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尚可喜是明清改朝换代之时的风云人物,他的身上有许多争论性的话题。初时,他是明朝的将领,明末时期在辽东地区抵抗后金,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尚可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尚可喜像

然而在天统八年,尚可喜出兵攻打了广鹿、大、小长山等五岛,这时的他已经背叛明朝投入了后金的阵营。

之后他就代表后金四处征战,“略代州,攻朝鲜...”,立下了不少战功,很受器重。

在清军入关时,尚可喜带着军队和清军一起攻伐,对李自成的农民军以及明朝军队发动了攻击,成功后入主中原,建立了满清政权。

可以说尚可喜为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也因此被视为清朝开国的肱骨之臣。官职地位不断上升,死前甚至被封为平南亲王,可以说是当时汉人官僚中炙手可热的存在。

但相对来说,他对清朝作出了多大贡献就对大明造成了多少伤害,他不仅是毅然决然地大明王朝,更对汉人同胞犯下了惨无人道的杀掠罪行,他是大明的罪人。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尚可喜的生平走进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尚可喜不凡履历

尚可喜不凡履历

尚可喜出生于1604年,辽东海州人,字元吉。尚可喜出生前他的祖父尚继官一辈,迁到辽东海州定居,从此一直到尚可喜一辈,尚氏一家都生活在这里。

后金攻打辽沈时,尚可喜十八岁,为了能躲避战火侵袭,尚可喜一家向辽西奔走,然而不幸的是在迁徙途中尚母身亡,只留下了尚可喜和他的父亲。

之后尚氏父子先后加入明军,隶属于毛文龙麾下。好景不长,“父尚学礼...楼子山战役中殉国”,父母的相继离世让尚可喜在明清交战中失去了双亲。

尚可喜少年随军,1628年入总兵黄龙麾下,获得了部校的职位,驻守皮岛。

1631年,皮岛发生了兵变,总兵黄龙无法及时镇压暴乱、恢复秩序,危机关头尚可喜领兵出击,斩下了为首者的头颅,平定了人心,尚可喜的才能也渐渐崭露头角。

1632年,因为平定皮岛的功劳,尚可喜得到了封赏,“和御孔有德、耿仲明犯旅顺有功晋升副将,驻广鹿岛”,这是他在大明军中最后的荣光。

耿仲明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仲明像

1633年,尚可喜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这一年他抛弃了大明王朝,决定投身于后金阵营;

1634年,他正式带着广鹿岛、长山岛、石城岛的军民献降后金,“初授总兵官”,他的军队被称为“天助兵”。

1636年,顺治皇帝封尚可喜为“智顺王”

1644年,他参与入关征战,成为清军入主中原的重要助力;

1649年,他凭借赫赫战功获封了“平南王”;

1650年率军成功攻克广州城后,被皇帝留在广东镇守城池;

1675年,在其临终之际,圣祖皇帝念其功绩,特地下诏将他封为“平南亲王”

1676年,尚可喜结束了他的一生。

纵观尚可喜的人生历程,他在大明展现了军事才能之后,转向了势头更盛的后金。枉顾他的父母双亲都死于后金发动的战争之中,此后更是跟随后金入侵中原。

对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进行了猛烈攻击,直接导致了汉人政权的覆灭。

此外,尚可喜为了让后金政府相信他的忠心,在打了胜仗之后不惜对汉族同胞痛下杀手,率领军队在城中奸淫掳掠、大开杀戒,以同胞的血肉来换取自己的前途。在乾隆的《贰心臣》书中也对其行为大加批判,认为其是一个首鼠两端的贰心臣,由此可见,尚可喜确是一个叛国贼臣。

尚可喜的叛国历程

尚可喜的叛国历程

万历年间,女真部落异军突起,试图摆脱明朝的统治,努尔哈赤带领军队大肆进攻辽东地区的城池,不仅统一了女真人的各个部族,更是将其都整合成为了后金政权。

女真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真军队

后金政权从建立之初便势如破竹,攻克了辽东地区的开原、铁岭等地之后,又相继夺得了辽阳、沈阳等重镇,一路直指中原。

在努尔哈赤之后,皇太极继承了首领之位,在攻打大明的同时广纳人才,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中原汉人的政策,政权一步步发展壮大。

