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为弥补前次征服的失败,悍然发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二次希波战争。为此,他们聚集起号称有250000人的庞大陆海军部队,并由身居高位的大王薛西斯亲自指挥。誓要荡平小小的贫瘠半岛,从而实现对欧洲省份的绝对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浅浅的达达尼尔海峡 是阻挡波斯军队西进的最大天堑

然而,如此庞大的部队规模势必带来相应后勤压力,无疑需要有可靠的交通线予以支撑。否则容易因物资匮乏而不战自溃,如前次战争那般成就希腊人的胜利威名。于是,薛西斯花不仅花三年时间挖掘运河,还下令在达达尼尔海峡上建造两座大桥。尽管此举并不能让波斯帝国赢下对希腊的战争,却堪称古代世界的工程学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次战争中 只靠舰队摆渡的波斯人没能尝到胜果

事实上,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拥有全球第一大海军,可以从治下的埃及、腓尼基、希腊、塞浦路斯和乞里西亚等族群手里征集到足够战舰。换言之,仅凭技艺尚不完全成熟的两栖登陆行动,就可以将足量士兵送递欧洲前线。若再算上设立在色雷斯的前线基地,完全能够对分崩离析的城邦们实施双线夹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因素 让波斯军队必须把各地精英都押上战场

可惜,贵为世界霸主的薛西斯却需要考量更多问题。首先就是希腊本土的农产相当贫瘠,每块山间平原的面积也非常狭小。因而既不能提供充足给养,也无法让入侵者在单个战场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其次,相对宽松的权力下放结构,让帝国各省境内都有不少自治领。本地精英可以是大王在顺境中的铁杆盟友,也完全有可能在逆境中采取不合作策略。最好的节制手段便是将他们绑上战车,在残酷的沙场上共同进退。当然,贵为宗主的波斯必须为他们全程提供粮秣,从而背上更加艰巨的后勤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流士一世时代 波斯帝国就曾用希腊人建造过跨海大桥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促成了薛西斯的超级造桥工程。早在公元前518年,他的父亲大流士就曾实践此法,靠来自萨摩斯岛的希腊工程师为自己设计建造过一座跨海大桥。随后,有数万名士兵借此踏足欧洲,与北方的斯基泰游牧民展开长期锯战。尽管未能如愿征服乌克兰大平原,但还是说明用船舶拼凑出浮桥的技术具有可操作性。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薛西斯的造桥计划并非自己拍脑门,而是先王驾崩前就留下的复仇方案。只是政治风向在下一个代有所变迁,才让总工程师由希腊人换成腓尼基和埃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 建设中的大桥排列过于密集 造成严重的结构性缺陷

公元前480年春季,大量波斯军队开始在小亚细亚半岛西侧的萨迪斯城集结。随后陆续开拔达达尼尔海峡边,与走水路的舰队合。虽然有大量希腊人为薛西斯服役,但这位万王之王显然不准备信赖他们,转而对同样擅长航海的腓尼基人更为倚重。后者也依葫芦画瓢,开启两座大桥的施工进度。其中一条用于连通亚洲的恰纳卡莱到欧洲的基利特巴希尔,第二条则位于阿比多斯和对岸塞斯托斯附之间。全都需要靠大量船只充当浮台,再铺设木板供人畜或车辆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场亲自监督大桥工程的薛西斯

不过,当大桥刚刚建造到1300-1400米左右,便遭海峡内的剧烈风暴所摧毁。除去必不可少的气候因素外,隐藏的结构缺陷也暴露无遗。薛西斯闻讯后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将原来的工程师斩首示众。继而在筹备二度开工之余,命酷吏到海边上演投鞭断流大戏。不仅将整副烧红的脚铐扔进水里,还要用皮鞭怒抽不配合自己的大海300下。围观士兵也不能闲着,需要以整齐的怒吼声为帝国壮大盛世。直至新一批建材运抵现场,才草草结束这场足以被载入史册的行为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脚铐和皮鞭惩罚大海的波斯酷吏

此后,新的工程负责人对结构做了微调,不再像之前那样要求在每个段落都密布船只载台。相反,还要彼此留出3米空档供湍急海流穿过,并在此基础上额外安排至少三处可供船只通行的缓冲缺口。但作为基座的每艘船都必须在同一侧沉下铁锚来加固自身稳定性。然后才是原产埃及的亚麻和草砂纸,被从来制作连接整座桥梁的缆绳。而且为降低人畜通过时的库难度,还会在铺设完的木板上增添灌木或泥土,形成更具摩擦力的普通路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修的大桥 让每艘船之间都保持3米距离

同时,根据海峡南北的风浪大小区别,对没做大桥的具体功能划分。其中位于南侧的较小一些,只需动用314艘2-3列桨战舰,形成约2000米长的士兵专用通道。北侧的则稍大一些,需要用360艘2-3列桨战舰,拼凑出约2200的畜力+辎重通道。甚至有掩盖两侧视线的2.74米高屏风,以防马匹因目睹大面积水域而产生惊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两座大桥 还依照具体用途做了大小功能划分

事实证明,经过改良的新桥相当好用,为波斯主力军的登陆欧洲立下不小功劳。虽然他们的规模从未达到声称的百万之众,却也有超过200000人的可怕体量。除去那些坐船滑行的水师,余下的绝大多数还是要排队走浮桥过关。至于靠骡马、车辆或骆驼承载的辎重,以及可能被随军携带的口粮羊群,都离不开陆上步道的关键性支持。甚至可以略带夸张的说,若是腓尼基工程师没能搞定项目,那么第二次希波战争可能完全呈现出截然不同幅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座大桥的建立 让波斯帝国能将更多陆军派遣至希腊

另一方面,两座跨海大桥的过于成功,也反过来加速薛西斯的野心膨胀与波斯军队的溃败收场。如果仅仅靠舰队维持交通线,那么被送至希腊前线的士兵数量将相当有限。但在有桥梁辅助的情况下,更多辎重可以被轻易安排至贫瘠山区。不仅在后勤领域杯水车薪,还对原本就捉襟见肘的道路带去更多通勤压力。曾经的亚洲雄师就此失去灵活性,在一片完全不适合的战场上折戟沉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萨拉米斯海战后 波斯人已无力保护大桥安全

当年夏季,希腊联军在决定性的萨拉米斯海战中大获全胜,两座大桥瞬间变成波斯人的软肋。当对手放出要绕道破坏的豪言,心高气傲的薛西斯再也无法伪装下去,提前带半数残兵奔回亚洲。讽刺的是,由于之前数月的无人照料,其中的一座桥已在不知情的时候被风暴摧毁。堂堂万王之王只能夹着尾巴,从几公里外的最后桥梁逃出生天。

至此,波斯帝国再也没尝试建造类似工程。只在典籍中留下古代跨海大桥的一个接一个传说,常伴于薛西斯本人的暴君之名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