之最。

“盛会”现场的火爆氛围,也将新能源市场热度推向更高点,而在这场新能源“盛会”背后,释放出哪些信号?

▍N型技术大放异彩

当前,N型电池主要包括TOPCon、HJT(异质结)、IBC等。其中,TOPCon成为不少企业首选的迭代技术,如:晶科、通威、天合、中来等企业均已开启GW级TOPCon量产。

“TOPCon电池当前量产效率已达25%以上,在N型电池中量产性价比最高,头部企业均选择以TOPCon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在展会同期举行的一场分析研讨会上,中信建投证券电新团队资深光伏分析师任佳玮如是说。

在此次展会上,《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厂商纷纷齐聚展示N型技术及相关最新产品。

其中,隆基绿能发布了基于HPDC(复合钝化双结电池)技术的组件新品Hi-MO 7。据介绍,该产品保持M10标准组件尺寸,量产功率可达580W,转换效率22.5%,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隆基绿能方面获悉,今年,该公司计划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85GW(含自用),而此次发布的Hi-MO 7组件预计也将于下半年实现量产,并将在年底将形成超30GW产能。

隆基绿能在展会上推出了N型硅异质结概念产品“2681”,并宣布其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1.8%的转换效率。

除隆基绿能外,在此次展会上,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组件巨头也纷纷发布了基于N型TOPCon技术的组件新品。

其中,天合光能发布了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并举行了新建产能启动仪式:启动天合光能青海基地单晶硅二期15GW项目、扬州10GW+10GW N型i-TOPCon高效电池与组件项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预计今年年底,天合光能组件产能可达95GW,电池产能达75GW,其中N型电池产能40GW。

天合光能首度展出了功率达730W的HJT光伏组件,效率达23.5%;以及最大输出功率超480W、最高效率达24%的IBC光伏组件

值得一提的是,于去年下半年官宣向下游组件拓展的通威集团,在此次展会上也发布了TWMNG-72HD、TWMHF-66HD两款N型组件产品。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科创板日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年,大家认为一体化是行业发展的方向,所以去年下半年通威进入组件行业。通威有所延伸,是想在配套协同上形成一个规模成本、交易成本、组织成本领先的全球供应链,服务、支撑于能源转型。”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通威集团进一步获悉,就在5月25日,通威太阳能(盐城)有限公司25GW光伏组件项目首件组件顺利下线。该项目主要生产采用通威TNC/TPC等技术路线的182、210大尺寸版型高效组件产品。

▍“储能”角斗场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仅在5月24日这一天,便有多家动力电池厂商在“储能”角斗场进行较量,加速储能系统一体化布局。

其中,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据介绍,该方案由“光伏组件、储能电柜、光储变流器”三大模块共同组成,通过其自研的光储变流器,配合高温电芯技术与自加热技术,可摆脱传统储能解决方案对冷却系统及其辅助电源的依赖,实现光与储实时联动。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宁德时代方面获悉,截至目前,其已覆盖从材料、电芯到产品的研发全链条,通过构建一体化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以提升储能系统运营效率、响应速度、使用寿命、耐用性和安全性等。

比亚迪推出首款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据介绍,比亚迪魔方搭载通过“针刺实验”的刀片电池,采用CTS(电芯到系统一体化)技术。“无模组、无PACK、直接集成到系统。”同时,其可通过灵活组合,适用于工商业储能、电站级储能等应用场景。

当前,储能系统主要由储能电池模块(PACK)、储能变流器(PCS)、能源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气设备等部分组成。

“无空调、无PACK储能系统技术是降本增效的新思路,一方面可降低前期购置成本,另一方面可节省长周期下的运行维护成本。此外为确保储能系统运行的安全,实现储能系统的可靠热管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尹雪芹表示,“做储能永远追求‘安全、成本、效率’,实现这三点的平衡有一定难度,但却可以实现,无非是做加、减法设计。其中,做‘加法’设计,主要发力电芯和容量,不过在做‘加法’设计上可提高的空间比较有限。因此,需要考虑走‘减法’设计路线,回归电芯本质,把电芯做得足够强大,才能更好提升产品力。而电芯做‘减法’设计通常有两条实现路径,一是实现超高集成度;二是确保电芯本质安全。”

就在同一天,蜂巢能源发布了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短刀全系储能电芯及产品。其中,基于三款短刀储能电芯,该公司发布了三款储能系统:厚度为66mm的超薄家庭储能新品、99KWh工商储能电柜、325Ah液冷电力储能。

对于布局储能领域,蜂巢能源CEO兼董事长杨红新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我们用动力的思维去做储能,可以更好地提升它的竞争力。从技术特点来看,我们自己开发BMS、软件,其实更好可以移植到储能的BMS上来,因为汽车要求更高。所以我们移植了以后,可以在平台化覆盖储能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储能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待解难题。

有储能领域资深从业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当前储能行业面临着安全、度电成本、软硬件协同等挑战。“首先,整个行业一定要注重储能安全,因为它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由于储能不是发电设备,其价值在充放电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储能充放电的度电成本非常重要;同时,储能可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不同场景,可以实现很多价值与功能,但这些功能都需要软、硬件协同来实现,目前行业在这部分还有较大完善空间。”

▍“能源+AI”再度引发关注

当前,双碳政策带来了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政策层面,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电力、煤炭、油气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在此次展会上,协鑫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共山在演讲中表示,“能源转型变革的上半场主要是能源系统电气化,下半场是电力系统低碳化、数字化、 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同频共振。”

就在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开幕式当天,5月23日,协鑫能科宣布,与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合作建设启动国内首个能源算力中心。

据悉,协鑫能科拟在苏州算力和安全产业园设立协鑫能源算力中心全球总部,计划于2024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5个能源算力中心,固定投资规模超50亿元。“‘算力’已成为能源变革中的核心支撑。”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看来,未来碳中和主要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支撑,光伏将成为未来能源变革的主力军。“要构建光伏、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一体化。其中,光伏、储能和绿氢是未来清洁能源新的基石,能源互联网将构建‘发、储、送、用’一体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光储氢与能源互联网,构建出未来零碳能源体系的美好蓝图。”

同时,高纪凡预测,到203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达1344GW,是2022年全球装机量的五倍左右。

展会期间,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在演讲中表示,能源产业的源动力由“自然资源”转向“技术创新”,碳中和、能源独立、商业价值三轮驱动,正加速能源变革进程。“在技术推动下,数字世界与能源世界深度融合发展,能源产业正快速进入数字能源新时代,呈现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以电为中心、数字技术为关键使能’的主要特征。”

据侯金龙介绍,当前,在清洁发电领域,华为数字能源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围绕电站、工商用、户用三大场景,通过智能光储发电机、“优光储充用云”解决方案等,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

另据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陈国光介绍,该公司将聚焦4T(Watt/Bit/Heat/Battery)技术融合,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光伏产业发展进程。“未来将通过‘光储网云’融合,打造智能光储发电机,加速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同时,其发布了FusionSolar智能光储发电机解决方案。

本次“盛会”还举行了第六届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能源+AI”再度引发业内关注。

其中,在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杨首骏看来,“AI是今年以来投资市场聚焦的热点,对于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新能源行业来说,在‘发、输、变、配、用’等环节均涉及到预测、调度、管理等软件方面需求,AI的接入有望帮助多个环节实现效率的提升以及人工的替代。”

当前,尽管此次“SNEC(2023)全球光•储•氢产业融合大会暨展览会”已落下帷幕,但光伏、储能等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仍在继续,或为整个行业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 曾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uoluo79_

    科创板日报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