此时的明朝已是英雄迟暮,皇帝昏庸无能,不仅缅于声色、更是偏信奸臣与宦官之言,残害忠良、增收赋税。

朝廷一片黑暗、百姓民不聊生,各地战乱与暴动齐发,后金攻打城池犹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1634年时,后金政权就已经完全攻破了辽宁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尚可喜一家就是这场战乱的受害者,彼时的尚家正在躲避战乱的路途中,尚可喜与其父尚学礼先和母亲、兄嫂离散,之后尚氏父子二人也走散。

直到1622年,尚氏父子才在皮岛军营中重逢,毛文龙器重二人,不仅尚学礼官居将职,尚可喜也被其带在左右。

世事突变,尚学礼死于战乱之后,尚可喜接收了父亲的部下,正式成为了一名将领,对后金军队展开了反击。

此时的他正式投入到了明清博弈的棋局之中,但仍致力于个人的国仇家恨。

在这段时期的辽东战乱中,尚可喜外攘强敌、内安军心,黄龙赞赏他是“驭变定乱,济世才也”,为明朝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既然尚可喜背负着深厚的国仇家恨,为何他还会转身投入后金的阵营,这其中的有何变化?

1632年,尚可喜奉命攻击意欲归降后金的孔有德、耿仲明军队,迫使其改道于镇江登陆,堵截成功后荣升副将;

1633年,孔、耿军队攻打旅顺,总兵黄龙身死,尚可喜一家被迫投海自尽,百余口人无一生还,只留下尚可喜一人。

新总兵沈世魁继任后,袁安邦、孙奠邦不满尚可喜威名,在总兵面前进谗言,沈世魁因此趁机把尚可喜派遣到皮岛,意图在途中加害于他。

尚可喜率军航行到长山岛,海上飓风不断却无人接应,派人打探之后发现沈世魁假借公事之名对他进行调遣,实则是为了加害于他。

于是,尚可喜发出了“大丈夫将扫除天下,宁肯以七尺之躯俛首就戮乎”的感慨。

经过此事之后,尚可喜开始和后金政权接触,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也为了能够实现建功立业的人生目标,他怀着对被构陷和暗害的仇恨,抛下了对大明王朝的赤子之心、也抛下了担在他身上沉重的国仇家恨的枷锁。

在听说“太宗皇帝豁达神武,延揽英俊,视汉人如同体”之后,决然地选择了到后金阵营中谋取一席之地。

皇太极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极像

于是在1633年,尚可喜暗中派遣卢可用、金玉奎前往盛京面见皇太极,表明了投诚的意向。

皇太极亲自修书一封转交尚可喜,上面写道:“将军与诸将,可速为筹度,即来归我。傥荷天祐大事克成,功名富贵,皆可图也。”

1634年,尚可喜抚定广鹿、石城、海洋等五岛,带领着他管辖的万员兵将正式归降于后金,皇太极特别派遣多尔衮与萨哈廉来迎接他。

同年四月,皇太极赐予了尚可喜总兵的职位,并把他的军队称为“天助兵”,让他驻守海州城。

一直发展到这里,可以认为尚可喜对明朝的背叛有一些线索可寻,时值朝代更迭之际,同僚的暗害或许是一些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尚可喜看到了,大明的负隅顽抗和满清的日益兴盛,为了自身的身家性命与个人发展,放下了从前与满清政权之间的诸多恩怨,毅然决然地背叛了大明王朝。

从某些角度来看,尚可喜的选择看似是被迫无奈。

但若认真思考前尘往事,他本身与后金之间是有着浓浓的血海深仇的,若是再论及个人担当,在他之前,有文天祥这样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气节的文臣,也有着像岳飞一样英勇抗金、绝不屈服的武将

与他们相比,尚可喜因为同僚诬陷便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了信心与忠诚,行为着实让人不齿。

