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话题引起大家的关注。为什么“阳”过以后还会再“阳”?感染后会留下后遗症吗?哪些人群应该重点防护?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组织专家进行了解答。

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全国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量虽有增加,但整体数量远低于上一轮疫情流行高峰时发热门诊就诊量,就诊患者绝大部分为轻症。

“专家结合多渠道监测数据研判认为,由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引起的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全国整体疫情态势平稳可控,对医疗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行影响较小。”王丽萍说。

王丽萍建议,公众继续保持勤洗手、室内多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尤其是有慢性基础疾病人员和孕妇等重点人群,建议在进入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时佩戴口罩,注意个人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监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在我国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中的占比持续处于高位,分别占5月15日至21日采集序列的95.2%和91.9%。

“这与全球及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流行株占比情况基本一致。”陈操表示,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及研究结果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嗓子疼什么样的情况应到医院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表示:比方说就有一些咳嗽、嗓子疼都可以忍受,不发烧这种可以对症处理一下。如果说有发热,特别是体温在38℃以上,我建议还是到医院去看一看。因为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像目前有新冠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上呼吸道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染新冠病毒后会留下后遗症吗?

一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可能会在短期内存在乏力、心跳加速、肺功能下降等症状,有人因此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后会留下后遗症。对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组织专家进行了解答。

专家认为,后遗症通常指的是疾病造成的终身存在的损害,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症状通常会逐渐消失,所以不将其称为后遗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表示:得新冠以后三个月以上还有症状,所以叫新冠后症状,有的乏力、失眠,甚至说心跳快、焦虑等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时间比较长,所以从英文字面上实际上就是新冠后症状,那么它不叫后遗症。那么后遗症大家可能知道,从字面上理解,它不仅英文单词不是一回事,而且大家知道脑血管病,比如脑出血、脑梗、偏瘫卧床,而且并发症是不能恢复的。比方说小儿麻痹得了以后,有这种不能恢复的症状表现,所以说后遗症指的是你得了某一种疾病以后,出现了一些躯体和机体的障碍而不能恢复,叫后遗症。而新冠后症状它是在一段时间内会表现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是它还是可以恢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就是说新冠在急性期好了,然后长期存留一些症状,比如说疲乏或者是睡眠不好,所谓“脑雾”等等这些,但是目前来看这些表现在一般人群都不是大问题,基本在一年之内恢复了。但是我们仍然还是强调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要特别关注,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糖尿病加重的风险。

“二阳”重点人群应更注重防护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说:“不管是“一阳”还是“二阳”,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应更重视做好防护。尽量避免感染,一旦感染要尽早进行抗病毒等治疗,减少重症和后遗症的风险。”

“总的来说,大部分患者‘二阳’的症状普遍比‘一阳’时更轻。”李侗曾介绍,根据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嗓子疼是轻微的,发热恢复得更快,病程可能持续3至5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也表示:我们还强调对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老年人、高龄老人没有打疫苗的,有基础病的,这样人群要特别关注。一旦出现感染以后,要及时到医院或者是在家里做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明确诊断以后早期干预。一个就是抗病毒,因为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同时也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再一点就是对这些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我们还是强调感染以后早期氧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再一个层面,我们想对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还要强调疫苗接种。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 | 李可欣 实习生 吴晚

编辑: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