文天祥抗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天祥抗元

暴戾屠戮尚可喜

暴戾屠戮尚可喜

尚可喜归降后金之时,已有孔有德、耿仲明两员明朝大将在其之前。他们三人的加入让后金政权如虎添翼。

获得了西洋大炮,以及制炮的技术人员,这大大地削弱了明朝的优势,后金的武装力量也越来越强大。

明朝军队的大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军队的大炮

若只是归降后金,尚可喜不至于背负严重的叛贼刽子手骂名,在三藩之乱与广州之战之中的表现,才是让大家唾弃尚可喜的原因。

1649年,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一路南下攻打广东,攻至广州城后,行军受阻,围城十个月仍未成功。

在买通守城将领开放城门之后,尚可喜还使用大炮不断轰炸广州城门,连续几日才叩开了广州城门。

尚可喜攻打广州军营商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尚可喜攻打广州军营商议

或许是战事耗时颇长,让尚可喜觉得颜面无光,他怨恨守城的明军和全力抵抗的百姓,为了发泄他的愤怒,在军队进入广州城之后,尚可喜下令直接屠城。

一时之间,军队在城中烧杀抢掠、奸淫妇女,之后将所见之人一律斩杀,广州城内尸横遍野。

勉强逃到城外的人也生生被清军赶到海边溺死,屠杀持续了十二天,除了清军,基本无人生存。

在广州市收藏的《广州市志—宗教志》一书中记载:“清顺治七年,清军攻广州,死难70万人”,他的暴行震惊中外。

清军进入广州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进入广州城

入驻广州城后,尚可喜开府建第,却夜不安眠。求到海幢寺后,在寺内和尚的点拨之下,出资扩建海幢寺来超度冤魂,试图洗清他的罪孽,一时之间广州城内的佛教炙手可热。

清军屠杀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屠杀百姓

1653年,尚、耿二人带领清军攻打潮州和南雄,入城之后再次对城中百姓痛下狠手,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据地方志记载:“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尚可喜已然变成了一个惨无人道的刽子手。

三藩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藩之乱

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反叛清朝。在吴三桂的利诱与煽动下,许多汉官降将纷纷倒戈。

1674年,孔有德的女婿广西将军孙延龄,在桂林背叛清朝,靖南王耿精忠也在福州起兵叛清。

与这几位藩王不同,尚可喜一直不为吴三桂所利诱,坚定地站在清朝的立场上。

他把吴三桂派来劝他叛清的使者二人,及约他起兵叛乱的书信一同解往北京,向清廷表明忠诚。

三藩王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藩王像

当吴三桂派兵马两万至黄沙河后,他立即指出事态的严重性,“孙、吴二逆合兵一处,则势益猖獗”,请求朝廷向广东调派援兵,与他一同征剿孙延龄。

随后他还派二子率兵与叛将刘进忠、靖南王耿精忠展开激战,用行动来捍卫清王朝。

结语

结语

何其可笑,在尚可喜年少之时,背负父母之死代表明朝与后金鏖战。在他三十岁时,遭受暗害后坚定追求前途,弃故国与家恨不顾,投身后金,助力新王朝的建立。

  • 在他中年之时,为了彰显战功,对无辜百姓举起屠刀,大兴杀戮之举,事后修建佛寺;
  • 在他晚年之时,却能表明忠心、坚定的捍卫清王朝的统治。

如此种种的对比,桩桩件件都说明了尚可喜不是不知道反叛对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也不是不害怕因果报应。

所有看似将他推向满清的事件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因为他内心向往荣华富贵、功名前程,所以他才能做出背叛的选择。

所有的国仇家恨、所有的血海深仇,不论是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父亲、还是受到波及横死的母亲与原配妻儿、或是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这一切都敌不过尚可喜的欲望。

历史永不会遗忘,那些坚定的心尽管历经岁月流逝也能熠熠生辉,而所有的伤害和背叛都会被铭记。

尚可喜是满清尊贵的平南王,但也确实是大明王朝的叛国者,所有一切的骂名都不是空穴来风,不知泉下有知的尚可喜对自己所种下的恶果是何感想?